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天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社区工作:从认识和熟悉人开始

  • 发布时间:2015-01-12 06:29:29  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一 鸣

  社区工作者的主要职责是为社区居民服务。要搞好服务,首先就要认识和熟悉服务对象,这是搞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不认识、不熟悉居民以及不了解居民的所需所盼,要搞好社区工作,做一名称职的社区工作者便是一句空话。

  人民日报记者顾春曾跟随俞复玲一天,实地体会她在划船社区的工作。“一路上遇到打招呼的居民有二三十人,俞复玲都能叫出名字,说个大概。她说社区1.4万人,基本熟悉,除了一些外来居民来来去去太频繁,没法一一对上号。”(1月9日《人民日报》)看到这里,笔者忍不住想问一下其他社区的领导及工作者,你们对辖区的居民有这么熟悉吗?了解有多少?不少社区的工作与划船社区相比有差距,恐怕根源就在于此。

  要认识和熟悉人需要花时间,是功夫活。人与人之间接触多了,才能相互认识了解,成为熟人。社区干部与社区居民同在一个小区,抬头不见低头见,应该说接触机会还是多的。但毋庸讳言,有的社区干部或坐办公室等人上门,或忙于填报表跑机关应付上级部门,功夫没有花在认识和熟悉居民身上,当然就与居民相见不相识,陌如路人。而俞复玲在这方面是舍得花时间的。她有每天在小区转两圈的习惯,上班第一件事和下班最后一件事就是把整个小区转一遍。这个“转”既是认识和熟悉居民的过程,又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节省时间,她坚持中午自带盒饭,一有空隙便进门入户,走访居民家庭。日积月累,俞复玲认识和熟悉的居民怎么可能不多呢!

  要认识和熟悉人需要付真情,是项情感活。只有真情付出,把居民当作自家人,居民才会说心里话,视你为亲人,形成双向互动;你去认识他,他来认识你,有事才会主动来找你。俞复玲的心中始终装着居民,居民冷暖事点滴在心头,总是想方设法为居民排忧解难。她跑得最多,最为熟悉了解的不是小区内居住的官员、老板,而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困难弱势群体。她组织为老年人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开办“老年食堂”,消除了老年人就餐、洗衣、就医的后顾之忧;她为小区内的残疾智障人士办起了“梦工坊”,让一批残疾人家庭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正是这件件桩桩的贴心亲民事,使俞复玲认识熟悉的人越来越多,她也因此越来越受到居民的尊重与爱戴。

  许多人不明白社区干部是干什么的,应该干些什么,为什么有的社区干部干得好,有的社区干部干得不怎么好?俞复玲的事迹告诉我们:社区居委会不是政府权力部门、行政管理机构,其职能就是服务居民。社区干部应该从认识和熟悉人开始,干些给居民带来生活方便和实惠的事情,而不是要求居民干这干那。从这个意义上说,社区干部是否称职只要简单两问:社区干部认识和熟悉多少居民,有多少居民认识和熟悉社区干部?社区干部为居民做了哪些服务工作?

  社区工作从认识和熟悉人开始,从事其他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些只知领导不知群众,紧密联系领导、严重脱离群众的人,要想搞好工作是不可能的。愿所有公职人员从俞复玲的事迹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要敢说“有事来找我”

  □鹿 山

  “有事来找我”,是俞复玲在看望社区老党员、残疾人、独居老人、困难户时,总不忘要说的一句话,也成为划船社区最悦耳的声音。

  居家过日子,“有事”是常态。俞复玲所在的划船社区,是一个基础设施差、特殊群体多、管理难度大的老社区。小到入托难、入学难、家电维修、电线老化、水管爆裂,大到扶贫帮困、就业养老、物业管理矛盾、背街小巷改造……这些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事,俞复玲事事关心,只要听到了、看到了或者想到了,就会发动党员、社工、志愿者、群众,千方百计为大家排忧解难。

