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走出国门的中国机务人

  • 发布时间:2015-05-21 08:32:04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编者按:2015年4月14日~16日,美国迈阿密,已经举行了8届的国际飞机维修技能大赛首次迎来3支中国代表队。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中航集团代表队在强手如云的国际赛场上表现出色,取得了总成绩第3名、2个团体奖和的4个单项第1名的优异成绩。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meco”)的5位选手和2位技术指导代表中航集团出征。在掌声与荣耀之后,他们又回归原点,重返工作岗位。但他们的故事和从中体现中的机务精神依然在传递。

  □本报通讯员 姚冉 张娜 单春新 王静

  4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当地时间10时,马杰又看了一眼手表,他和队友们乘坐的大巴车堵在了迈阿密市闷热而拥挤的大街上。这是一个普通的星期四,交通堵塞的情况在迈阿密很少见。颁奖典礼快开始了,一种无言的忐忑充斥在车厢里。马杰望着窗外默默无语,此时他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小时后,会有一个那么大的惊喜等待着他。

  在迷茫与压力之后

  这一天是第8届国际飞机维修技能大赛的闭幕式,中航集团代表队首次参赛就以总成绩第3名并获得6项大奖的强势姿态,成为中国派出的3支代表队中成绩最好的一支,是本届大赛39支代表队中最大的一匹黑马。

  马杰作为中航集团代表队的技术指导,在颁奖现场激动得眼圈泛红。这位在Ameco掌管着上百名机务人的长航程飞机分部的“当家人”、被大家称为“怪才”的维修技术专家,平日里能游刃有余地指挥国航宽体机队及空客机队每日的维修运营,当谈到过去100天的赛事准备时,却用了“迷茫”和“压力”两个词。

  “接到这个任务特别突然,因为我们之前除了在国内参加过一些单项比赛外,没有参加国际综合性赛事的经历。经验为零,心里没底。”马杰回忆起当初听说要带队去美国参赛的心情。

  去年10月,Ameco作为选派参赛选手和组织备赛工作的承办单位,从生产一线选派了5位参赛选手,并派出了4位技术老师、1位英语老师和1位生产部门的老师。由于掌握的比赛资料非常有限,有些项目的描述很模糊,选手和老师便一同研究比赛项目,对于一些细节问题凭经验模拟考点。

  培训课程于今年1月中旬全面启动,历时100天,选手对技术重点、难点和细节进行梳理,并在保证动作规范和操作精准的基础上逐步加快速度。

  虽然集团领导没有给选手提出任何要求,还告诉大家不要紧张、沉着应战,但马杰在心里确定了几个基本目标:代表中国出战,不能给中国人丢脸;代表中航集团参赛,要对得起“中国第一”的名号;代表Ameco出征,要展现Ameco机务人的实力和素质,争取获得单项奖。

  马杰没有站在领奖台上,但他内心的激动不亚于任何选手。“那时压力终于没了,像是一块悬了许久的大石头落地了。我们做到了中国第一、世界一强”。

  让马杰感触最深的是通过这次比赛看到了中国机务在国际维修领域的位置。“比赛项目的操作程序和我们的实际工作很相似。我们的选手在Ameco是具有代表性的,但并不特殊,身上展现的是国航机务人的维修技能和实力。美国是有近百年航空维修历史的航空大国,从参赛成绩看,我们击败了来自美国本土的UPS、FedEx II、American Airlines和Delta等老牌强队,获得第3名。中国机务人在与国际顶尖高手的比拼中毫不手软,甚至还要更强,无论个人能力、综合素质还是临场判断力都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中航集团代表队由国航股份工会主席王燕塘、中航集团工会办公室主任董玉清带队。2位技术指导和5位选手均来自Ameco,参赛选手平均年龄不到35岁,是所有参赛队伍中最年轻的一支队伍。这些来自生产一线的参赛选手的共同点是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和10年以上的工作经历。良好的心理素质、专业涉猎广泛、英语流利、强烈的责任心和进取心是入选的基本标准,也是一名机务人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职业素养。

  当“法规”遇到“英语”

  队伍中有一位皮肤白皙、戴眼镜、身材微胖的选手,他叫王瀛,39岁。别看他个子不高,却是5位选手中的大哥,而他也担得起“大哥”的名号。此次参赛,他独立参加了5个笔试项目,他的成绩直接影响团队的总成绩。

  没有比赛经验,也没有详细的比赛大纲,留给他的只有上千页的英文书籍和技术资料。备战期间,他白天认真工作,下班后就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复习。春节、周末、清明节,他一个人在大学校园找间教室,一复习就是一天。

