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市场的新思维
- 发布时间:2015-05-18 04:34:55 来源:甘肃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 李晓君
在静宁县城的八里工业开发区,一档不大的门面,5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人,时尚励志的办公间,没有库房,没有车间,只有键盘敲击声。从表面上,很少有人能看出这是“贩苹果”的地方——“兄弟农场”用5个月实现40多万元销售额的实践,展示着苹果营销的新思维。
静宁人一直在忙碌:农民想把苹果种得更好,企业想把车间建得更大,政府想把产业做得更强,一群刚毕业的年轻人,开始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着自己的梦想。
静宁苹果,正以更好的品质、品牌和渠道走向市场。
互联网思维 打造电商新模式
静宁青年王志伟早在2006年8月就注册了“中国静宁苹果网”,这是该县民间创办的第一个苹果网站。业余时间,他把家乡的信息传递给更多人。一项意外的收获是,不少人在网站上询问怎么能买到静宁苹果。经过牵线搭桥,再逐步了解市场,王志伟最终选择了回乡创业。2011年,红六福果业有限公司在静宁县余湾乡挂牌。在销售上,王志伟一手抓批发,一手抓电商,充实淘宝店,扩大微信圈,去年,公司网上销售额达380万元。
在静宁县,越来越多的苹果企业和农民尝试电商销售,全县苹果销售网店近百家。
欣叶果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建设产业孵化园。“孵化”二字如何理解?公司副总经理马步昌解释:孵化新理念。据了解,公司通过扩建万吨气调库和操作车间,准备整合资源,逐步建成分拣、包装、物流于一体的销售网络;同时,开发电商平台,建设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孵化出“电商销售新模式”。
正在网店后台操作的员工翟旺宁介绍,自从公司网店去年10月上线以来,客户量越来越多,好评率达98.5%。“传统的销售模式中间环节很多,而电商模式是从田间到舌尖,需要更好的品质和更精细的服务。”马步昌说。
一斤苹果批发价为5元至6元,而网上销售可以达到10元甚至更高,果农听了很兴奋。余湾乡苗岘村农民辛峰平日里会揣着一部相机,为啥?去年底,静宁县组织企业负责人和乡村干部到陇南学习电商经验后,县里也组织了培训班,辛峰非常感兴趣,边学习边拍照,如何建立销售平台、怎么运营维护等,他全都“装”进了相机。
余湾乡党委书记凌森告诉记者,为了帮助农民尝试电子商务,县委、县政府号召各乡成立了“电子商务中心”,将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组织起来,帮助农民开网店、建平台、搞培训,组织物流。
“电子商务不是万能的,我们做企业,不仅是要把苹果卖出去,还要通过各种方式,把家乡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静宁兄弟农场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浩田这样说。(转3版)
(接1版)
大学毕业在深圳闯荡两年后,李浩田回到静宁,与几位朋友组建了自己的团队,主营业务很广:网络宣传、推广、销售、文化提炼、培训。“电子商务涵盖的内容很多,我们很忙。”
兄弟农场通过微信自建平台,扩大静宁苹果宣传,累计实现图文阅读1700万次,转发340万次;公司制作的宣传片《静宁苹果·凤凰涅槃》,两天内播放量超过万次。最近,有3个乡镇邀请他们做电子平台。
兄弟农场的近期目标是,建立线下体验馆,发展全国实体加盟店,结合苹果特色,开发生态观光旅游,让家乡在自己的手里“生香”。
品牌意识 塑造产品新形象
有品质才能打品牌;但有一好手牌,如果不会打,就等于没有品牌。这一点,静宁县委、县政府的思路非常明确。
近几年,静宁苹果先后获得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色食品、良好农业规范和出口创汇4个国家认证和“中华名果”等13个大奖。2012年,“静宁苹果”成功注册为全国驰名商标;2013年,静宁被评为全国出口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
