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瓶里的水哪来的” 不该是个秘密

  • 发布时间:2015-01-13 05:32:53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如今,瓶装水市场新概念层出不穷,有的宣称“深层活火山水”,有的宣称“冰山水”,有的强调“原产地灌装”。水源地的好坏,往往成为商家大肆炒作的噱头。到底瓶装水的水源地是否安全,又该如何从源头做起保障瓶装水安全呢?

  为推动饮用水水质公开检测,中华环保联合会去年历时5个月开展了“寻水·瓶装水水源地安全调查”公益活动,共分为水源地环境评估及源水样本收集、质量检测、专家评审、发布报告等4个严格阶段。“如果说雾霾是大家的心肺之患,不安全的饮用水就是口腹之患。”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秘书长谢玉红认为,公众对水源安全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保障饮用水安全必须从水的源头抓起。

  据谢玉红介绍,“寻水”活动采取企业自愿报名的形式,先后有十几家饮用水企业咨询并报名参与,但大多数企业因顾虑重重,最终退出检测。

  “真金不怕火炼”,消费者普遍认为,“瓶里的水从哪里来”不该是个不能说的秘密。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浩明认为,“水源保护工作做得不好的企业肯定不敢参加,因为会有很多人盯着它。”四川广安市黄莲丫水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吉辉认为,让消费者喝上安全水是饮用水企业的社会责任,应该严格执行国家相关部门的标准,进一步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谢吉辉直率地说,一些同行参加活动不积极,还有的半途而退,“说明他们对自己的产品没有底气,怕检测出问题。”

  “寻水”活动专家委员会委员、总装工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志仁呼吁更多的水企敢于接受公众监督,主动对本企业的水源地保护工作查漏补缺,提升公众对瓶装水质量的信心。中国疾控中心环境健康相关产品研究所研究员鄂学礼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人们关注饮用水尤其是瓶装水的安全理所应当,因为包装在瓶子里的水经过至少一次的处理且价格更贵,理应比从管子里流出的水安全。

  近年来,不少饮用水生产企业认识到,保护水源地就是保护自身的长远发展。一些企业根据源头地质情况、土地利用变化等研究,划分出对水源的三个保护圈层:第一圈层是以出水口为核心、半径数十米的周边,不允许有任何非取水活动;第二圈层是再往外扩数百米,不能使用化肥和除草剂等;第三圈层就是出水点以外十几公里的范围,该范围涉及很多社区村落和部分工农业生产活动,力争实现水源地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赢。

  中国达能饮料可持续发展总监古陶表示,公司正在和水源所在地政府合作,帮助村民尝试新生态种植方式,使其能够以更高价格把农产品卖出去,让整个地区从保护环境中受益。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认为,矿泉水等饮用水是一种生态产品,其价格中不仅有水本身的成本,还有消费者享受到的生态服务和生态涵养的价值。潘家华指出,这方面的收益应该部分回馈水源地,为水源地的社会保障和生态设施建设提供一定补偿。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