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查理周刊》遇袭案“讽刺”了谁?

  • 发布时间:2015-01-09 02:30:39  来源:新京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非常评

  1月7日中午11时30分,法国巴黎第十区《查理周刊》编辑部发生恐怖袭击:两名持枪歹徒(还有一名在楼下望风)闯入《查理周刊》编辑部,朝正开周会的编辑、记者和画家们扫射,随后冲下楼去,乘车逃逸,在编辑部内和路上共打死警察2人,平民10人,并打伤多人,制造了自二战结束以来,巴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恐怖袭击。

  以暴力对抗宗教冲突是恶性循环

  一些极端宗教团体必须从这种以受害者自居、无法接受多元文化、多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并存的误区中解脱出来,否则恶性循环会愈演愈烈。

  《查理周刊》是一家深左翼政治周刊,创刊于上世纪60年代,定型于70年代,以政治讽刺漫画著称。2006年2月,该刊首次刊出讽刺穆斯林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引来法国穆斯林、尤其原教旨穆斯林的不满,2011年该报不顾威胁刊出讽刺穆罕默德漫画,甚至将报头改为“沙利亚周刊”,结果编辑部被焚烧。就在此次事件发生前两天,该刊刚刚刊登过一幅讽刺ISIS的漫画“不许讽刺”。

  讽刺宗教先知是否合适,在法国和欧洲本是争议性话题,但仅就法国法律规定而言是合法的。2011年11月,法国法庭就曾驳回两个穆斯林团体的控诉,宣判《查理周刊》无罪。

  由于长期以来被视作“非我族裔、其心必异”,此类事件中的当事人对“侮辱性言论”过于敏感。一些批评、讽刺在他本人来看或许是不合适的,但在所在国却是合法的。某些原教旨主义者或极端分子视之为侮辱,必欲除之而后快。这种过于敏感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令自己和周围环境、社会格格不入,并产生两种极端——或自我隔绝,或试图将自己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强加于人,把整个世界“改造”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然而,当今社会本是多元的,这种“强迫症”注定得不到他人的认同和共鸣。2011年针对《查理周刊》的起诉失败就是例子,而这却让部分极端原教旨主义者感到更大侮辱,并采取了暴力措施。2011年的纵火和此次屠杀,便是极端的例子。令人忧虑的是,这种思维定式并非孤例,“拉什迪事件”和2005年丹麦《日德兰邮报》漫画侮辱先知事件,也都存在同样的问题。

  媒体用出格、粗鲁的方式冒犯别人的宗教信仰,肯定会令很多人感到不舒服。但是,任何宗教和文明总是有其底线,被冒犯者可以抗议,可以谴责,甚至诉诸法律,不能因为别人言论的冒犯,就用暴力回击,就用子弹去封别人的嘴。

  袭击《查理周刊》这种用暴力强行钳制言论,甚至“改造世界”的做法,注定只能令社会对相关特定群体更加反感和反对,也无助于欧洲各国宗教、族群的融合。事实证明,那些宗教极端群体必须从这种以受害者自居、无法接受多元文化、多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并存的误区中解脱出来,否则恶性循环会愈演愈烈,而最终的受害者是所有各方,最大受害者则只能是诉诸极端主义的一方。 □陈在田(学者)

  这不是一起漫画引发的血案

  巴黎恐袭案不是一起漫画引发的血案,而是极端暴力思想引发的血案。不能清楚认识这一点,可能使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行动出现偏差。

  7日,蒙面武装分子闯入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讽刺杂志《沙尔利周刊》编辑部,杀死杀伤23人,警察倒在地上还遭补枪杀死。

  震惊、愤怒、悲伤、忧惧……种种负面情绪,流淌在人们心头。什么是极端?什么是恐怖?这就是!

  过去,不论西班牙马德里恐袭案还是英国伦敦地铁爆炸案,恐怖分子多少还有些“地下活动”的意识,大多是偷偷摸摸安装爆炸装置,然后遮遮掩掩地引爆,事后也多半会声明是其所为。

  但在巴黎恐袭案中,凶手光天化日之下,如此明目张胆,残忍血腥,且案发至今,没有任何极端组织声称是其所为。这一切,使巴黎恐袭案难以避免地带给西方和世界巨大震动。

  有人说,这家杂志屡次刊登取笑伊斯兰教先知的漫画,因此招祸,甚至津津有味地讨论究竟是哪一幅漫画造成祸端。是的,这家杂志的漫画经常引发争议与和平抗议,周刊负责人甚至因此被告上过法庭。但是,要记住,这些回应都是和平进行的。用恐怖袭击的方式加以报复,情无可原,罪无可恕。

  我们最好能记得,7日遇害的杂志主编夏尔伯生前说过的一句话:“漫画从来没有杀过一个人。”宗教学者也都知道,世界主要宗教中,没有任何一种会鼓励或赞成信徒以随意剥夺他人生命的暴戾方式对待各种“冒犯”。血案发生后,伊斯兰世界和欧洲穆斯林领袖纷纷发声,一致强烈谴责袭击事件的制造者,即是明证。

  我们最好也能记得,不论发生在世界什么地方,绝大多数恐怖袭击事件中,受害者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从来没有“冒犯”过谁。他们只是过着自己的家常日子,却在超市,在火车站,在酒吧,在某一正常生活着的时刻,遭遇飞来横祸。这充分说明,恐怖主义是所有人的危险,再安分守己也未必能够躲得过。

  把血案祸源指向这家讽刺杂志本身,实际上正中巴黎血案凶手下怀。正如英国《卫报》专栏作者西蒙·詹金斯所指出,恐怖分子实施此次袭击的目的就是要恐吓民众,进而阻止对极端势力的持续批评,同时使得被袭击国家陷入“疑惧”状态,变得狭隘。

  巴黎恐袭案不是一起漫画引发的血案,而是极端暴力思想引发的血案。不能清楚认识这一点,就会错失问题的焦点,甚至可能使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行动出现偏差。 □徐剑梅(新华社记者)

  相关报道见A20-A21版

  新京报漫画/许英剑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