  几个月的准备就为了赛场上的15分钟。王瀛的第一个笔试项目是“FAA 8130-3适航批准文件”。一页A4纸,若干道选择题,却涉及上百页的法规内容,考查的是选手对法规和技术文件的综合理解。王瀛只用9分钟就答完了所有题目。在当天中午吃饭时,裁判向他和队友们走来,说:“你们是中航集团代表队的吗?你们的‘8130-3’项目完成得非常好。”其他选手还没完成,裁判就说出这样的话,王瀛和队友们都不敢相信。

  当成绩下来时,王瀛的答题全对,打破了这个项目的赛会纪录。裁判又一次向他表示祝贺:“王,你获得了这个项目的冠军。”

  谈起王瀛的好成绩,工程处的同事一点儿也不惊讶,大家纷纷评价“他有这个实力。”这位北航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在国际大赛上充分展现了自己在法规理解和英语这两方面的实力。

  适航法规和维修手册是机务工作的基础,王瀛对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和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法规非常熟悉。与他共事多年的曾义国说:“每当有新法规出台时,他总是第一时间将其研读透彻。比如前年,中国民航局刚颁布了CAAR26部手册,同事们就惊奇地发现王瀛对其的认知已经很深入了。后来得知,在CAAR26部手册颁布之前,他已将美国联邦航空局的FAR26部熟读多遍,并在CAAR26部颁布后,又将两部法规进行了详细比对。”

  2006年,王瀛被中国民用航空局华北地区管理局授权为维修监督委任代表;2008年,他又成为Ameco首批获得DMDOR(改装设计委任单位代表)的工程委任代表,代表民航局进行限定范围内的改装设计批准,这是他实力的证明。

  除了身为“可移动的法规宝典”外,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习惯,一直坚持用英文书写、交流。因此,他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能行云流水般地写英文文章。他经常对大家说的一句话是,“英文是我吃饭的家伙”。

  队友和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王总”,这个称呼无关职务,是对他能力的肯定,这就是中国机务的专业范儿。

  以“匠人”精神提高职业素养

  飞机结构专业出身的王亮是队伍里的二哥,内敛、沉稳、可靠是大多数人对这位36岁帅哥的印象。在代表队中,王亮可能算是少有的自信十足的选手。“当接到参赛通知时,我很有信心。因为是比基础技能,不敢说一定能拿名次,但不会有太大的差距”。

  王亮的心理素质在选手中是数一数二的,“临危不乱”这词用在他身上最为贴切。参赛的第一个项目是光纤,属于较为前瞻性的技术。考题和之前的准备有些许出入,选手禇迪瞬间有些不知所措,这时搭档王亮在旁边低声道:“别着急,我们在一起。”一句简短的话语,立刻让禇迪从慌乱情绪中走出来。两个人一字一句地认真阅读说明,逐一回答问题,还相互提醒,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项目。

  说到临场经验,早在2005年,王亮便参加了中航集团举行的首届飞机结构修理技能比赛。在理论和实操考试中,他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和绝对的优势获得了冠军。对这次赴美参赛,王亮将此当做一次难得的机会,他充分享受比赛带来的乐趣,也机敏地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更多的经验。

  1994年,王亮从Ameco培训中心航空技工学校毕业后,加入Ameco飞机结构修理团队。20岁前,他是学徒,跟着师傅进行波音747飞机吊架改装和41段结构改装;30岁前,他是组长,带着组员进行波音767吊架改装及翼尖小翼改装;40岁前,他是领班,在空客A380翼肋改装中已挑起大梁,成为项目团队中的骨干。

  10年一个阶段,王亮的成长史也是Ameco飞机结构修理飞速发展的20年,他见证了Ameco结构修理团队每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王亮刚入职那年,偶然在一本航空杂志上看到了一则广告,标题是“钣金工艺专家”,这几个字重重地撞向他的心。他想,达到工艺专家级别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那得是什么样的工艺水平啊?

  从事了18年金工专业后,他有了自己的看法。金工就如同一门手艺,不像电子或机械专业是运用分析能力排除故障,金工靠的是脑和手的结合,用手体现思维和逻辑。相比其他专业,金工最接近于“匠人”,外在体现的是个人经验和工艺质量,内心传递的是精益求精的精神,即“匠人”精神。

  有了这份心境,他对待改装工作,就像完成一件件艺术品一样精雕细琢,做到极致和完美。不易被干扰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成为了他在比赛中的优势。力求工艺的严谨和完美,这就是中国机务人对“匠人”精神的职业追求。

  护航者的责任心

  与王亮合作完成复合材料技能项目并获得第一名的祝欣,今年34岁,在队伍里排行老三,也是Ameco长航程飞机分部波音科最年轻的排故工程师。

  从中国民航大学机械专业毕业,祝欣的成长史可谓一部活生生的《奔跑吧,兄弟》。他用3年时间从拜师学艺到独立工作,第5年就成为了工程师,可以独当一面。当然,在他“奔跑”的背后,也有着不为人知的摔了无数跟头再坚强爬起来的奋斗故事。

