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构建平衡互哺的城乡关系

  • 发布时间:2015-05-09 08:32:5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见习记者董文龙

  日前,首届“河阳论坛”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参与了论坛的研讨。“河阳论坛”以缙云县千年古村落河阳村命名,致力于为我国乡村发展和新型城乡关系构建提供一个思想交流平台。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构建平衡互哺的城乡关系”,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保护、我国乡村建设的历史与实践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改革的标志性事件,对解放我国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一些不足之处也开始显现。缙云县河阳乡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春光认为,家庭承包经营使农村经营中“统”的层面弱化,由此带来了农村集体经济的薄弱,从而产生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维护不力、集体内部事务调节管理机制脆弱、需要集体提供的农业服务体系薄弱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对此,他提出了推行股份合作承包制、加强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中“统”的层面、强化农业产业保护、优化农村土地经营环境等建议。

  农村环境、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环境和文化具有哪些现代价值,如何保护农村环境和文化?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张孝德提出,党的十八大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总体战略格局,而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起点应当放在乡村,我国乡村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如系统整体性的思维方式、敬天文化、亲土文化、亲情文化以及环保、低碳生活等文化理念,都是医治工业文明的弊病、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智慧。华南师范大学三农与城镇化研究所所长胡靖教授则将与人类生存直接相关的空气、土壤、水源及食品等称为核心要素,市场经济的其他与生命无直接关系的产物称为边缘要素,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活动中,片面发展经济的思维方式导致社会资源过度向边缘要素倾斜,造成核心要素的危机,这也是农村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出现的最主要原因,他呼吁要转变发展理念,重视对核心要素的资源倾斜,实现“各美其美”的多种发展模式,也应当以这种理念建设美丽乡村。

  中国的乡村建设开始于上世纪初,贯穿于整个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其实践和由此形成的理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的潘家恩副教授回顾了我国百年乡村建设的历史,他认为其可以分为三个特征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个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乡村建设参与者以知识分子为主,参与人数众多,并与“救亡图存”相结合;第二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到上世纪末,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国家力量占据主导地位,以土地制度变革为核心,高效、全面地实现了许多乡村建设的理念,但却存在城乡“剪刀差”等问题;第三阶段为世纪之交至今,这一阶段以“人民生计为本,互助合作为纲,多元文化为根”为根本原则,力求促使各种资源回流乡村、繁荣乡村。中国农业大学何慧丽副教授则从自己在河南省灵宝市进行的“弘农书院”实践出发,强调乡村道德复兴的重要性,他发起的“道义流通”活动,旨在通过教化人心实现诚信买卖,促进城乡之间资源的交流互换。

  通过研讨,论坛形成了“河阳共识”,论坛呼吁在我国农村发展中要注重乡村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壮大农业产业、富裕农民,以此促进新型城乡关系的构建。论坛还就工商资本下乡、农民工城市化以及乡村治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此外,该论坛还举办了“乡村、文化与传播”工作坊,鼓励青年学者投身三农问题尤其是乡村文化建设与传播相关问题的研究。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