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也说“专车”:黑并高调着

  • 发布时间:2015-01-19 08:31:37  来源:中国民航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近日,滴滴专车、一号专车、易到用车是否等于黑车的争议持续发酵。对此,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打车软件提供的“专车”服务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各类“专车”运营公司应当遵循运输市场规则,承担应尽责任,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让使用“专车”服务的乘客更加安心、放心出行。

  “专车”是否合法性不足

  “专车”是不是黑车?在叫停滴滴专车的城市中,除了济南明确提出滴滴专车不具备运营资质,属于黑车之外,其余城市禁止的都是利用打车软件揽活儿的私家车。此前上海查扣的12辆“专车”,也是没有经过“专车”平台认证的私家车。随后,北京也认定私家车通过打车软件拉活儿属于非法运营。

  那么,如果不是私家车,而是打车软件平台上的正规“专车”,其运营是否合法?上海市人大代表、普世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向农认为,滴滴专车的运营模式存在合法性不足问题。

  但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朱平豆则认为:“‘专车’和黑车完全是两回事,黑车信息不透明,没有组织,无法监管,而我们的汽车、司机、乘客信息全部是透明的。”滴滴专车是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

  北京市潮阳律师事务所郑传锴律师认为,滴滴专车所提供的服务本质上是车辆运营服务,车辆需要得到专门行政许可,这种模式不能简单定义为租车服务,因为一旦车辆在路上为不特定乘客提供运营服务,就和出租车没有区别了;并且驾驶员也要具备营运资质。

  “专车”发展面临法律障碍

  在政策不明朗、法规有所缺位,但又有大量市场需求的情况下,采取什么方式能避免风险?

  在打车软件公司看来,他们与租赁公司和劳务公司分别签约,避免了法律风险。

  但李向农认为,“专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打车软件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什么?”既跟汽车租赁公司签合同,又跟劳务公司签合同,这么做,有没有超出经营范围?

  根据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的信息显示,滴滴专车所属的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主要是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以及基础软件服务、应用软件服务等。

  李向农认为,从事车辆租赁管理服务,要求不配驾驶员,也不能装计价器和顶灯。经营者从事车辆租赁服务,应当与用户签订租赁合同。但目前“专车”的模式,不是用户与租赁公司签订协议,而是打车软件作为一个第三方平台与租赁公司签订协议。这将会产生许多问题。

  2015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要求,约租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司机必须取得从业资格证,允许其从事客运服务;二是车辆必须取得运输许可证,允许其从事营运活动。“从最新的规定来看,‘专车’不符合规定,因为‘专车’不满足约租车条件。”李向农说。

  倒逼出租车行业减少份子钱

  “利益集团会阻止新生事物的出现,出租车公司是最重要的,此外就是拥有牌照的人,很多个体司机当年拿到私人运营牌照,光份子钱就能收很多, 这些人不会支持我们。”朱平豆说。

  有打车软件公司提出,“专车”是以高档车、高档人群、高品质服务和高价格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是出租车的一个补充。但对这样的说法,出租车司机并不认同。许多出租车司机表示,“专车”进入运营市场成本很低,不需要像出租车一样有牌照管制,也就不需要缴纳份子钱,而出租车司机为了获得牌照投入了很高的成本。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宇恒认为,现阶段“专车”业务对出租车行业有一定冲击。“专车”业务与出租车业务的重合部分较多,虽然“专车”业务的初衷是为了满足乘客的个性化需求,但事实上抢占了出租车较多的市场份额。

  截至目前,滴滴专车、1号专车进驻济南市场只有4个多月,却对济南市出租车行业市场造成了冲击。2014年12月的济南市出租车营运数据显示,每辆出租车每天的营业额(票额)比2013年12月同期下降了33元,平均每月少挣1000元,客运量也呈现减少趋势,从2013年同期每天平均拉客 31人降至24人。

  对此,朱平豆认为,“专车”对出租车司机并不一定是挑战,因为有司机可能选择“专车”!这样一来,份子钱也会随之减少。在他看来,“专车”或可成为撬动传统出租车管理体制的杠杆,倒逼传统出租车行业改革。

  (本报综合)

  他山之石 专车鼻祖Uber

  专车服务在国内身处监管风暴中,让人忍不住联想到其鼻祖Uber。这家位于硅谷的创新公司,以互联网模式,重新定义了“打车服务”这个古老的服务行业,获得了用户及资本的青睐。

  2008年,巴黎的LeWeb互联网峰会结束后,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和好友加勒·特坎普因打不到车在巴黎的寒风中瑟瑟发抖。到了2009年,“一个按钮,车即来到”的创意问世,这种服务能“让乘坐者显得特别高端”。

  2010年5月,两位创始人在洛杉矶成立了Uber公司。

  此后,“Uber Car”开始小范围私人邀请,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迅速蹿红。现在,Uber已是硅谷炙手可热、估值最高的创业公司。

  2014年2月,Uber进入中国,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9个城市运营。但在扩张过程中,Uber同样遭遇到法律障碍。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