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1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解码2014海口经济加速度

  • 发布时间:2015-03-17 08:29:33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日前,央视财经频道发布《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国民大数据,海口位列全国幸福城市十强,居全国第三。

  在构成海口市民幸福感的要素中,近半数海口受访者选择了收入增加,这成为支撑幸福海口的一个要件。

  这与海口去年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密不可分。

  今年2月,海口市公布了上一年度经济发展的成绩,其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超过万元。

  取得这一成绩非常不容易。这是因为2014年面对全球性经济低迷,再加上遭遇了两次强台风的正面袭击,海口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实现了“千百万”的跨越:海口市全市生产总值(GDP)1005.51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1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30元。

  海口2014年究竟是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实现加速度增长呢?

  ■ 本报记者 单憬岗

  “超难题” 考出好成绩

  面对国际国内经济不利形势的影响和两场强台风出的难题,海口跨入了GDP“千亿元俱乐部”,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上百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毋庸讳言,2014年,海口的经济发展遭遇了近些年来罕见的困难。

  从全球看,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至今依然绵延不绝,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艰难而漫长。

  从全国看,2014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也遇到不少风险和挑战,譬如化解过剩产能任务繁重,企业经营困难,经济下行压力贯穿到全年。

  国际国内经济不利形势的影响也已越过琼州海峡,渗透到我省的方方面面,海口自然不可能独善其身。而在这个2014年,注定有更大的困难要考验海口执政者的智慧:7月18日和9月16日,短短60天时间里,海口连续遭遇两次强台风正面袭击。其中7月的“威马逊”台风,更是海口41年一遇的超强台风,对海口全市各行业造成严重破坏。据海口市政府召开的受灾情况新闻发布会通报,仅“威马逊”在海口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93.59亿元,受灾人口达85.59万人。这些损失集中在水、电、路等市政设施,三次产业,社会事业,交通港航,重点项目等领域。仅以农业为例,全市农业生产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10.21亿元,61个省重点项目共计受损达13.5亿元,其中受损5000万元以上项目有9个。

  “如果把海口比作考生,那么去年海口要应答的是‘超难题’,是这些年来最难的考题。”海口市重点项目推进委员会主任陈昊旻说。

  最终,海口市委、市政府交上来的答卷,却获得了好成绩!用省统计局调研员曾德立的话说,2014年海口是不折不扣的“优等生”,保持了海口近年来的加速度势头——

  以GDP为例,海口从1997年GDP首次跨过百亿元门槛,到2010年首次突破500亿元,海口花了13年;而第二个500亿元,即GDP从500亿元增长到1000亿元,海口仅仅用了4年时间。再比如海口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08年才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仅仅6年后就再次突破万元大关。

  GDP上扬曲线是怎样画出来的?

  两轮稳增长、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的系列措施相继出台,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其实,在2014年年初,尤其是一季度成绩出来时,海口并未迎来“开门红”,体会最深的是两个字——“压力”。

  海口市统计局的《2014年一季度海口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称:一季度全市实现GDP225亿元,按可比价格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3%,与后来全年实现的9.2%增速有近2个百分点的差距。《报告》认为,“今年以来我市……各项指标增幅回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加大,完成全年预期目标面临较大压力。”

  面对严峻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海口市委、市政府精准发力,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相继出台两轮稳增长、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的系列措施——

  为应对一季度的经济境况,海口市连续出台企业发展十项举措,不少举措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海口1—5月份水路运输货运量呈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趋势。为刺激经济增长,5月31日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扶持航运业发展的若干意见》,6月份水路运输货运量和周转量即双双止跌回升,同比分别增长9.32%和3.87%。

  企业发展十项举措令二季度经济运行开始明显好转,1—6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89亿元,同比增长8.3%,比一季度回升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

  当海口人还未来得及好好回味经济形势好转的喜悦时,三季度接踵而至的两次强台风,令海口试图实现年度目标的努力再次蒙上重重阴影。如何“踢好经济发展的下半场球”?海口主政者不得不思考,下半年海口宏观调控应怎样适应“经济新常态”?

