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黔江奏响生态保护发展“三部曲”

  • 发布时间:2014-10-22 08:33:40  来源:国家林业局网站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核心提示>

  在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中处于重要地位的黔江区,在市委关于划分功能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后,把生态保护和发展上升为区里的一大发展战略。

  在生态保护中,黔江区独辟蹊径,用加快生态产业发展来提升生态保护的力度,进而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实践证明,这条路子是符合黔江山区实际的,也是极为有效的。”黔江区委书记杨宏伟认为,“发展优先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

  据黔江区林业部门提供的数据,到目前为止,黔江的森林覆盖率高达53.4%,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达89.3立方米,平均郁闭度为0.48,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质量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1部曲

  ——深化改革探索保护发展全新路径

  “改革是生态保护发展的最大源动力。只有机制的转变,才能促成保护与发展的真正并进!”黔江区区长吴忠说,在加大生态保护中,黔江区坚持从改革入手,调动起林农保护林业生态的积极性,运用好国家相关的林业生态治理和保护政策,提升了生态保护的力度。

  林权改革盘活“绿色资产”

  今年前8个月,黔江的林农和林业经营体用3000多亩林地经营权作抵押,获得了2000多万元的贷款。这笔贷款被林农和林业经营的业主用于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后增加了收入,反过来又增强了林业生态的保护能力。

  自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启动以来,黔江区对199万亩集体林地按照分类区划结果(区划国家公益林面积59.48万亩,区划商品林面积79.63万亩,区划一般地方公益林面积59.94万亩),重新核实了边界,全面明确了权属。

  在产权明晰后,依法进行了实地勘界、登记,做到了林权登记内容齐全规范,数据准确无误,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有效地解决了在林业“三定”以来集体林地中存在的界线不清、林木权属不明的问题。

  在林权制度改革中,黔江区全面完成了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已为30个街道镇乡、218个村(居)、1308个村民组的9.78万户林农颁(换)发了林权证10.04万本,登记林权地27.66万宗,登记发证面积165.4万亩。

  林权制度改革,把沉睡的山林变成了活资产。近几年来,黔江区在金融机构的支持下,鼓励林农用林权和林木资产进行抵押贷款,每年都获得贷款几千万甚至上亿元。

  改革让林农尝到了森林资源的甜头,因而,对林地经营权更加珍惜,保护林业生态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

  发补偿禁砍伐调动保护积极性

  黔江区位于苍莽的武陵山腹地,仅国有林场便有12万亩。长期以来,商品林木采伐是维系黔江国有林场生存的根本,每年都有上万立方米的林木从黔江的国有林场运出。而今年,黔江区没有给林场下达任何采伐计划,用封山育林的方式来保护全区的林业生态。

  没有了商品林木采伐,国有林场如何生存?黔江区采取发放“生态补偿”资金的方式,让林场把精力集中到森林的保护上来,维持正常运转。

  “今年全区用于生态补偿的资金达到了400多万元。”黔江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虽然这一力度还不算很大,但这项改革着实已经让林业工人看到了保护林业生态,发展林业经济的希望,调动起了他们保护森林的积极性。

  第2部曲

  ——把环境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位置

  所有的改革,无非都是在为黔江的生态保护与发展铺平道路。

  2013年3月下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黔江区委书记杨宏伟刚从全国人代会开会回来,便马不停蹄地对全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调研,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环保发展的相关措施。事实上,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保工作便被黔江区委、区政府放到了从未有过的重要位置上。

  铁腕整治黔江河流域污染

  今年8月7日,黔江区正式启动对黔江河流域98家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工作。这项工作将耗资2000万元,拟在11月底前完成。“这只是整治黔江河流域污染的措施之一。”吴忠说,目前,铁腕整治黔江河流域污染的行动已经全面展开。

  从黔江城内流过的黔江河也流过正在建设的黔江峡谷大公园,由于其上游沿岸有污染企业,近百家畜禽养殖场、餐饮店等的污染,使全流域的水都受到污染。

  在实施生态大战略中,黔江区委、区政府下决心对这条河流进行整治,并作为今年环保中的一场大战役来打。

  区环保部门经过3个月的全面排查,查清了这条河流域的主要污染源——流域内的37家餐饮店、24家汽车修理厂、10家洗车企业、2家废旧物资回收店、26家轻工洗涤和食品加工作坊、98家畜禽养殖场。

  查清污染源后,区里“对症下药”,采取了“河外截污、河内清淤清漂、外域补水、生态修复”的办法,实现“河水变清、水质变好、放养鱼苗、岸边垂钓、下河游泳”的目标。

  与此同时,黔江区还多方筹集3.7亿元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建成了一批污水处理、医疗废物处置等项目。如新建的新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在安装设备,建设配套管网,年底完工投入使用后,日处理能力可达3万吨。

  在乡镇建设好了濯水、阿蓬江等1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的管网,其余12个乡镇的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中。

