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规划配套“打基础”

  • 发布时间:2015-03-09 08:30:50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记者刘婉婷

  3月7日,重庆代表团对人大预算报告和计划报告进行小组讨论,代表们争相发言。

  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代表说:“我一直关注贫困地区教育投入的问题,报告中写到‘加大对中小学生生活附属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这非常好。据我调研,很多城镇学校连音乐、美术等基本的功能室都没有,还应该关注教学基础设施投入。另一个建议是关于城镇地区学校扩容的问题,按照教育部门的规定,小学每班不能超过45人。但实际情况是,在部分地区,六七十名孩子挤在一个教室里学习几乎成为普遍现象,这样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是城镇中小学的布局规划,落后于城市发展进程。建议在城镇地区特别是县城地区,增加学校规模容量。”

  “我的建议也和基层贫困地区有关。”黔江区委书记杨宏伟代表立即接着说,“计划报告里和扶贫有关的内容提到‘积极推进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别困难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我觉得分量还不够。”杨宏伟表示,现在农村最缺的就是配套设施的建设,以黔江为例,今年我们响应重庆的扶贫搬迁计划,已经建成农民居住点62个,居住了2.2万人。但这些居住点除了解决土地问题和资金问题,最重要的是污水处理、垃圾收集、路灯安装等配套设施的建设问题。我们算了笔账,一个100人居住规模的安置点,配套到位需要400万元左右,这笔资金靠贫困财政区县承担,显然难度很大。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