  8月26日,海口市政府推出一揽子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很强的刺激政策,包括《关于灾后恢复生产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关于稳增长促发展的实施意见》及多个配套措施。这就是后来为全市人所熟知的灾后重建“二十条”和灾后稳增长“三十条”。这一系列刺激政策,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对于这一揽子政策,业内人士给予了较高评价。

  以电子商务领域为例。一揽子政策中包括不少支持电商发展的内容,如规定当年海口新注册的电商企业基于互联网在线销售的收入,给予其年度税收市级留成部分80%返还,若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另给予一次性5万元奖励。

  “2015年有望带动电子商务经济总量增长50%以上。”海南大学信息学院教授黄梦醒分析说,新政将有效吸引和促进电商企业落地,增加电商经济总量、带动就业,按照2013年海口650亿的交易额计,2015年海口电子商务交易额将增至1460亿元左右。

  “市政府的措施可谓是及时雨,将大大拉动海口水路运输货运量,预期效益明显。”海口市交通港航局局长刘文说,通过对《海口市扶持航运业发展办法》的修改和补充,加上之前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扶持航运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预计将带动海口港集装箱增长约13万标箱,能直接为海口带来约5.46亿元的经济效益,拉动GDP增长3.32亿元。

  两轮政策的及时制定和有效实施,让海口的经济在2014年的不利环境中有了更好的发展方向。翻开去年的季度经济报表,可以看到海口的GDP增速逐季递增,呈非常明显的上扬曲线:一季度7.3%,二季度8.3%,三季度9.0%,四季度9.2%。

  固定资产投资跑出“N曲线”

  所谓“N曲线”,就是海口去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和三季度增速低,二季度和四季度增速高,如同一个英文字母“N”

  投资、消费、出口是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其中政府的主导力量最强的莫过于投资。选择投资作为剖面来解析海口去年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不错的视角。

  “去年海口的固定资产投资跑出了一个‘N曲线’。”陈昊旻说。他所主管的重点委是直接为全市重点项目服务的机构,重点项目的投资则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头戏。所谓“N曲线”,就是海口去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和三季度增速低,二季度和四季度增速高,如同一个英文字母“N”。

  海口全市上下为绘制“N”字母上的两道上扬曲线,可谓呕心沥血。

  “去年一季度的报表刚出来,大家都急了。”他还记得,一季度的成绩很不好看,“最惨”的一二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10.2%,比后来实现的全年26.5%的增速少了一半还多。

  海口市立即派出8支小分队深入各个重点项目,迅速梳理出61个省重点项目遇到的207个难题。根据这些难题,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带队,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主动开展了项目走访月活动,把工作重心下沉至项目一线。

  “40天时间里,市领导把各个项目走了一圈多,问题也相应得到了较快解决。”陈昊旻说,到2014年6月底207个问题已解决108个,其他的项目也已设定解决方案、时间表和责任人,“走访月改善了项目投资环境,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促动了重点项目建设。”

  上半年,海口的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200亿元,同比增长40%,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反弹,比上年同期增长28.3%。欢欣鼓舞的海口人于是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下半年计划。陈昊旻说,年初制定的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289亿元,7月份他们将目标提高到了400多亿元。

  两个强台风的到来,给他们高昂的斗志泼了一盆冷水:由于台风的影响,很多项目严重受损甚至停工,让海口的固定资产投资大幅缩水——7月和8月完成的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仅分别为10亿元和9亿元,比上半年的月均水平低20多亿元。

  于是,海口市再次复制成功经验,在9月份推出重点项目建设“集中解决问题月”。从9月11日至10月11日,市领导及相关部门共深入现场调研56次,召开专题会议72次,梳理排查项目亟需解决的问题228个,截至9月底即已解决或已基本解决207个。在这股春风吹拂下,9月海口重点项目单月完成投资即达31亿元,10月单月更完成投资53亿元,一举扭转了前两个月投资连续下滑的局面。

  到年底,海口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21亿元,同比增长26.5%。

  加速度更是“佳”速度

  扶持高新企业,优化了产业结构;激活民间投资,减轻了财政压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助力经济增长

  2015年2月26日上午,在海南海药生产车间里,一台台机器正开足马力生产,工人们把一件件药品装在包装里。这家企业去年实现产值23亿元,产销均好于上年同期。

  在海口,海灵化学、奇力、皇隆、长安国际、中化联合等20多家药企的拳头产品产销两旺,累计总产值均过亿元,其中齐鲁制药的总产值增幅更达30%。

  据海口市科工信局局长徐伟介绍,去年海口医药制造业38家重点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13亿元,同比增长16.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约3.2个百分点,是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医药产业的飞速发展是全市去年经济发展加速度的又一个剖面的展现:不仅取得了较好增长,也实现了较好的结构调整,获得了经济发展的“佳速度”。这种“佳”速度,体现在海口去年经济发展的多个维度——

  海口市财政局局长文斌表示,2014年海口市财政共设立扶持产业发展资金5.26亿元,资助了14个国家科技部计划项目、75个海口“三税”扶持高新技术项目顺利实施;还支持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展开技术攻关。这成为海口去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的一个重要推手。如今海口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09家,占全省74%,进一步优化了海口的产业结构,奠定了经济长远发展的基础。

