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周刊》事件 全球当反思
- 发布时间:2015-01-14 08:31:25 来源:中国民航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特约记者 程喆
法国讽刺杂志《查理周刊》在新年伊始遭遇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恐怖袭击。目前,两名凶手已经被法国警方击毙。但法国并不会放松警惕,这个以浪漫著称的国家在近几年中屡次遭到恐怖袭击,此次的枪击事件更是让人扼腕叹息。除了对恐怖袭击者的冷血予以最强烈的谴责和缅怀无辜的逝者之外,法国社会和全球也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反思。
法国近来多次遭袭
《查理周刊》于1月7日遭武装分子袭击,造成12人死亡,另有11人受伤,包括主编斯特凡纳·沙博尼耶在内的多名编辑遇难。
央视评论说,(此次袭击)说是意料之外,因为很多人没有想到,恐怖主义势力居然会对一个手无寸铁的媒体下手;说是迟早出现,是因为此前《查理周刊》的确因为挖苦讽刺伊斯兰教被极端主义势力威胁,而人口庞杂、治安条件不好的巴黎在欧洲是一座著名的有着很多反恐空白的超大型城市。2006年,在欧盟的一次安全会议上,有专家曾直言,如果欧洲城市发生恐怖主义袭击,巴黎首当其冲。
恐怖袭击并未击垮周刊工作人员。新华网1月11日所引报道称:“新一期杂志将于下周三如期上市,名为《幸存者专刊》,印量将达100万份。”《查理周刊》已经重新印刷出版,但恐怖袭击带来的影响仍未消除。新华社报道,1月11日,法国政府官员和外国领导人与群众共同参加反恐大游行,而法国总统奥朗德以及多位外国领导人都参加了此次游行。
其实,这场袭击一直是法国政府数月来最害怕发生的事。新华社称,实际上,法国近年来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级别的反恐状态,在车站、机场和主要旅游景点,经常能看到荷枪实弹的军警巡逻。为了阻拦恐怖组织ISIS招募人员,法国政府去年秋天加强了反恐立法,使得在机场逮捕嫌疑人、没收他们的护照变得更加容易。尽管不断加强戒备,但终究百密一疏,巴黎主要景点埃菲尔铁塔多次受到虚假炸弹威胁;去年圣诞节前夕,法国也发生过两起与穆斯林极端分子有关的袭击事件;去年11月,法国警方在一南部地中海城市逮捕了一名从叙利亚参战归来的极端分子,并确认其正在策划对戛纳狂欢节进行恐怖袭击活动。
与一些穆斯林国家有着传统联系
《光明日报》也曾报道,法国去年12月连续3天发生恶性袭击警察或平民事件,大多带有宗教极端分子色彩。法国总理瓦尔斯此前曾公开表示,法国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面对如此严重的恐怖袭击的威胁。这背后隐藏的深层因素更值得法国反思。
法国拥有欧洲最大的穆斯林群体,作为曾经的殖民地宗主国,法国与北非、西非等地区一些穆斯林国家有着传统联系。
新华社报道,近年来,从发动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到参与美国主导的“打击伊斯兰国联盟”,法国一直都冲在一线,使自己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突出目标。自去年底以来,法国接连发生小规模暴力袭击事件,背后隐现宗教极端主义的影子。法国总统奥朗德1月7日透露,法国近期已挫败数起恐怖袭击事件。
发展不均为极端主义提供存在土壤
媒体报道说,这些恐怖分子手法专业,看起来像是曾经参加过实战。
央视评论特约撰稿人商汉说,事实上也是如此,在欧洲的不少国家,都曾经出现过极少数人狂热分子奔赴叙利亚参加内战的现象。其中有一部分人在叙利亚真正意识到战争的恐怖、死亡的孤独后,观念发生了转变,但也有另一部分更加狂热。他们不但接受了极端宗教思想,更经历了真正的战争。他们的恐怖程度更高,杀伤力更大。这些极端势力的土壤是多元化的,它既有宗教极端主义在传教过程中忽略文明、藐视人性的一面,又有发展不平等为极端主义提供存在土壤的一面。我们也应当看到,在巴黎、柏林、罗马这些大型城市,不少来自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移民一边从事着最简单、最基础的服务性工作,一边又感受不到融入现代文明的机会。他们中有很多人凭借自己的努力有了方寸之地,但也有一些人因为失落,在客观上成为了极端主义势力的潜在受影响者。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人们以各种调侃儿的姿态嘲笑其他宗教和文明的时候,这种全球发展的不平等也会深深地植根于被嘲笑的人们心中。
的确,当我们哀悼这些恐怖袭击的遇害者的时候,我们也应该追问,我们应该如何真正从精神上消除极端主义势力的负面影响。这些极端势力酝酿的仇恨、张扬的报复、采取的暴力行为没有任何理由,也不应该有任何理由。我们在打击恐怖主义的同时,更不能眼睁睁看着还有人在自身的困境中,滑向恐怖主义帮凶的深渊。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