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新型城镇化不能丢失乡村传统要把农村建得更像农村

  • 发布时间:2015-03-13 04:29:54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为古村落“建档”

  古村落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遭遇着现实烦恼。“2000年全国有360万个古村落,2010年是270万个,十年就消失了90万个。”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呼吁,“加强文化遗产和古村落保护,留住人脉文脉。”

  2012年,在冯骥才的呼吁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与认定工作。目前,已公布三批传统村落国家名录,共2555个,但这与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厚底蕴仍极不匹配。“只认定还远远不够,当务之急是要赶紧为这些传统村落建立‘档案’,因为就在我们说话的此刻,很多村落可能正在无声无息地消亡。”冯骥才说。目前,冯骥才及其团队已经为100多个传统村落建立了档案。但是我国自然村有200多万个,行政村有60万左右,即便只为其中的一部分村落立档,那也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让古村宜业宜居

  对于古村落的保护,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指出,古村落保护需要整体思路,综合性的保护措施,让古村落成为宜业宜居的家园。保护不是给古村落上把锁,而是要让它们活起来。作为文物部门不能单纯考虑古建筑保护,更重要的是考虑原住民的发展,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因地制宜,指导当地村落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增加收入的产业,比如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相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推广传统手工艺品等。按照传统村落的不同价值,考虑居民生活实际需要,文物部门相应提出、制定整体保护、局部、和外貌保护方案。通过古村落的保护让居民生活有改善,让原住民也能相应享受到现代生活的服务,将古村落成为宜业、适宜居的家园。

  农村要建得更像农村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重开发建设,轻文化传承’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一些新建、改建小区或村庄的空间形态方面尤为明显。”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文联副主席言恭达今年提交了《关于新型城镇化应留住传统文化根的建议》。

  言恭达认为,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应是当地的“根”和“魂”,如果这个根在我们手中断掉,我们的文化自信就失去了基础。他建议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做到七个重视,即:重视规划中的文化含量;重视对具体小区和建筑设计在传统文化方面的指导;重视地名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重视对宗祠的创新利用;重视传统文化在生态系统的设计作用;重视对乡村濒危景观的信息化推进;重视园林景观的营造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振生说,新农村建设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乡村就是乡村,它是有别于城市的一种存在。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