  祝欣在刚当上工程师时遇到了“信任危机”。因为资历尚浅,有些一线生产出现的问题他不能独立解决。一次,有架波音747飞机落地后显示一侧轮胎温度超高,祝欣没有遇到过,有点儿懵。看完手册且初步判定故障后,他来到了现场,以工程师的身份指使机械员把活门打开。那位机械员有点儿不悦地说:“我没带工具。”祝欣说:“没带工具接什么飞机呀!”机械员说:“你不就是一个助理嘛!”祝欣回忆道:“这事当时对我刺激太大了,我真受不了了。可是事后平静想一想,自己确实资历不够。”

  那次事件发生后,祝欣不断努力,一门心思想着进步。他一有空就上飞机,放下工程师的“身段”,从给别人“打杂”做起,亲自动手跟着机械员干活儿。当别的工程师处理故障时,他也学着干,慢慢地在员工中树立了威信,得到了大家的信任。

  作为排故工程师,排除飞机突发的故障是日常工作的重头戏,但制定排故措施或放行标准可不是件轻松的事。祝欣说:“排故就像考试题,要想答对题,就必须在考试前掌握涵盖这道题的全部知识点。而我们的考试只能得100分,扣分就意味着航班的延误、取消,甚至更严重的后果。”飞机排故既是体力活儿,也是脑力活儿,“干我们这行经常单兵作战,没有人监督,靠的就是责任心。没有责任心,业务素质再过硬也白搭”。

  祝欣恐高。有一年隆冬时节,下大雪后刮着西北风,一架飞机航后发生副翼故障需要排除。身为工程师,祝欣制订方案后可以让机械员去排故,但祝欣来到了现场。当平台车升至大翼尖的部位时,祝欣腿都软了,但是他强迫自己一定要排除故障后再下来。他说:“当飞机出现故障的时候,我先告诉自己别着急,一定要冷静,一定要把故障排除彻底,这是工程师的责任”。保障飞机每一次安全与正点运行,这就是机务人的责任感。

  独特的技术人才养成体系

  33岁的李强和31岁的禇迪同是电子专业毕业的,在接地测量电子线路项目上获得第一名可谓志在必得、实至名归。

  与王亮一样,李强以高分考入Ameco培训中心航空技工学校。从毕业到工作,18年来,他从普通技术员成长为排故工程师,多次参与国航及国际三方客户不同机型的飞机排故工作,拥有大量的技术经验。当得知入选时,李强相信自己有能力代表公司出征。他说:“在学校理论加实践的3年学习对我来说非常实用,比如这次大赛的很多模块,以往都学过,温故而知新。Ameco很重视培养机务人标准规范的工作行为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禇迪于2005年从Ameco培训中心与北航合作的高职班毕业并入职Ameco,工作第10年被提拔为长航程飞机分部空客科中队长。工作中的褚迪敬业、努力,除了干好自己电子专业的老本行外,还学着干机械专业的活儿。他说:“在工作中有时专业不能分得那么清楚,如果机械员能够具备综合实力,会让自己更加专业。”

  看到如今已成为各领域技术骨干的两个人在大赛中的出色表现,Ameco培训中心经理高宏杰感慨万分:“Ameco就像一所培训学校,学生在此接受系统和规范的基础技能培训后,再到生产一线进行磨练,最终成长为技术能手。”

  Ameco培训中心航空技工学校是企业自办的技术职业培训学校,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结合企业实际岗位需求,提供全过程的基础技能养成教育,每年为企业输送70名~80名技术工人。同时,学校还与各航空类高等院校合作,通过提供基本技能的实践培训联合培养技术人才。

  俗话说,要“学以致用”。有了基础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磨炼提高。Ameco给技术人员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在这样的环境下,员工会经常接受挑战,为技术技能的提高创造了机会。而这种在培训学校学基础技能,再到生产一线参与实践的模式,构建了Ameco独特的技术人才养成体系。

  Air China,明年达拉斯见!

  颁奖典礼结束后,很多代表队的选手前来祝贺及合影留念,并相约明年达拉斯再决高下。一场赛事,一路走来,选手们的出色表现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机务人的实力,记住了Air China。大赛组委会主席在发言时表示,本届大赛最大的亮点是邀请了中国的航空公司参赛,最欣慰和惊讶的是他们真的很棒。

  生产一线10多年摸爬滚打的历练,让以5位参赛选手为代表的“70后”和“80后”的年轻一代维修技术人员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中国民航业的中坚力量,推动着中国维修业不断前行。总结此次参赛,小伙子们不约而同地提到,要将技能和经验带回工作岗位,分享给更多的同事。

  在回程的大巴车上,大家兴奋的心情难以平复。马杰也很开心,但心里已开始盘算:“明年如果征战,我们要冲着全场总成绩第1名的铜像奖杯去;明年如果征战,我们的队服上一定要绣国旗;明年……”

  明年如果征战,我们达拉斯见!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