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清新:以技术创新弄潮蓝海
- 发布时间:2015-02-17 01:30:44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第二看台
文·吴 为
新环保法的实施,无疑是电力行业2015年开年最为关切的事件。
与旧版本相比,这部“史上最严环保法”不仅大幅增加了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法律责任,而且增加了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处罚项目,增大了处罚力度。一记记“重拳”,随时砸向触雷的排污企业。
面对这条 “紧箍咒”,如何在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与遵守环保指标之间找寻平衡,成为摆在中国电力行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而在火电为主的国情之下拆解这一问题,人们会发现,真正负责给出答案的,是服务于火电企业的节能减排企业。
法制进步拓宽市场空间
作为世界能源消耗大国,煤炭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一直占主体地位。近年来,随着产业转移、城镇化深入,国民经济对电力的需求愈发强烈,火力发电非但未被新能源所取代,其传统地位反而更加稳固。据预测,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6.02—6.61万亿千瓦时,“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8.8%。“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全国规划煤电开工规模分别为3亿千瓦和2.6亿千瓦。
而与火电发展相辅相成的,是其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燃煤会产生大量含有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废气和烟尘,这些废气排入大气会导致酸雨、雾霾等环境污染。近年来,虽然火电造成的污染在逐年下降,但减排任务仍然无比艰巨。
针对于此,我国政府一方面在法律法规上对火电的节能减排严格要求,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推动和完善工业环保行业的发展,火电治污的主要方式——脱硫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脱硫,指将煤中的硫元素用钙基等方法固定成为固体,防止其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随着煤质的含硫量和国家减排范围、标准的进一步提高,现役脱硫设施改造的需求日益增加。据统计,“十二五”后期,全国平均每年改造机组容量在0.86亿千瓦。综合新建和改造需求,火电脱硫市场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每年机组改造的容量为1.365亿千瓦,市场年均规模约136.5亿元。
“蛋糕”并非人人有份
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与日趋严格的环保指标,共同催大了脱硫行业未来的市场蛋糕。但是,并非每一家业内企业,都有能力和资格分享这个市场。
对于火电厂而言,选择新的减排技术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既要考虑污染物脱除效率,又要考虑系统的运行可靠;既要考虑多种污染物的一体化脱除,又要考虑节省投资成本;既要考虑改造条件及技术的适应性,又要努力缩短改造工期;既要考虑运行简便,又要考虑尽可能降低运行能耗等。
目前,面对国家新的排放标准,实现现役机组超低排放的通行作法是对原有脱硫、脱硝、除尘、除雾设备分别进行改造后,再增加湿式电除尘设备。但这样一来,不但改造难度大,而且能耗高、投资额大,远远超过许多排污企业的承受能力,企业改造的积极性极易遭到挫伤。
虽然我国进入脱硫行业的总承包企业已经超过200多家,但实力参差,良莠不齐。尤其是完全拥有或掌握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核心技术的企业更是寥寥。可以说,置身蓝海却不知如何弄潮,是许多脱硫企业面临的窘境。
乘风破浪还靠技术创新
在这种背景下,北京国电清新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脱硫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便显得尤为引人注目。此前由于我国对脱硫的要求并不太高,电厂采用的湿法脱硫工艺普遍存在脱硫效率不高、石膏氧化困难、塔内结垢严重以及系统难以稳定运行等一系列问题。而面对超洁净排放目标,业内通常采用的是串联塔或者“塔+塔外反应罐”的准串联塔等技术路线,系统复杂、占地广、投资高、能耗大。
北京国电清新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大型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脱硝设施的投资、研发设计、建设及运营,其2014年在原有自主创新技术基础上,研发出了单塔一体化脱硫除尘深度净化技术(SPC—3D),为排污企业实现超低排放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对于这项技术的价值与意义,专家评审委员会给出的评价是:区别于以往的技术工艺,单塔一体化脱硫除尘深度净化技术创新性强,具有单塔高效、能耗低、适应性强、工期短、不额外增加场地、操作简便等特点,适用于燃煤烟气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深度净化。
“在SPC—3D技术推出之前,电力企业为了达到超低排放指标,对现役火电机组的提效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无论改造量、投入和运行的成本费用,以及未来的维护工作量都是巨大的。”国电清新董事长张开元表示。
可以说,SPC—3D不仅为火电烟气排放提供了一种全新解决路径,更为当前雾霾的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多个大型火电厂烟气净化和环保提效改造中成功应用。其中,山西大同云冈电厂已经于2014年12月25日通过了山西省环保厅的超低排放验收,成为山西省第一个单塔一体化超低排放项目。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