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荆棘:在列强枷锁中前行

  • 发布时间:2015-04-17 08:31:27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尽管“黄金10年”让旧中国经济有了起色,但是在那个生不逢时的年代,不久就赶上了史上最为严重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大萧条”。

  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后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虽然这场经济危机没有在中国发生,但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经济危机发生后,西方列强为转嫁经济危机,援引不平等条约纷纷在华输入资本,企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中国航空公司、欧亚航空公司就是那个时期的产物;与此同时,官僚资本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

  中国航空公司 (China National Aviation Corporation) (1930年~1949年)

  1930年7月,中华民国交通部与美方重新签订合同,将中国飞运公司、中国航空公司(旧)和交通部沪蓉航空线管理处合并,成立新的中国航空公司。

  1930年8月1日,新的中国航空公司成立,虽然与中国政府所有的航空公司名字相同,但性质却完全不一样:它是根据中国法律组成的股份制有限公司,中华民国交通部持有55%的股份,美方持有45%的股份。协议规定:中航有经营权的航线包括上海—成都航线,途经南京、九江、汉口、宜昌、万县、重庆;南京—北平(今北京)航线,途经徐州、济南、天津;上海—广州航线,途经宁波、温州、福州、厦门、汕头。中航在这些航线上享有10年的独占航权。

  中航的总公司设在上海。1938年春,中航随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中航曾经使用过西科斯基S-38、寇蒂斯神鹰、寇蒂斯·莱特C-46、道格拉斯-道尔芬,以及道格拉斯DC-2、道格拉斯DC-3、道格拉斯DC-4、道格拉斯C-47、道格拉斯C-53等机型。抗日战争期间,中航开辟了“驼峰航线”并坚持运营。1942年4月~1945年9月,飞越“驼峰”8万次以上,运输3.35万人次,载运了50000吨货物到中国,运出将近25000吨货物。中航作为“驼峰”空运的重要力量,往返于印中两国运送物资和人员,为中国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党退守台湾。之后发生“两航起义”,中航连同中央航空公司一夜之间被瓦解。而在“两航”中起义的一批前中航员工,成为了新中国民航的骨干。

  欧亚航空公司(Eurasia Aviation Corporation)(1931年~1942年)

  1931年2月,继中国航空公司成立之后,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合作成立了欧亚航空公司,中方持有2/3的股份,德方持有1/3的股份。公司先后从德国购买了容克F13、容克W33、容克W34等机型飞机。原计划开辟柏林至上海航线,故名欧亚航空公司;实际开辟了上海—兰州、北平(今北京)—广州、西安—成都—昆明等航线,均在中国境内。

  欧亚航空公司总部设在上海,抗日战争期间迁往昆明。1935年,为了与中国航空公司竞争,欧亚航空公司的机队里出现了著名的容克 JU52飞机的身影,该飞机为下单翼三发动机配置,单台发动机功率730马力,时速286公里,可载客 18人,是当时国内最新型的大型民航客机;但欧亚航空公司的业务及营运规模始终未能超越中国航空公司,因后者起步早且取得了经营黄金航线的权利。

  1941年,国民政府与德国的外交关系破裂,于是欧亚航空公司股权归中方所有,尔后于1943年3月改组为中央航空公司。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