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综艺电影,你怎么看

  • 发布时间:2015-02-25 06:07:34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最近搬上了银幕。据报道,这一综艺电影在与《霍比特人3》等多部同档期大片的较量中,上映仅一周便已席卷了超过3亿元的票房。联系去年横扫春节档票房的《爸爸去哪儿》,以及即将于今年春节档联袂来袭的《爸爸去哪儿2》和《爸爸的假期》,综艺电影快餐式的拍摄效率、商业大片式的吸金速度,在让不少投资人“羡慕嫉妒恨”的同时,也让一些资深电影人产生了“深深的焦虑感”。他们说,综艺电影“带坏了观众、惯坏了制片人”,会让电影市场陷入资金偏离、严肃作品流产的恶性循环,无异于电影市场的一颗“毒瘤”。

  电影人的忧虑并非全无道理。电影是什么?电影是一门给人以独特视听享受的现代艺术,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摄影、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既为艺术,在拍摄制作上自然不能谋求速成,这样才有可能算得上是诚意之作、良心之作。与此同时,电影还应具备相应的剧情或主题内核,不仅戏剧架构要“抓人”,还得讲究“讲故事”的手法和技巧。显然,综艺电影并不具备电影艺术所要求的这些基本元素,而主要是靠综艺节目品牌营销赢取市场。综艺电影的走红,的确容易让部分潜心创作的电影人变得浮躁、短视甚至投机,一些制作人在进行投资之时,也可能不再注重电影的艺术价值,而是以快餐式的商业模式来进行衡量。

  不过,将综艺电影上升到电影市场“毒瘤”的高度,则未免有些夸大其词。首先,电影市场本身是个多元化的市场。“重口味”的“暴力美学”存在观众,“文艺范”的“小清新”同样不乏需求,既然观众愿意为搬到银幕上的综艺节目买单,那就大可不必将其看作是“粉丝经济”催生的畸形儿。其次,把收视率转化为上座率,也并不完全是一桩简单而又一本万利的买卖。在《爸爸去哪儿》刷出7亿元票房之前,《乐火男孩》、《我们约会吧》、《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等建立在综艺节目基础上的电影,全部惨淡收场。这些跨界的电影未来可能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但不会成为电影市场的主流。综艺电影固然加重了国产电影给人的浮躁印象,换个角度看,它吸引了热钱,使电影产业有了更加强大的经济基础。那些沉迷于综艺节目的人群因此进入影院,很有可能成为潜在的电影观众。

  在关于如何看待综艺电影这个话题上,与其将综艺电影说成是颗“毒瘤”,倒不如将其看做是国内电影产业发展到特定阶段应时应景出现的正常现象。只要其传递的价值理念没有问题,就完全没有必要过度解读,因为建立在口碑效应基础上的电影市场,天然就懂得如何“纠偏”。真正值得国内电影人深思的是,观众们为什么愿意花钱看一些“综艺电影”而不是电影人口中的所谓“正经作品”?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在于多数“正经作品”拍得实在是差强人意,既缺艺术价值,又无商业价值。别忘了,一年能火的综艺节目也就那么几个,比起每年票房大卖的烂片数量,已经算是对观众手下留情了。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