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财经 > 消费 > 正文

字号:  

提升计量保障能力 有效服务科学发展 推动提质增效升级

  • 发布时间:2014-09-03 09:35:12  来源:中国质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编者按

  陕西省委省政府把强化计量管理、提升技术保障能力作为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加强计量科技基础研究、计量服务与保障能力建设、计量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措施,旨在进一步加强陕西省计量基础建设,提高计量技术水平,强化计量监管能力,增强陕西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陕西省质监局围绕计量基础建设、法制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统筹规划了陕西计量基标准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从科学计量、法制计量、民生计量、能源计量、工业计量5个方面提出了详细工作目标和要求;从加强计量科技基础研究、加强计量服务与保障能力建设和加强计量监督管理3方面明确了具体工作任务。

  陕西是全国最早进行质监体制下划的省份,在过去的3年时间,省质监局着力确保职能工作稳步推进,各地市计量检测部门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努力作为,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结合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下功夫提升技术实力,拓宽服务领域,以更有效手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现把各市(区)计量技术机构负责人畅谈改革思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效,以及结合当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制定的计量技术机构发展规划和目标进行收集整理,以期充分展示陕西质监系统在强化计量技术能力提升方面的点点滴滴。

  陕西省计量院院长秦 宇——

  加快改革 提升实力 服务发展

  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省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实施意见》的出台,充分说明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 全面提升计量科学的发展水平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之中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也充分说明各级政府对计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陕西省计量院(以下简称省计量院)作为依法设立的国家技术机构,要结合陕西经济发展实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我省产业发展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检测服务。

  目前,陕西省政府正在全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经济工作也正以改革为统领,着力实施好稳中有为、提质增效战略,努力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

  5年来,我院因为搬迁问题,工作环境受到制约,发展速度慢了一些,但是全院职工上下一心,克服重重困难,兢兢业业,牺牲了切身利益,做了大量工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做了努力,也得到了肯定。

  成效 我院建立的西北最高医学计量标准,使医学计量量值传递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发光强度标准装置、分布温度标准装置、光照度标准装置、光亮度检定装置、紫外照度标准装置是西北地区最高社会计量标准,解决了西北地区光源制造企业的量值溯源问题。初步形成了设备、芯片与光源、应用产品等较为完整的技术创新与产业体系。特别在大功率光源封装、行业应用产品与高效电源方面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同时,我院整合系统内外优质计量检定资源,实现强强联合:分别与中原电测公司、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省天然气公司联合,形成了高精度力传感器检测室、现代光学计量检试研究中心暨LED检测实验室、天然气实流气体流量标准实验室等若干专业计量检测中心;并完成国家过程仪表质检中心,国家半导体照明产品质检中心的筹建,由此业务范围将扩展至全国。

  特别在服务经济方面,我院在国家、省重点项目上开展计量服务,确保了重点工程项目顺利进行。例如,西气东输、高速铁路建设、高速公路建设、地铁建设、三星电子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计量检测服务;与长庆油田、延长石油等国有大型行业的计量服务合作;为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开展驻厂计量校准工作、陕西省天然气公司整体打包计量服务;与系统内计量机构合作开展热能表检测服务等。

  我院与客户建立了战略协作关系,在企业遇到困难时,充分考虑企业需求,用技术反哺企业,与企业共渡难关。我院分别出台了帮扶政策,主要包括: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关心企业发展需求,对困难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例如先行检测,并且目前已为数十家困难企业减免检定费200万元。同时我院把计量作为确保贸易各方公平合理、消除技术壁垒、维护贸易秩序、促进国际贸易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从严格标准、正规程序及全方位服务、首问负责制、工作承诺制、上门送检等方面对外贸企业加强服务。特别是在企业关心的计量检定收费方面,明确给予整体优惠。为扶持和帮助市、县级两级技术机构,从2010年起对市、县级两级技术机构送检的计量标准和工作用计量器具检定费用实行了减免。

