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找准马铃薯主食产业化的发力点

  • 发布时间:2015-04-11 02:29:52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正在影响着业内科研人员、马铃薯种植户、加工企业和消费者等各方人群的观念和行动。按照部署,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将由目前的8000多万亩扩大到1.5亿亩。种植面积增加了,产量提高了,怎样卖出去必须考虑。如何加工出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马铃薯主食化产品,更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必须找出突破的关键点,扎实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编者

  本报记者崔丽

  今年年初,农业部宣布,我国将着力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开发,使其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这一消息正在影响着业内科研人员、马铃薯种植户、加工企业和消费者等各方人群的观念和行动。按照部署,马铃薯种植面积将由目前的8000多万亩扩大到1.5亿亩,亩产量提高到2吨以上。种植面积增加了,产量提高了,怎样卖出去必须考虑;在生产时代已经转变为消费时代的大趋势下,如何加工出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马铃薯主食化产品首先要解决;目前,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关键点在哪里必须找出……这些都在影响着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推进。

  创新机制推进产业发展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基础是产业发展。目前,我国马铃薯产业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市场价格起伏难测,无序竞争;生产上各种病害猖獗、生产成本刚性增长;科技支撑方面品种结构仍需调整、水肥高效利用仍需完善、农机农艺仍需配套,病害防治仍需突破;行业规则急待规范、产品标准急需统一、种薯质量急需检测认证;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优势资源难以整合,技术创新与需求脱节,品牌塑造缺乏整体竞争优势,抓住关键解决问题很重要。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马铃薯首席专家李文刚认为,马铃薯产业发展必须整合资源实现信息共享,规范行业运行规则和统一产品质量标准,在技术集成创新中不断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跨界整合、集群发展,把握市场的主动权。他觉得个体农民技术更新很难,需要平台来联合,美国爱达荷土豆协会这样成功的榜样值得业界学习。

  陕西省定边县兴民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种了4000多亩马铃薯,理事长陈学军表示,今年考虑继续增加面积,合作社引进了加工薯、菜薯等20多个品种搞试验,比较成功。合作社以抗旱节水为主,应用先进耕作模式,提高单产,今年还负责实施马铃薯主粮化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

  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技术开发与培训处处长杨映辉介绍,在我国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背景下,马铃薯产业规模化发展步伐更快,利于业内新品种、新技术、新生产资料的更新换代和应用推广,也利于保障产品质量。他估算,仅在我国北方地区,马铃薯种植规模在500亩以上的农场主就有3000~5000个,数量很大,如何在组织机制上创新正在探索。

  目前,一些马铃薯农场主联合成立了中国马铃薯农场主联盟,整合了产业链上的资源,200多个种植面积500亩以上的农场主加入,还包括业内科研院所,农机、农药、化肥、仓储、加工等相关企业100多个。要想发挥更大的作用,联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了组织形式创新,科研、人才等方面机制创新也急需跟进。目前,我国马铃薯平均亩产1150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800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中,有7000多万亩处于低产状态,潜在产能存在严重浪费。

  而仅靠增产还不能提升马铃薯的主粮化地位,不是所有马铃薯都可以加工成全粉,目前我国生产上绝大多数采用的鲜薯食用品种都难以满足主粮化需求。这个现象短期内很难扭转,育成1个马铃薯新品种需要10~13年的时间,即使是专用品种能够育成,也要和普通品种一样经过病毒脱除,才能生产出脱毒种薯应用于生产。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金光辉负责黑龙江垦区30多万亩马铃薯的高产创建工作。他说,在全国范围内,像他这样坚持15年进行技术研究和指导的人不多。国家要在制度上设计,鼓励农业科研和推广人员潜心搞科研和推广。

