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微演艺”:把观众变成演员
- 发布时间:2015-04-18 02:31:41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编者按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明确要求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如何激活了社会力量,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近年来,福建福鼎、四川成都、重庆潼南等地创新机制,促进社会组织发展,让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更好地满足了公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王学思赵鹏
畲族原生态舞蹈、畲族传统嫁娶习俗、草根明星的表演……日前,作为福建省福鼎市“中国微演艺”系列活动之一的佳阳畲族乡“双华二月二会亲节”盛况空前,吸引了闽浙边界十里八乡上万群众的眼球。
据统计,始于2013年的“中国微演艺”目前已经吸引2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近2000余草根文艺爱好者,来到福鼎参加538个门类的节目表演,惠及25万人次观众。也就是说,这个城市平均每3个人中,就有1人就参与过一次。
“中国微演艺”为啥能这么火?
为草根提供圆梦舞台
今年50岁出头的李宝英是福鼎流美社区的居民,平日里一闲下来她就喜欢和邻居们一起去跳广场舞。“最初跳广场舞只是为了锻炼身体,后来跳得越来越起劲,就挺想有个舞台展示一下。”李宝英说。和她有同样烦恼的还有孙秀智,年近50的她最放松的事就是晚上跳广场舞,总盼着有一天能上正规舞台“秀”一把,却一直没机会。
在人们想演、想秀的渴望中,2013年初,福鼎推出了以民间选秀为主体的文化惠民活动——“微演艺”。“‘微演艺’计划一出,我们第一批报了名。”孙秀智说。
“微演艺、大舞台,我有梦想我就来。”一时间,这个民间“秀场”活动得到众多草根文艺爱好者的响应和报名,圆其文化梦。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有社区居民、农民、个体户、中小学生、回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外来务工人员等。
几期下来,“微演艺”名气大了起来。虽然没有演出费,“微演艺”名字前也多了中国二字。如今在福鼎,平均每两周就会举办一次“中国微演艺”的演出。
“我们都参加好几期了,每期内容都不一样。没别的,就是开心好玩。”市民梁小丹的5人参赛团队叫“辣妈组合”,她们的梦想是在这个舞台上演出中国版的《妈妈咪呀》。
节目由观众“喊出来”
创办之初,节目的选择就一直秉承“家常味、泥土气、小而活”的原则,要求每个节目不超过6分钟、人数不多于6人、每期演出最多8个节目、节目源于兴趣爱好也包括民间绝技……就是这样一台“小”演出,却每次都一票难求,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因为节目是观众自己‘喊’出来的。”“微演艺”总导演陈生说,节目都是来自民间最“草根”的,也是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演员会走到观众中进行互动,观众则用掌声欢呼声来给节目评分,噪音分贝仪显示的声音越大,分数越高,得分高可以再次晋级。一位乡村教师说:“‘微演艺’好就好在接地气地把几千名观众变成了演员,让台上台下热烈互动。”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项活动,我们不仅在福鼎市的各大媒体上广泛宣传,还开通了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增加了多种报名渠道。”陈生说,舞台完全向草根们敞开,只要是健康向上的节目都可以上台比试,仅头一年的活动组织,“中国微演艺”就储备了251个节目,现在有500多个。
微成本带来大效益
过去,文化惠民工作依靠的是财政供养的专业文化团队,提供的节目有限,要想编一台新剧,时间长、投入大、成本高,还不能满足更多群众的文化需求。“中国微演艺”由于节目来自民间,且数量多,政府花很少的钱就能组织起一场演出。
“现在随便整合一下,就能一连办上十几场对外演出。而且几乎不用投入经费。”福鼎市文体新局局长费允忠说,平均每期投入仅2万多元。“每次的演出成本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给一些外地选手提供路费补贴和住宿,再就是搭建舞台、租用设备的费用,支出都不太高。再加上这是一项长期的惠民活动,与一些公司合作次数多了,也就拿到了最低折扣。”陈生说,“未来我们还将引入民间资本对活动进行赞助,这样演出费用问题基本就可以解决了。”
微成本却带来了大的社会效益。许多民间艺术通过“中国微演艺”的舞台发扬光大。福鼎京剧提线木偶艺人姚义炳得意地说,在“中国微演艺”演出后,已有3位年轻人表示要跟他学艺。“我们20多年没招到学生了!”
此外,“中国微演艺”还曾支持福鼎贯岭镇的“槟榔芋”农业赛事、“栀子花”采摘节庆,以及前岐镇的“四季柚”、硖门乡的“畲族四月八”、蟠溪镇的“茶叶推广”、南镇村的“开渔节”等活动,让农民兄弟感受到新文化对他们生活、事业发展的帮助,营造与铺垫促农村老百姓增收脱贫奔小康的新路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