  我院的这些举措深受企业、基层单位的欢迎。

  我院还组建了由13名来自陕西大专院校的院士、专家、学者组成的陕西计量科学技术决策咨询委员会,成为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的高级智囊团,为加快计量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带动科学技术、科研等相关测试领域的发展与创新提供重要支撑。

  我院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了力度,比如加快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客户动态管理系统,使客户潜在资源得以充分挖掘。

  我院还开展了社会公益活动。今年由我院和陕西省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术委员会共同承办的“全省中小学生‘计量与生活’公益主题绘画大赛”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我院文化建设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2012年省直机关工委在我院召开机关文化建设现场会,推广经验,并评我院为“省直机关文明单位”。

  改革 目前,在国家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省级计量技术机构如何发展,才能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要求。比如体制下划后,计量技术机构如何有效整合,承担的责任是什么,如何建立科学的分配制度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也在讨论、在思考。

  现仅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不尽周全。其一,机构整合方面,将省级、地(市)级计量技术机构整合,成立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地(市)级计量技术机构作为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分院。省级检验检测院负责全省区域检验检测工作,侧重技术含量高、投入大的检验检测项目;着重解决大量的工程参量测试和生产线上检验检测装备急需的动态、在线检测技术问题;着重研究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生产线、加工中心以及电脑控制生产全过程的一些检测技术问题,变事后检测为过程控制乃至事前控制。地方分院负责本区域检验检测工作,侧重承担本区域内量大面广、涉及国计民生的检验检测任务。县(区)级不再设置技术机构,不建项目,遵循全省合理布局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避免项目重复建设造成本系统内的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统一调配和共享。撤销部分检验检测能力重复的检验授权技术机构。

  其二,管理体制方面,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减少对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强化制定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职责,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合理界定政府和技术机构在人事、资产、财务等方面的责权关系,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落实技术机构独立法人地位和自主经营管理权。使事业单位成为真正独立的法人实体。当然,还要涉及人事、收入分配、财政管理体制等配套政策。例如,着力创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保证其依法决策、独立自主开展活动并承担责任,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积极性。

  全面推行聘用制。聘任制的核心是科学设岗,实行岗位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责任、任职条件、聘用期限,推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根据人员特点,实行人事制度分类管理;改革对院所长的单一委任制,采用公开招聘、职工选举基础上的聘用和委任等多种形式的院所长任用制度。中层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实行任期目标制;专业技术人员逐步建立职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职称实行评聘分离。办公和后勤管理人员建立能够体现工作水平、能力、业绩、资质和岗位需要的等级序列,推行职员制度。

  改革是个大的课题,特别是计量院承担着许多政府公益项目,加快推进的同时,还需要认真思考,需要统一规划和部署。

  发展 我院“十二五”规划已经进入实施阶段,这是围绕陕西省“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发展方向制定的。是以加强基础建设和保证量值准确可靠为工作中心,以民生计量和能源计量为工作重点,以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技术保障,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主攻关键点。目的就要是保质保量完成西北大区量值传递任务及国家指令性计划任务,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创建计量检测品牌,把特色项目、优势项目,做精做强,以优质服务开拓市场、赢得客户信赖。

  要积极实施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及公益定位和市场开拓协调发展三大战略,着重提升技术保障、人才支撑、科技创新和市场开拓4种能力。努力把计量院建设成国内先进、区域领先的计量检测科研技术机构。

  近期我们着力做好以下9个方面的工作:

  1.以新实验室建设为契机,认真分析需求,科学规划设计。全面完成实验室建设任务;2.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大区计量标准体系的建设,计量标准总数达到300项以上;3.全院业务持续发展,产值稳定增加。争取到“十二五”末院年综合收入过亿元。平均增长速度和当地社会经济增长速度相适配;4.按照事业发展的要求,职工队伍总人数达400人,实现正式职工和聘用职工1∶1。博士生3~5名左右,硕士研究生50名以上;培养2~3名国家、省级突出贡献专家;5.力争培育建设2~3个国家级或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5~10个院内重点实验室,选择覆盖计量标准、测试技术等多个专业领域的多个研究方向;6.力争完成一批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争取完成10~15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完成院内科研项目30个;力争3~5项科技成果获国家或省部级奖;7.力争建设2~3个硕士研究生培养专业,培养5名研究生指导老师。争取和高校合作,在重点专业建立博士后流动站;8.组建1个全国标准化委员会(TC),建立1~2个分技术委员会(TC/SC);9.保障科研经费的持续投入,逐步提高院科研基金额度,争取开发3~5个计量技术标准或计量仪器。

