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博时基金不进已退 规模首度跌出前十

  • 发布时间:2015-01-19 09:50:42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开栏语:总有一些文字让我们泪流满面,也总有一些公司让我们唏嘘不已。在公募基金17岁的年初,北京商报基金周刊推出《把脉公募2015》系列策划,将目光瞄准在这个激烈变革时代中那些有着代表意义的基金公司。希望通过重绘他们的成长或陨落路径,呈现一个具象的基金江湖。我们不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只求可以引发共鸣推动改变。

  规模首度跌出前十

  1998年7月成立的博时基金是当时中国内地首批成立的五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2004年6月,博时的公募基金份额超过61亿,居公募首位,一时间风光无限。2007年牛市行情下,博时基金再度取得了资产规模达到顶峰2216亿元的成绩。在2007-2009年连续三年一直稳居“榜眼”或“探花”的位置,风头仅次于鼎盛的华夏。

  然而,从2010年开始,博时基金迎来“风水岭”。2010年末,博时基金规模缩水至1176.22亿元,排名跌落至第五位。此后博时基金便再没能改变局势,规模不断瘦身,直至下滑至2014年年末的1140.1亿元,排名也掉落至第12位。这也是博时基金史上第一次跌落年终规模榜前十。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博时基金的业绩也开始步步后退,据Wind数据显示,2010年开始博时系基金整体业绩就下滑明显,公司旗下偏股型基金当年亏损总额高达84.91亿元,居全行业亏损第一。2011年,博时基金再度让基民失望,偏股型产品大部分为负收益,有的甚至排名垫底。直到去年博时基金才在投研扳回一局,以博时主题行业为代表的权益类产品、以博时转债增强和博时信用债为代表的固收类产品,分别在同类基金总榜中排名前六。

  去年整体业绩并非一落千丈的博时基金为何还是增长乏力?“2014年在互联网金融创新上的滞后,是博时基金败给了建信、招商等依靠‘宝宝’类货基做大规模的基金公司的重要原因。”一位接近博时基金公司的内部人士分析道。

  2014年初,基金公司与互联网平台合作的“宝宝”类产品火热成立之时,我们看到了华夏、南方等昔日巨头的纷纷杀入,惟独未见博时基金的动静。此时,在创新上落后的博时,不进则退,从2013年末的1059.8亿元,缩水至2014年上半年的1028.42亿元,起跑就落后的博时,虽然在去年年末增长至1140.1亿元,但仍然无法阻挡后来者的赶超。声称要做“投资价值发现者”的博时却食言了。

  规模裹足不前带来的是利润的不尽如人意。2008-2012年,博时基金净利润收入分别为10.95亿元、8.59亿元、6.34亿元、4.53亿元和4.15亿元,逐年下滑。2014年二季度末,博时基金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6.4亿元和2.11亿元,再度同比分别下降14.33%和14.41%。

  16年6次股东变更

  公司战略的失策股东往往难辞其咎。对于博时基金而言,频繁的换东家更是有苦难言。

  1998年成立时博时基金的股东只有4家,分别是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城信托投资公司、光大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国信证券有限公司,各出资2500万元,分别持有该基金公司25%的股权。但时隔仅一年,博时基金就经历了第一次股权变动,1999年6月,国信证券出让股权,招商证券(当时名为国通证券)受让了国信证券持有博时基金25%的股权。

  2003年博时基金股权两次生变,4月长信信托持有的25%股权划归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同年12月,光大证券出让25%的股权,由另一位老股东金信信托全部受让,而后金信信托将2%的股权转让给广厦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彼时,金信信托为博时第一大股东。

  2007年年底,金信信托因出现亏损,拍卖高达48%的博时基金股权,招商证券通过高价收购成为第一大股东,博时基金的股东数量也随之减至3家。

  然而,持股73%的招商证券违反了当时基金公司主要股东最高出资比例不超过全部出资的49%的规定。无奈,招商证券只有超限的24%股权挂牌出售。自2009年11月开始,招商基金的股东数量增至7家,股权构成为:招商证券持股49%,仍旧是第一大股东,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持股25%,天津港有限公司、上海盛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璟安实业有限公司、丰益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各持股6%,广厦建设持股2%。