  “海南中泰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计划总投资60亿元人民币。”项目业主海南大禾置业总裁周希祥说,这个项目将包括泰国风情文化广场、水上市场、温泉养生度假酒店、火山科考旅游、新农村建设及医院、学校等公共配套设施,“我们的资金都是自筹的。”

  如今,在海口类似的由民间资本主打的投资项目越来越多。海口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海口市固定资产投资每年新增100亿元以上,是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由于坚持以政府投资撬动社会投资,政府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2012年的22%下降到了去年的16%,让市财政的压力显著减轻。

  此外,海口去年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全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了长足进步。以金融业为例,驻市金融机构累计达101家,金融业增长17%,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

  近日,中信银行三亚分行正式挂牌运营。该银行是2012年进驻海口的,是时隔10多年后首个进入海口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我省金融发展环境向好的一个标志。中信银行三亚分行的开业,是这批新入驻股份制银行中的首个在我省总部以外开设分支机构的银行,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仅去年中信银行就与我省的海航、海垦、海马、海南交通控股、海南发展控股、生态软件园等一批优质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航运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去年海口服务业质量提升的又一标志。据港航控股总经理林毅介绍,2014年全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6238.6万吨,同比增长11%;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34.7万标箱,同比增长15.3%,进一步夯实了海口作为北部湾集装箱枢纽的地位。

  良好势头下继续 “打基础修跑道”

  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海口人依然很清醒。“海口市工业仍处于打基础阶段。”徐伟说

  在海口市长倪强看来,海口2014年经济发展取得的好成绩,一方面是各项政策措施应对得当,一方面也是多年来海口市历届市委、市政府“打基础、修跑道”的结果。

  海南师范大学副教授袁建平曾对2005年—2010年6年间海口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他发现,“十一五”之初,我省已从经济困局中成功突围,启动了新一轮快速发展,但产业结构优化目标还远未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海口市制定了相关政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好成绩。6年间海口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7.7:27.6:64.7,转变为2010年的6.5:23.7:69.8,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到2014年,三次产业机构更进一步优化为5.5:21.4:73.1。

  这种优化,以海口发展新型工业为例最好不过。

  “海口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新型工业的发展。”徐伟介绍说,“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对新型工业发展的重视一以贯之:2011年市政府将2008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和《扶持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整合修订为《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增加扶持条款。2013年又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废止不够合理和没有实际扶持内容的条款,同时加大了对医药制造业的扶持力度,形成目前实施的《海口市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政策。

  2014年及时制定出台的《关于稳增长促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灾后恢复生产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等扶持政策,对工业稳增长起到积极效果,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降幅从年初-9.9%收窄至年末的-3.4%;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从9月份的3%提高到年底的3.5%。

  “十二五”以来,海口本级财政实际共投入工业发展资金5.85亿元,从2011年安排落实的2000万元,大幅增长到后来的每年近2亿元,其中2014年安排落实1.87亿元。

  “工业资金政策扶持效果明显。”徐伟说,“十一五”海口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37亿元,而“十二五”达到177.58亿元,较“十一五”大幅增长近4倍。其中企业生产设备投资从2011年的6.78亿元累计增加到2014年的约70亿元,为“十三五”工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工业环节税收因此逐年增加,从2010年的37亿元增加到2014年55亿元。

  这也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海口工业重点发展具有高新技术特征、效益好、增加值率高、能耗低的医药产业一直保持高位增长,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机电等传统优势产业工业产值占比稳中逐年提高,新引进具资源优势的光伏新能源产业填补了工业空白,这些产业所占的比重逐步增加。而一些增加值率低、效益不稳定、能耗高的化工化纤制造企业则退出市场。

  “工业单位能耗不到全市单位能耗的一半,工业处于低能耗发展。”徐伟介绍说,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海口的工业降耗在持续,由2011年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从0.2275吨标煤下降至2014年前三季度的0.2119吨标煤。

  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海口人依然很清醒。

  “下一步我们计划降低集装箱单箱运输成本,加大北方运到海南的玉米、大米和豆粕等粮食类大宗货物的‘散改集’力度;筹划开通印尼、越南—海口—香港航线。”林毅说。

  “海口市工业仍处于打基础阶段。”徐伟说,未来海口的工业发展将分为三个层次:壮大现有的医药、汽车、食品、机电、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发展已有基础的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培育潜在发展优势的旅游装备制造、旅游消费品加工、航空航天产业、海洋生物等产业。

  (本报海口3月16日讯)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