  实际上,我们深知,与其他地区省级计量机构比,发展的慢了,与别人的差距拉大了。五年时间租用别人8500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已经完全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今年省发改委立项的计量院基地建设项目工程就要开始,建成后,全面布局和科学规划的省计量院一定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宝鸡市计量测试所所长王永红——

  整合资源 提升能力

  深化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按照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市局制定了宝鸡市质检技术机构改革的方案,宝鸡计量技术机构将和其他质检技术机构进行合并重组,到时计量技术机构将在系统内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提升人员实力,形成质检合力的技术机构,更好的发挥质检技术机构的保障作用,为宝鸡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所在省、市质监局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法定职能,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能动性,为计量检测服务计量行政监管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并在原有开展220多项计量检定校准项目基础上,从2010年年检测6万多台件发展到2013年年检测能力近14万台件。近几年,我所以民生计量、安全计量等领域为重点,努力拓展服务项目,产生良好社会效益:

  为适应宝鸡市政府节能减排、建设环保城市的要求,开展集中供热分户计量和已有建筑分户供热计量改造。及时争取各方支持,投资近百万元筹建了热能表检定装置,开展了对全市热能表首次检定工作,保证了全市供热分户计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得到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全市群众的肯定,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为配合宝鸡麟北煤田开发的顺利进行,我所及时建立了矿用安全计量标准装置,开展检定工作,为煤矿生产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为宝鸡特色产业——以钛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相关计量检测器具的检定校准服务。宝鸡拥有“中国钛谷”之美誉,宝鸡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是陕西的唯一,也是中国的唯一。为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了黑体炉标准装置(非接触式测温仪表检定装置),开展红外测温仪器的检定校准,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适应宝鸡建设文明城市的需要,积极开展集贸市场衡器、家用血压计的免费检定工作,加强计量服务便民窗口建设,强化了全体职工服务便民的意识和硬件建设。

  对原有计量标准装置按照新的规程规范和现代化要求进行更新完善,使检测能力得到大力改善和提高。分别对量块检定装置购买了量块比较仪、对砝码计量标准购买了质量比较仪、电子天平等;更新了力值传感器、热工仪表检定系统、绝缘电阻检定仪、秒表检定仪、电学多功能校准源等,这些大大提高了我所检测能力。

  近3年来,我所在省、市质监局的大力支持下,新建立了热能表检定装置、非接触式测温仪检定装置、医用CT机检定装置、光谱仪检定装置等15项计量标准装置,新增开展48个检定校准项目。

  今年,我们筹划准备建立汽车安检设备检定校准用计量标准、大流量计量标准、大质量计量标准、食品质量检测用计量器具检定校准用计量标准和汽车雷达测速仪器检测计量标准等项目,努力拓宽服务领域,更好发挥计量的保障作用,提高服务宝鸡经济社会提质增效的能力。

  目前,市政府已经批准宝鸡市质量技术检测中心(大楼)建设综合项目,两年后,按照《宝鸡市质检技术机构改革方案》,计量检测实验室将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的实验室,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人员素质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会全面增强。

  咸阳计量测试所所长刘海灵——

  积极适应改革发展 不断探索思路方向

  “项目是根本、人才是关键、科研为方向、服务显作用”这是咸阳计量测试所确定的发展总体思路。

  在这个思路指导下,我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已批准和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66项,商品量检测1项,授权的检定项目有115个,校准项目121个,省质监局授权挂牌了《陕西省热量表检测中心咸阳分中心》,较好达到了覆盖区域性计量检测的能力,技术装备和综合实力走在了全省前列。

