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5日 星期天

财经 > 新闻 > 财经评论 > 正文

字号:  

改革落地年"头一炮" 李克强为行政审批"立规矩"

  • 发布时间:2015-01-08 08:29:40  来源:中国网财经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姚慧婷

  中国网财经1月8日讯(记者 邹光祥)中国政府彻底的“自我革命”和“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定。

  改革关头勇者胜,把人民的期待逐步变成现实。新年伊始,作为改革落地年的关键举措,国务院将矛头再次对准了行政体制改革的痼疾——行政审批。

  在转变政府职能进入攻坚期的关键阶段,如何实现各项改革工作的“无缝对接”,做到既稳当前,又增后劲,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在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为行政审批立下不可逾越的规矩:要去所有的行政审批务必做到一口受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网上办理。

  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是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有效抓手。新一届政府自成立以来,紧紧扭住行政审批这个“牛鼻子”,不断简政放权,向市场释放活力。会议认为,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审批“沉疴”,着力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行为,治理“审批难”,是在不断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解决“审批多”基础上,政府自我革命的进一步深化,是推进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关键一环,有利于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权力法治化,防止权力寻租,营造便利创业创新的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按照依法行政、公开公正、便民高效、严格问责的原则,为行政审批重新立规矩。

  “简政放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当头炮”。接受中国网财经采访的多位专家指出,一年多来,简政放权迈出重要步伐。截至去年12月31日,在2014年召开的4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有23次会议提到“简政放权”,本届政府需要削减三分之一的行政审批项目的目标已完成。

  但是,仅有简政放权并不能让政策很好地落地,必须要有的行政审批如何方便和更好地服务企业和社会、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要求,本届政府一直在进行自我减负和向市场放权让利改革,大刀阔斧地取消和下放了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但是,行政体制改革的痼疾依然在一些地方存在,行政审批事项中的诸多怪象仍很突出。在一些地方,群众和企业办个事要说破嘴、跑断腿、排长队,有的要凑齐几十个公章才能办成。

  专家指出,在简政放权后,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能够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减少交易成本和公共服务成本,会使更多的人花最少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办较多的事情。

  简政放权持续发力、不断加力、上下接力。政府权力的减法,切断了干预企业微观事务的看不见的手;增强治理能力、提升公信力、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的加法,使政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客观要求。而为行政审批“立规矩”则正是政府做服务加法的要义所在。

  行政审批改革是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专家指出,对行政审批除了立下必要的规矩外,更要在思想意识和服务上进行创新。从“你来找我办事”变成“我来为你服务”,行政审批事项走出办公室,进入开放的政务服务大厅,面对面地直接服务公众。如何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率,必须有依据、讲科学、可执行。而要实现审批流程的优化,有时甚至是“再造”,都有赖于审批流程上每一项改革的务实推进。

  市场主体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源泉,只有下决心进一步打开政府职能转变的这扇大门,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把行政审批变为真正的服务,探索完善了“负面清单、准许清单、监管清单”的管理改革,才能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造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活力,为改革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