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2日 星期天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一带一路”助传统医学走出去

  • 发布时间:2015-03-27 01:00:49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2000多年前,自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一路向西,丝绸、漆器等经甘肃、新疆等地传往中西亚以及更遥远的欧洲。其实,这条众所周知的古丝绸之路不仅仅是这些“稀奇珍宝”的传播地,同时也是中西方医学交流、医药贸易的重要通途。2000多年后的今天,丝路沿线的地方政府在“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下,重新审视中医药合作力量,通过多种措施加强与丝路沿线国家在中医行业的交流,使中国传统医学成为吸引丝路沿线国家合作的新亮点、助推民心相通的“黏合剂”。

  中医药大省迎来发展新机遇

  不久前,甘肃省卫计委、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联合制定了《甘肃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先行先试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加强中医药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黏合剂”作用。这是甘肃鼓励中医行业“走出去”提出的顶层设计。

  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介绍,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通道,而且是一条中西方医学交流、医药贸易的通途。当下,“一带一路”的提出为甘肃全面推广中医药和相关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甘肃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岐伯故里”之称,特别是道地药材种植形成了一定规模,当归、党参、黄芪等大宗品种获得原产地认证,知名度高、交易量大的药材市场已初步形成。此外,甘肃还拥有众多在全国享有良好口碑的中医名家。

  对甘肃人来说,中医药除了传统的保健养生作用外,其治病救人的功效颇得人心。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当时,中医药在紧急医学救援、防御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国家卫生部门和国际相关医疗机构的肯定。

  这些因素为甘肃向中亚、欧洲等地推广中医药技术和文化提供了基础,得到越来越多丝路沿线国的认可。刘维忠表示,丝路沿线国多为发展中国家,投入不足,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较为滞后。中医药进入丝路沿线国家具备多种优势,一方面表现在中医药价格低廉,适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另一方面,各国在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方面较为接近,中医药易被接受。传统医学“走出去”的基础和条件均兼备。

  在兰州佛慈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裕看来,当前,甘肃中医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与相关国家多层次的合作发展已经全面开始,并在探索模式,寻求更大突破。“‘一带一路’建设势必为甘肃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带来全新机遇。”

  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积极“抢跑”

  近年来,甘肃特别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出台了很多促进中医行业发展的政策,比如提高中医床位补助标准,在综合医院等级验收标准中加入中医床位、中医人员的指标。过去几年间,甘肃与国外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多为民间交流,但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方兴未艾,中医药领域的合作日益得到政府层面支持。

  甘肃省卫计委介绍,目前,中医药行业“走出去”已取得明显进展。甘肃相关医疗机构已与多国建立合作关系。2013年以来,甘肃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克兰、匈牙利等丝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卫生领域合作,加强中医药服务贸易、医疗卫生人才培养。2013年10月,甘肃在乌克兰挂牌成立“岐黄中医学院”,这是中国首次在国外建立的中医学院。不仅如此,去年以来,甘肃还抢抓机遇,借助互访、论坛等平台,推广传统医学。

  今年起,甘肃省卫计委等部门还将积极与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匈牙利等国家建立中医药及卫生人才合作关系,签署合作协议,启动实质性合作,同时鼓励和扶持优秀中医药机构到境外开办中医医院、连锁诊所等,共同开展中医药技术推广、文化交流、科研合作。在推广中医药技术和人才同时,中医药产品也成为中药“走出去”的重要内容。

  据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介绍,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在各国的注册、销售情况取得重要进展,已有部分合作国家明确提出对中药饮片、中成药给予准入政策。

  除了政府层面屡出新招外,科研机构、企业也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下主动出击,推广中医药产品和技术“走出去”。

  2014年,甘肃中医学院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在吉国成立岐黄中医学院和岐黄中医科。今年以来,甘肃陇神戎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还将在甘肃政府支持下在吉尔吉斯斯坦注册中药产品,建立中医诊疗中心。

  兰州佛慈制药有限公司与许多丝路沿线国家早有合作,在俄罗斯、乌克兰注册销售中成药和保健品,同时,通过对药材资源调查,在哈萨克斯坦建设了甘草提取工厂。“目前正在积极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进行中医药知识的消费者培育,以搭建平台更好的发展。”孙裕说。

  助推新丝路“民心相通”

  中医药文化包涵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医文化的系统论和大局观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中国文化被世人接受是大势所趋,而这其中最好的载体就是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方面的合作交流将助推新丝路“民心相通”。

  对于这样的思考,许多在中亚国家从事相关医疗专业的人士表示赞同。

  “中医治疗副作用小,保健性强,价格适中,这是越来越多人喜爱并接受中医的主要原因。”乌克兰国立医科大学博士格洛夫常斯基·亚历山大告诉记者,去年3月,他带领10余名医学生在兰州接受了为期一个月的“甘肃-乌克兰中医药国际研修班”,“取经”中医药基础知识等。尽管现已回国,但只要有机会,他便向学生传授中医药知识。

  匈牙利绍莫吉州副州长加戈利·雅克去年在兰州参加“中国-中亚合作对话”期间就表示,中医的针灸、推拿等技术在当地颇受欢迎,并越来越得到认可,希望加强与甘肃合作,协助该州成立中医科,培养中医、针灸技术人员。

  虽然中医药行业“走出去”的条件已成熟,但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业内人士呼吁从政策、顶层设计等方面给予中医药行业更多支持,让其“黏合剂”作用发挥得更好。

  孙裕坦言,当前中医药行业“走出去”的首要困难是政策障碍。丝路沿线国家并没有使用中医药产品的习惯,导致了产品注册、销售政策、服务贸易所需的医疗和教育政策以及法规等目前基本空白。他举例说,比如一些国家用化学药物的进口注册程序审核中药产品的注册,因为标准问题,会带来不少障碍。

  此外,丝路沿线国家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民众层面尚不尽相同,各国并未全部像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一样认为中医药合法,有认证和注册法规,只有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对中药产品进行注册管理。“但同时,民间却盛行中医药的治疗和保健方法,比如在俄罗斯黄帝诊所,已经完全具备了一个小型中医院的所有功能。”孙裕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建议,当前,需要从更高的政府层面进行沟通,为中医药企业“走出去”扫清政策障碍,否则,政策障碍将导致推广技术和产品的进度缓慢。另一方面,应积极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旅游产业,吸引丝路沿线国家游客来甘肃开展养生旅游,亲身体验中医的神奇功效,以提高中医在国外的认知度和传播力。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