知名度与竞争力互为因果。这么多的荣誉和官方认可,企业怎么用足、用活?县委、县政府指定县工商局负责苹果产业品牌规范运作,一系列认证使用管理规则相继出台。凡是被授权的企业,统一许可使用、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印刷包装、统一对外宣传——这样的“商标战略”使全县50多个龙头企业有了“底气”。自2011年以来,全县申报注册了“陇原红”、“常津”、“精威”等45件果品企业商标和涉农企业商标。有些涉外企业还参与国际商标价值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静宁苹果“高大尚”的步伐走得更快了。
有优势就会有侵权。很多本地企业反映,在全国部分批发市场,有不少客商经销的苹果打的是“静宁”旗号,但供货地并非静宁。打开各大销售网站,主营“静宁苹果”的店铺很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原产地。
“越是有不正当竞争,越要把我们自己的品牌做好。”王志伟的经营理念,从“红六福”商标的注册起,就一直在致力于塑造品牌。为了防止假冒,红六福公司引进了防伪标签;今年又着手申报ISO9001国际质量保证体系认证。
面向消费者打品牌,也是静宁的好办法。2012年中国苹果年会暨中国·平凉金果博览会在静宁举行;同年,静宁县城的“平凉金果博览城”开工建设;目前,静宁县已经在兰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设立了多家直营店。
品质为王 种出中国好苹果
在余湾乡红六福果业有限公司的冷库旁,一箱箱苹果被搬上卡车。来自重庆的客商陈礼平告诉记者,春节以后,他天天都在调货,从这里转运到四川、重庆、云南、广西等地。“这已经是第三年与静宁的企业合作了,静宁苹果品质好,这是市场公认的。”
站在静宁县东山梁上,葫芦河两岸绿意尽染,郁郁葱葱,层层梯田被果园覆盖。当地人介绍,这几年,林子多,雨水好,今年会是个丰收年。
截至目前,静宁县果园种植面积为101.2万亩,其中一半已经挂果,预计年产苹果超过60万吨。
静宁县林业局园艺站站长贾军平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抓好苹果产业,最核心的还是品质,好品质才能获得好收入。
多年来,静宁县领导班子在变更,苹果产业发展的思路不断线,扩充规模与技术推广齐抓共管。当地果农都说:“静宁苹果这么好吃,除了自然条件的原因,更来自于精细的果园管理技术。”
治平乡雷沟村农民雷托胜刚从北京领奖回来,仍洋溢在荣获“全国劳模”的喜悦中。这位普通农民栽种苹果30年,掌握了高超的果园管理技术。“疏花不当苹果长不大,施氮肥多了苹果会发酸,套袋要用三色袋,摘叶转果有讲究……”这些,老雷如数家珍。去年,他家有一亩果园卖了6万元。
黑膜覆盖、早果丰产栽培、树形改良、测土配方、均衡施肥、保肥节水、综合防治、单果管理等果园管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使静宁的苹果种植技术在全国领先。外地前来学习者络绎不绝,有的外地果农为了“偷师学艺”,还在农忙时节前来打工。今年,静宁县推出了“南北互助计划”,南部苹果种植好的乡镇一对一帮扶北部山区。科技在流动,增收在加速。
不止于此。很多企业在种植上舍得投入,推陈出新。红六福果业有限公司为了提高品质,与周边600多户农民签订了种植合同,通过配方施肥,种出了“富硒苹果”,使每斤苹果附加值提高0.2元至0.4元,每亩近千元。
甘肃绿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威戎镇、雷大乡投入3000多万元,流转了8000亩土地,建成了7500亩现代化、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四个现代苹果种植基地和一个500亩的现代苹果育苗基地。
网上店铺“欣叶农场”这样推广自己的产品:经历了7个月的生长,每个坚强的静宁苹果都叙写了自己的一段传奇,大自然的味道馈赠于喜爱自然的你……
香港一位客户给兄弟农场留言:静宁苹果的香味,比法国、意大利的有机苹果好。
“静宁苹果就是中国最好的苹果。”这是记者在静宁听到的声音。
目前,静宁苹果正在从冷库继续走向全国各地,秋天到来时,新的苹果又开始收获,新鲜明丽地走在一年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