  怎样对待百姓的事,有截然不同的境界,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甚至关系人心向背。“你把群众举过头顶,群众就会拥护你的工作。”俞复玲把群众放在心尖尖上,把群众当亲人待,把居民的困难、需要当作社区党委服务的方向、工作指南,努力使党委的服务“接地气”,找到了基层治理的真谛,趟出了一条又一条新路径;她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建设“美丽中国”从建设“美丽社区”开始,不断解决一家一户那些“不起眼”的小事,集中起来就是关系社会和谐的大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的敬业、奉献精神成为基层党员的表率,成为社区工作者的一面旗帜,赢得党员、群众的尊敬和信赖。

  对照俞复玲这面镜子,一些人存在很大差距。他们或热心于个人的私事,对群众的呼声左耳进右耳出;或不关心百姓的痛痒,头脑中的潜台词不是“有事来找我”,而是“最好别烦我”;或醉心于中看不中用的“政绩工程”,觉得百姓的困难、问题“都不是事”,顶多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或觉得“是事也就烦一会儿,一会儿就没事”,因而打打官腔,能推则推,能拖则拖,口惠而实不至……凡此种种,久而久之,就会失去百姓的信任,这是值得高度警惕的。

  可贵的平民情怀

  □陈依元

  所谓平民情怀,就是真诚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自觉尊重、维护百姓的各种权利,全心全意为之服务的情怀。“小巷总理”、“饭盒书记”俞复玲就做到了这一点。

  平民情怀追求为民全身心服务,“百姓之事无小事”。俞复玲认为社区的工作繁琐细小,漏掉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出问题,小事不做有时会变成大事。社区一万多名居民,每个居民有自己的想法,哪个想法都不能被忽视。针对社区里老年人、失业者、贫困户、残疾人占比较高的情况,她主张提供分门别类的“精细化服务”,就连“独居老人冬天饭菜必须是热的”这样的“小事”也没忘记,特别交代“饭盒外面要裹一层棉布”,多么无微不至的关怀!

  平民情怀追求家的情感,传递家的温馨。12年中,俞复玲时刻把社区当自己“家园”, 甘当社区“大家长”。她把工作当“家事”,事事上心地处理。每天提早一个小时出门,雷打不动地要到小区里转转,看看社区的情况,听听居民的想法。她牺牲“小我”为“大我”,充当居民慈爱的亲人。现在,这种家的情感正传递到社区的每一个人身上———有的老人因“这里服务好、人情味足”而不愿搬走。

  平民情怀追求真诚、实干。“百姓冷暖事,滴滴在心头”,俞复玲组织过10多场“春风就业招聘会”,为200多人找到了工作;开办“助残服务梦工坊”,设立花卉超市,让残疾人放飞理想;张罗成立了“为民活页社”,让100多名大龄失业妇女在家门口临时就业;办起了居家养老中心,老人们在这里吃饭、聊天、下棋,每逢佳节还送上粽子、糕点……

  平民情怀是党员干部应有的人格品质,所有党员干部应像俞复玲那样,时刻了解百姓冷暖与民生疾苦,为民争,为民爱,为民呼,为民奉献。

  俞复玲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打随接。作为公职人员,公布手机号码,并不属于工作职责要求,纯属个人自愿。俞复玲之所以公布,是因为她把社区当成了自己的家,把社区居民当成了自己的亲人,缘于一份为民亲民便民的责任感。揆诸现实,有的地方,热线电话虽有,却形同虚设,要么一直忙音,要么提示空号;有些部门,负责接听热线电话的人,或高高在上,冷漠对待,或推诿扯皮,敷衍了事,以致热线成了死线和冷线。

  ———浩 云

  俞复玲为广大社区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做法,那就是“三心”———贴心、耐心和细心。“贴心”考验工作目的。社区、居民熟人圈,彼此知根知底,贴心不贴心,装是装不出来的。只有捧着一颗爱心,才能赢得居民理解、支持和信任;“耐心”体现工作态度。居民找社工倒苦水,舒缓压力和焦虑,社工就得有耐心,乐做出气筒、减压阀;“细心”反映工作方法。社区工作“婆婆妈妈”,一句话说得不妥,一事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反感、不满。把事情想细想周到,一碗水端平,才能体现工作能力和水平。

  ———求 实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