  着眼需求变身正餐必需品

  马铃薯“变身”主粮,首先要解决口感和工艺问题,让其真正成为人们正餐的必需品。联合国粮农组织很早就把马铃薯当作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并在种植面积、科研投入上给予其主粮地位的保证。目前,欧洲国家人均年消费马铃薯稳定在50公斤至60公斤,俄罗斯人均年消费量更是高达100多公斤。在我国,受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人均年消费量只有30公斤左右。

  杨映辉算了一笔账,在主食制作中,马铃薯全粉添加比例可以占到30%左右,虽然马铃薯全粉售价每吨1.2~1.3万元,高于面粉每吨3000元左右的售价,但是摊到每个馒头上只要多花几分钱,而且营养价值高于纯米面主食。

  中国市场学会品牌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吴之认为,马铃薯主粮化内容丰富,包含马铃薯的产业化、市场化、商品化、规范化、联网化、资本化、品牌化、集团化等。如今,生产时代已经转变为消费时代,顾客真正成为上帝,选择的主动权在消费者。马铃薯进行深加工的前提是市场需要深加工产品,国外马铃薯的加工产品花样繁多,如日本就有2000多个加工产品,土豆泥、土豆粥、婴幼儿辅食、土豆拉面等等,保证了消费者充分的选择权。

  “马铃薯可塑性很强,90年代以前真正是主粮,解决了甘肃人的温饱问题。90年代以后,随着薯条薯片等的传入,又变成休闲食品。未来的马铃薯应该是保健食品,要开辟市场,让人们吃得舒服、吃得健康。”甘肃省定西市马铃薯研究所所长李进福说。

  土豆传入中国已经四百多年了,各地有丰富多彩的土豆吃法,已经是主食的组成部分,比如土豆煎饼、土豆莜面等。多开发适合人们口味、爱吃的品种,鼓励民间吃法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是一个方向。

  保证几方利益突破加工瓶颈

  陕西马铃薯种植面积有500多万亩,其中榆林市就有300万亩。陕西省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马铃薯研究所副所长李增伟认为,马铃薯产业的落脚点和瓶颈在加工。目前榆林加工滞后,只有一个全粉厂,还开工不足,因为加工的成本高,而市场需求有限。“马铃薯产量上来以后,加工跟不上也不行。定边县总共种植马铃薯面积100多万亩,可是没有一个上规模的加工厂,今年定边的马铃薯滞销了,必须有加工业的拉动才行。”陈学军说。

  李文刚认为,目前我国马铃薯供需基本平衡,如果面积增加到1.5万亩,产量同时提高,那么能不能卖出去、卖给谁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马铃薯的产后商品化处理问题越来越重要。

  杨映辉认为,保证薯农、加工企业、消费者三方利益是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突破口。初期政府要有一定的扶持政策,比如实行马铃薯鲜薯最低收购价、收储加工有补贴、全粉限价销售,让农民、加工企业有合理利润,消费者能认识到马铃薯的营养,接受马铃薯全粉与面粉或米粉掺合粉的价格,经过逐渐适应到习惯接受再到爱吃这几个阶段,然后再交给市场,这样是比较可行的。

  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马铃薯淀粉协会会长周庆锋认为,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必须抓住加工业这个龙头,纲举才能目张。马铃薯是鲜活农产品,最多能储存八个月,必须加工转化成全粉或者淀粉。现在马铃薯种植面积非常大,产量也非常大,经常出现卖难。马铃薯价格已经经历过几轮过山车式的波动,加工业再抓不上去,对薯农伤害会非常大。

  在内蒙古正丰马铃薯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云庭看来,如果储藏条件合适,马铃薯全粉可以储藏30年,淀粉可以储藏70年,比其他粮食储藏期都长,可以随时需要时再拿出来。而加工收储企业收购原料、存储、加工都需要不少资金成本,国家应重点扶持马铃薯加工企业,对淀粉、全粉像其他粮食一样出台收储政策,提升加工企业积极性,这样丰产的马铃薯有销路,加工业稳定发展,市场就稳定了,否则价格容易大起大落。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正在实施,抓住关键点,推动马铃薯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