  直至2014年8月最近一次,博时基金的股东数量由7家变为6家。股权构成依次为,招商证券持股49%,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持股25%,璟安股权投资持股12%,天津港集团、上海盛业股权投资基金各持股6%,广厦建设持股2%。这是博时基金自成立以来发生的第六次股权变动,先后涉及多达12家机构进出其中。

  频繁的股东变更让公司长期发展战略不可避免地受到干扰,更为直接的是导致公司管理团队和核心人员的不稳定。博时基金的盛极而衰与此更是有着直接关系。

  无休止的“换血”

  刚刚过去的2014年,博时基金有5位权益类基金经理提出离职,其中,明星基金经理邓晓峰就赶在年底毅然奔“私”,憾失一员大将。

  提起博时基金核心骨干的出走潮,还要从2010年说起,当年4月,博时基金在一个月内发布了三张离职公告。期间,在博时基金任职12年的公司副总经理李全正式辞职。掀开了曾经以高管团队稳定著称的博时基金“换血”的大幕。

  虽然2010年8月,博时基金一下提拔杨锐、董良泓、李志惠、李雪松、邵凯五位副总经理。但2011年博时基金却失去了创业元老、原总经理肖风。如今看来,肖风的离去可以说让博时基金失去了灵魂。公司后来的发展也很难让人看出清晰的发展思路。

  肖风离任激起的涟漪在一年后扩散。2012年,博时基金的权益类投研人才的出走最为集中,博时沪深300指数基金经理汤义峰;一托五的指数基金干将王政;博时价值增长混合博时价值增长贰号混合基金经理夏春等权益类基金经理纷纷离职。同年,博时高官“五虎将”之一的李雪松也宣布离职。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3年8月原博时基金经理马乐被证监会公开通报,利用职务便利获取博时精选基金交易的非公开信息做老鼠仓,非法获利1800多万元,铸就了国内最大老鼠仓案件。马乐案曝出的同时,也让博时基金显现了风控不严的负面形象,当年9月博时基金受到了6个月的责令整改。

  转型布局能否打破困局

  公募业务节节败退、创新产品乏善可陈的博时基金,新的一年里将会做出怎样的应对,以扭转规模缩水、利润下滑的局势。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事实上,在2014年12月博时基金就和支付宝合作推出互联网金融新品“存金宝”在淘宝理财正式上架。此外,年末博时基金也走上了大数据指数潮流,推出了中证淘宝大数据基金等。这些迟来的脚步能否让行动迟缓的博时基金赶上来,依然未知。

  事实上,博时基金公司已经就2015年的产品线做出了“1+5”的战略布局,以应对公募基金规模下滑的尴尬局势。“1”是指继续坚持博时基金惯有的权益类基金强项,重视权益类基金投研;“5”则是指兼顾固定收益类、量化指数类、另类投资、养老金、国际业务等五项战略业务的发展方向。

  博时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博时基金希望能够为公募行业转型提供一个范本,此后将更加重视高费率业务的发展,实现机构化与多元化的战略发展。

  对于上述转型,多数业内人士持谨慎态度。“这些产品转型其实都有提及,只是戴上了战略的帽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研究人士指出。在其看来,博时基金不仅仅需要提出战略口号,还需要实际的战略措施,如在大型基金公司中率先推出相应的股权激励措施。

  “当年肖风的离开主要原因就是股权激励的缺位,如果在奔‘私’大潮中还没有实际举措,博时基金的公募业务恐还将继续走下坡路。”上述人士坦言。北京商报记者 宋娅 苏长春

  十年一梦。在官网上,“2004年博时基金的基金总规模居全国首位”的信息依然高挂,然而,2014年最新规模排名显示,博时基金的排名已经滑落到第12位,这是这家南派公募巨头首次退出前十行列。“从早年轰轰烈烈的总部大迁址,到内地最大基金老鼠仓,再到绵绵不绝的股东大腾挪……国内公募基金圈所发生的‘经典故事’,在博时基金可谓一个都不少。”博时基金怎么了?本期基金周刊将起底这家大佬的后退之路。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