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于丹:文化创意产业处变革期 应从传统中汲取力量

  • 发布时间:2015-02-06 07:1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原标题:从传统中汲取力量

  最近5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相继出现了3个质变。第一个质变是,创意开始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过去文化创意产业是通过产品销售创意。创意附着在产品上出现,目的是为了提高文化产品的附加值。然而,最近这一两年中,创意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开始由附属品慢慢变成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创意开始具备自己的独立价值空间,标志着文化创意产业正在真正成熟起来。

  第二个质变是,近一两年来,我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文化创意过去只是以局部点缀的方式呈现,如今开始融入产业发展核心。在我们的文化产品中,中华传统文化正在通过非常鲜明的符号,以各种方式呈现出来。由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中华文化创意的特质,更加关注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的广阔创意空间。

  第三个质变是,我国高校正在由原先的人才储备库变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智库,进入到文化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例如,对很多行业和园区进行评定,需要一个客观标准。只有出台了评价标准,才能杜绝“文化创意是一个筐,捡到什么都往里装”的乱象。而高校拥有大量有才华的创意人才,能为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帮助。可见,高校在文化创意产业中作为智库的作用正日益彰显。

  上述3个质变表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正处在一个剧烈的变革期。在这个变革期,我们更应该关注中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应该关注传统文化如何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融合。换句话说,就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气质和观念如何在现代创意中彰显,就是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观念如何在创意诞生的过程中体现。传统文化创意融入现代观念,并非是某件文化产品上出现“中国红”或青花瓷图案的局部展示,而是传统哲学观念在创意空间的整体呈现。

  中国文化最大的特征是写意性,即“在一个点上激活万水千山”。举例来说,陶渊明对弹琴进行了很写意的表达,“千不解音律,而素琴一张”。对此,李白也说得好,“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新,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我们今天还能看到这种语言吗?写意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需要在当前的文化作品中深度体现。如果离开了传统文化滋养,再卖座的文化作品也只是无力和苍白的表达,变得缺少文化内涵和根系,沦为简单的表达工具。可见,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富有写意性的、美丽的传统文化移植到现有的创意作品中。

  (作者于丹 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院长)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