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成于“专精”贵在“恒”

  • 发布时间:2014-12-23 05:20:45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有位科学家说,人的一生要想在某方面真正有所建树,其实很简单:持续专注10万小时。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王仪田的研发生涯或许就是这一判断的一个鲜活的例证。

  硕士毕业,走进工厂;一个人,一种岗,24年不变样。正是这种在外人看来简单到几乎毫无“变量”的职业经历,成就了王仪田在透平压缩机技术领域的杰出与卓越——24年间,王仪田主导或参与研制的各类首台套和先进高效轴流压缩机组逾1600多套,创造产值近270亿元,每年为国家节电逾63亿度;先后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身深蓝色的工装,遮掩不住王仪田身上那种技术专家的学术气质。在陕鼓动力和业界,王仪田持之以恒的两项“爱好”人尽皆知:一是常年不辍记专业笔记;二是专精至上撰写论文。整日忙碌在项目一线,却能够把项目实践与学术研究融为一体,这是作为企业工程师的王仪田的过人之处。多年来,王仪田先后发表专业论文43篇,其中3篇刊登在国际专业期刊。“师傅在工作中对细节非常重视,在作报告时对文字和格式极尽完美,近乎苛求”。在王仪田的徒弟,陕鼓动力公司工程师许靖眼里,严谨、专精的师傅就像一个科学家。“师傅很善于大项目的统筹,我国首套国产0.6米连续式风洞压缩机组、宝钢湛江5050立方米高炉鼓风机组等,在师傅带领的团队攻关下,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牵头的这些项目,每一份技术方案报告都是厚厚一本,不只思路清晰,内容饱满,单论结构条理、文字格式,几乎可以直接打印出版了”。

  冬日的阳光斜洒在王仪田的办公桌上,刚完成的“2.4米连续式风洞驱动用主辅压缩机设计方案”等三大本总计逾1500页的项目研究报告,凝结着王仪田团队3200个日夜往返于实验室、车间、项目现场的辛劳。

  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是飞机、导弹等航空航天飞行器空气动力学研究的重要装置,由于布局形式的需要,风洞动力系统必须采用轴流式压缩机。这样的机组由于技术难度大、工艺复杂,过去一直被国外进行技术封锁。9年前,陕鼓动力公司和王仪田扛起了这个国家重大装备技术攻关的重担。

  9年时间,王仪田和他的研发团队不知放弃了多少个节假日和与亲人团聚的日子,图书室查资料、实验室检测气动性能、项目现场往返奔波……有人说,中国高端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差距在于材料和工艺,而王仪田认为,其实还有一个短板:至诚专精的态度。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14年3月,王仪田和他的团队在先后攻克气动、结构优化、油气密封、防腐蚀、低雷诺数下防喘振、转子动力学、高转速控制精度等多项跨学科技术难题后,国产第一套生产用0.6米连续式跨声速风洞压缩机组在用户现场运行成功,性能完全达到或超过各项设计指标要求。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对该项技术的垄断,而且在世界风洞领域展现了中国制造的智慧与精诚。

  采访王仪田,他递过来的名片上头衔非常简单: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总监。没有任何行政职务。“我们企业一直施行‘人才双通道’,无论在待遇还是工作环境等方面,企业都会专门着力保障和倾斜,以确保研发技术人员安心创新”。

  作为国内轴流压缩机技术领域市场占有率最高的领军企业,近年来,陕鼓动力公司研发投入占到销售收入始终保持在8%以上。安心才能创新,专注与持恒成就了一位杰出的行业高技术专家,而这样的品质不仅源自个人品质,同样也离不开企业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

  由陕鼓动力王仪田的研发团队承担的5050立方米级高炉鼓风机组不久将在试车台位上进行各种性能测试。“陕鼓已经设计和制造了1600多套各类型轴流压缩机替代进口,如果全部进口这些压缩机,要花的外汇将超过100亿美元。同时,我们现在已经出口到国外40多套轴流压缩机,并创汇近10亿美元。”说起成绩,王仪田挺自豪。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