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政府扶持,可借鉴商业模式

  • 发布时间:2015-01-08 08:29:28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本报近日报道,我省首次采用竞争性扶持的方式分配省级旅游专项资金,连城冠豸山、莆田湄洲岛在7个重大项目中脱颖而出,各获3000万元专项资金使用权。以往,省级旅游专项资金侧重平均分配,对急需用钱的旅游企业不解渴,发挥不出应有的示范效应;引入竞争机制后,可让总量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这背后蕴含的政府扶持思维转变,值得点赞。

  长江商学院教授朱睿曾撰文指出,做公益可借鉴商业模式,将投资原则应用于公益事业,“非营利意味着赔钱,但是赔钱并不必然等同于浪费和低效率”,“应该让公益的每一分钱都获得最高的社会回报”。

  以此逻辑来观察,在扶持过程中,政府尽管不直接营利,但同样应让每一分扶持资金都获得最高回报。为此,政府扶持亦可借鉴商业模式。

  专项资金侧重平均分配,就跟遵循优胜劣汰法则的商业模式格格不入。这种做法,其实是“家长式政府”的惯有思维。政府部门面对一家家企业、一个个项目,巴不得“一个都不能少”,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的企业、项目,不舍得它死,却又救不活它,就用扶持资金维持其生命。可扶持资金毕竟有限,给了它,真正有望成才的娃就可能吃不够甚至吃不到奶。这就造成资源浪费,扶持效率低下。

  然而,平均分配的对立面——竞争使用,是否必然通向高效率?也未必。比如说,国内一些地方为了争夺“贫困县”帽子,竞争不可谓不激烈。但有论者分析说,“贫困县”的竞争逻辑并不是大举投资实业或人力资本,而是竞争财政补贴,在这个竞争中并不遵循一般的市场规律,易滋生“花钱买贫困”现象。由是,竞争被异化了,政府扶持的激励作用被扭曲了。

  “贫困县”之争,让人联想到周星驰电影中“谁敢比我惨”的经典桥段。“比惨”局面,源于扶持的导向出了问题。政府若一味“扶弱”,就可能让弱者产生坐等靠心理,为了竞争“扶弱”带来的好处,甚至可能故意摆烂。为此,省级旅游专项资金在竞争使用的同时,明确“扶优不扶弱”的取向。“不扶弱”,弱者却未必吃亏——摆脱了“比惨”的语境,弱者更可能努力创优,以“竞标”政府扶持资金。这样,政府扶持资金引发的竞争,才与商业模式中的市场竞争同向,也才能顺势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当然,纠偏了激励导向的竞争,依然不等同于高效率。改平均分配为竞争性扶持,具体把钱分给谁就成为一种权力。当前,一些涉及补贴发放的部门贪腐案频发,也有企业坦言,在一些专项资金的项目申报中,“公关”在所难免。消除权力寻租空间,才可能提高政府扶持的效率,而这同样可借用商业模式。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求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开,政府扶持同样需要这样的制度设计来形成权力制约。

  省级旅游专项资金竞争使用,配有专门的制度设计。一是规范对申报项目的评审,在项目代表演示讲解、现场答辩后,由评审组就项目的规划方向、发展前景、资源禀赋等10类42个细目逐项打分;二是“中标”项目并不能一次性领完所有钱,而要接受中期考核评价,分期领取,确保资金不挪作他用。制度的效果尚待时间验证,从“人分配钱”到“制度分配钱”的方向却是明晰的。

  归根究底,借鉴商业模式,就是更追求扶持效率,更讲究激励导向,更确保透明公正。真正做到这些,政府扶持才能提供正能量;否则,反而有帮倒忙的危险。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