  连片整治改善农村环保状况

  犹如微缩的重庆,黔江拥有“大城市、大农村”的格局。从2012年开始,黔江区展开了村庄环境连片整治。到2013年底,已先后对24个村庄进行了环境连片整治。

  通过市级生态乡镇阿蓬江镇的环保治理,可窥黔江村庄环境连片整治全豹。在阿蓬江镇,黔江实施了村镇垃圾集中清运、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集中饮用水源保护。同时,对村内池塘水污染开展整治,发展绿色农业。

  在生态乡镇的创建中,阿蓬江镇建成投运了集镇污水处理站、垃圾中转站,投资943万元对6个村进行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目前,阿蓬江镇的地表水、空气、噪声环境质量均达到功能区标准,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了7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80%、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达100%、经营性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5%、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95%。

  今年,黔江区又新启动实施了15个农村连片整治项目,目前已有10个项目开工,5个项目已完成前期准备,即将开工建设。

  用好政策提升林业生态质量

  在林业生态保护中,黔江区还通过强化生态治理,运用国家相关林业政策增加生态质量。

  黔江区的荒山荒坡多,石漠化严重,因而,生态治理的任务重。近年来,黔江运用国家的生态治理政策,强化了生态治理。

  今年上半年,黔江区投资710万元,实施了工程造林3.46万亩,增加了森林面积。

  在生态治理中,黔江区通过实施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等政策,对生态脆弱、生态退化区域进行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生态综合治理。目前,已完成退耕地退耕还林23.15万亩、石漠化生物治理6万亩、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4.5万亩、荒山造林44万亩。

  在生态治理中,黔江区扩大了天然林保护规模,把全区190.99万亩森林面积都纳入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中,以恢复和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增加森林资源总量。

  生态治理有效地增加了林业生态的含量,提升了林业生态的质量。

  第3部曲

  ——发展生态经济拓展生态效益

  改革与保护,为发展奠定了基础。黔江区在生态保护中,坚持以发展为先导,在发展中实现了更好的保护,并通过发展产生的生态经济效益增量,促进生态的更好保护。

  生态种植养殖提升生态经济效益

  黔江区黑溪镇改革村通过发展生态经济林木,在绿化了荒山,增加了森林覆盖率、生态总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生态带来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

  改革村的土壤和气候适宜中药材种植,在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中,落户黔江的重庆科瑞南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在黑溪镇特别是改革村发展中药材基地。如今,在这个村里发展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600亩,其中包括一个200亩的银杏采叶苗圃示范基地、虎杖400亩、青蒿2000亩。

  如今,这2600亩中药材基地大部分已经投产,使100余户农民通过中药材种植增加了收入。去年的药材产值已达150万元,平均每户增加纯收入3700元。

  利用退耕还林地和荒山荒坡种植中药材,不仅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增加了改革村的生态含量,提升了生态效益,做到了生态和经济发展双赢。

  纵观改革村的发展之路,不难看出黔江生态保护发展战略的轨迹。

  近年来,整个黔江通过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发展起蚕桑基地10万亩,如今大部分桑园已经投产,年产茧已达到5万担左右。

  同时,利用荒山林地发展木竹精深加工产业,培育短周期的工业原料林和珍贵用材林,目前已栽种速生丰产林13万亩;通过石漠化治理,营建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利用本地适宜种植中药材的优势,引导林农种植黄柏、杜仲和厚朴等道地中药材4万余亩。

  做大生态旅游反哺生态产业发展

  在发展生态经济中,黔江还充分利用生态资源和环境,做大生态旅游等产业,然后反哺生态产业发展。

  在黔江区小南海镇新建村,村民们通过几年的努力种植生态林1500余亩,种植大五星枇杷、柑橘等经果林3000余亩,并利用荒山荒地造林3000亩。村民们还在庭院搞绿化,利用院坝、人行道、观景台等种植以桂花、兰草为主的花卉苗木200亩。同时,还建起一座占地50余亩的珍稀植物能繁园。

  生态环境改善后,村民们便开始利用生态环境搞起了生态旅游。利用距小南海4A级风景区近的优势,在村上建起“土家生态博物馆”,其独特的民居风貌、土家吊脚楼、良好的森业资源及其成片的经果林,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来此度假。

  有了游客,村民们就把自己家的房屋改造出来接待游客。目前,全村已有乡村旅游经营户50余家。

  乡村旅游中游客对生态产品的需求又反过来促进了绿色生态食品的发展。目前,村里利用现有的资源发展绿色食品及绿色蔬菜、绿色肉品、土蜂糖、干竹笋等绿色旅游产品。如今,绿色食品的销售收入已占全村农业总收入的40%以上,占了村民纯收入的38%。

  旅游产业还促进了当地旅游产品的发展。村里利用农闲时间,手工制作土家人传统的纺织针线品、竹编工艺品等,作为旅游产品销售。(张亚飞)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