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就“安全梦”
- 发布时间:2015-03-19 09:31:21 来源:中国民航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通讯员 孙开杰
1997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张建平来到民航西南空管局管制中心,成为了一名空中交通管制员。5年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张建平被一道考题难住了:如何评定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运行品质。考试过后,他翻阅材料时发现,大批民航领域的科研者都在寻找这道难题的答案。
当时,中国民航开始大量引入发达国家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经验,空管运行保障体系已现雏形。喜欢钻研技术的张建平,确立了自己的工作方向:安全管理要从“靠经验说话”向“靠数据说话”的模式转变。
从此,张建平开始潜心研究建立管制运行大数据挖掘和采集平台,成为技术带头人。2011年3月,成都地区率先实现了管制运行品质的实时数据监测和综合评价。2014年1月,西南地区管制运行品质测评系统和空管不安全事件快速检测系统完成了升级工作,管制服务运行品质监测系统初步建成。
多年来,张建平在核心科技期刊上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和著作,他主持的《机场及空域航班时刻容量的评估与优化利用》《多机场终端区航班进离场协同运行模式与方法》等6种管制运行品质定量评价的研究成果,实现了国家级关键技术的突破并在空管岗位上推广应用。对此,张建平很淡然:“只要在认定的领域认真钻研,获得突破是必然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每当看到快速发展的空管保障系统因我们的工作而日益扎实时,我就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在同事眼中,张建平的科研作风严谨,他和他的团队开创的风险识别、语音识别技术、最小间隔安全评估等多项研究成果名列行业前茅。他每天工作时间平均超过12个小时。别人觉得劳累又单调的生活,在张建平看来却充满乐趣。“我一天埋头工作,也不会觉得烦。拿着工作笔记,站着我都能看得津津有味。”
工作18年,张建平谦逊的本色一直没有变。当人们还津津乐道于他的成绩时,他已将目光看向了前方:系统升级、硬件配置、网络拓扑。他说:“攻克空管技术的难点,需要20年、30年,甚至一辈子。我会坚持到底。”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