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让金融之水更好浇灌三农之木

  • 发布时间:2014-12-27 10:16:39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新华网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李延霞)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健全金融支农制度。

  长期以来,由于“成本高、风险高”,农村金融服务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之一。尤其是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更加旺盛。

  “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显示了我国更加注重农村金融供给的可持续性。”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与直接的财政补贴不同,运用金融资本支持农业,有利于实行市场化运作,促进农民树立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激发农业经营主体的活力。”

  专家指出,如果不创新农业投融资体制,一味直接补贴会阻碍农业产业整体创新能力,限制劳动力技能提升速度,降低国内农业对全球价格的敏感性。

  今年来,监管部门相继出台金融支农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支农信贷和金融服务力度:两次面向小微企业及“三农”贷款的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延长涉农贷款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等农村金融税收优惠政策,并将享受税收优惠的农户小额贷款限额从5万元提高到10万元等。

  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有了很大改观,农民贷款的可获得性大大提高。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末,我国新增涉农贷款2.7万亿元,增速达到12.6%,高于平均贷款增速0.7个百分点。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2015年将加大信贷投放,继续扩大小微企业和“三农”专项金融债发行规模,实现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水平。

  要让资金“血液”源源不断进入“三农”,除了资金保障,还要有支农机构的广覆盖。“健全金融支农制度,就是要让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等多种金融形式形成合力,功能互补、相互协作。”郭田勇表示。

  银监会近日针对农信社、村镇银行、农商行连续发文,鼓励民营资本多渠道进入农村金融领域,吹响了“金融支农”全面进军的号角。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末,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1171家,比年初新增100家,已开业村镇银行资产总额7279亿元,其中各项贷款4635亿元,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92.4%。

  然而,要让金融这池活水流淌进需要灌溉的“三农”的土壤,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近年来各家金融机构开始进行农村金融市场布局,竞争的加剧有利于解决农村金融服务难题。但是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和优质企业,大家一窝蜂抢占高端市场,金融服务最缺乏的地区和企业仍然很难分得一杯羹。”某大型商业银行三农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为此,银监会表示,鼓励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在中西部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鼓励符合条件且资产规模大、资本实力强、具有并表管理能力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在西部地区集中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要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仅靠政策鼓励远远不够,还需要银行的业务创新以及各项配套政策的实施。

  农村金融风险大,除了与三农业务本身的特性有关外,也与银行业的风险控制能力有关。这要求银行业深入研究三农领域,推出适合该领域特点的信贷产品。

  “同时需要在深化改革方面进行配套,比如加快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解决农户贷款抵押物不足的问题。只有从政策、体制机制等各方面入手,才能确保金融之水不断流入三农之田。”郭田勇表示。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