  其中有些检测项目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矿用计量检测确保了煤矿安全生产。2007年筹建了咸阳市计量测试所矿用计量器具检测彬县分站、旬邑县工作室。按照国内领先、全省一流的标准,不断加强技术装备建设,煤矿行业在用计量器具检测达到了95%以上,极大提升了当地煤矿生产的安全系数。目前还建有催化燃烧式甲烷测定器检定装置、光干涉甲烷测定器检定装置、低速风洞标准装置、甲烷传感器检定装置共4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为煤矿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测力项目提升了咸阳计量品牌影响力,我所始终跟踪中铁十五局为代表的国家重点项目(咸阳中心试验室测力项目),工程延伸到哪里,我们的测力服务就跟到哪里。这些年来,我所为汉中洋县南水北调水库工程、重庆老窖溪水电站、湖北竹山县潘口水电站、龙背湾水电站,老挝南衫水电站提供计量服务,走向了全国、走出了国门。

  积极探索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机构改革新路子,树立咸阳计量的品牌形象,是我所近期的重点工作之一。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兴所”项目带动理念,依靠能力建设和项目实施,加快自身发展的步伐。

  这就要求我们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才能取得实效。

  首先要抓好科研工作。充分发挥和中国计量学院签订的人才合作培养战略协议书平台作用,引进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2~3名;培养一级注册计量师10名、二级注册计量师15名,在全所选拔培养1~2名学术带头人、5名技术带头人,15名技术骨干。要在已实现的“在线工业酸度计检定校准方法的研究”等科研经验上,着力培养人才、培养科研项目。

  其次,抓好实验基地建设。能力建设不仅要体现在现有技术装备上、业务宣传上、服务措施上,更为重要的是要大胆创新。今后规划中,我们还拟下大力气协调1家国家级项目实验室、2家省级项目实验室落户咸阳,从根本上解决市级技术机构一直以来低层次发展的局限性。

  为此,我们确定了“1323”总体目标。即围绕一个中心,打好3项基础,做好两项工作,实现3项目标。即围绕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这个中心,在3项基础工作上(提高全体员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引进高学历的技术人才;建立完善配套的量传、溯源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下功夫。做好计量器具的市场调研、开发、新标准的建立和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工作和人事制度改革、用工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两项工作。实现进入全市先进单位行列、技术能力达到全省地级市中同行业先进水平、至少有2到3项标准成为全省乃至西北具有特色或具有影响项目的目标。

  具体说,项目建设方面,再新增项目58项;能力建设方面,重点完善石油天然气流量计、互感器等计量检测手段,满足耗能企业计量技术需求。强制检定中,重点完善涉及食品安全的化学计量项目,抓好衡器、医用计量器具、出租车计价器等民生计量项目的改造和建设。机构建设中,每年筹措15%的自有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和投入,建立3~5项专业技术上达到省内领先的高标准项目;设立专项科研经费,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升检测整体科技技术实力;基础建设方面,完成对现有实验室进行大面积改造扩建,积极主动地适应形势变化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

  渭南市计量测试所所长梁金星——

  脚踏实地 提高效率

  渭南,陕西东大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抢抓“关天经济区”、“陕甘宁革命老区”、“晋陕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3个国家级经济区和陕西东大门建设等优惠政策叠加机遇,努力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切实实施好提质增效战略,促进全市经济逐步走上质量效益并重的科学发展之路。

  渭南市计量测试所立足于当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结合主导产业,不断增加计量标准项目,服务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特别是2011年以来,我所紧抓发展机遇,多方协调资金,开展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计量标准项目建设,3年来新建40余套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使我所计量标准总数增至77套,主要涉及长度、热工、力学、化学、光学、电学6个领域,具体开展项目是:

  民生计量的水表、电表、燃气表、热能表计量检定项目;医疗机构的医用B超、医用CT机、X光机、CR、DR等射线辐射源以及呼吸机、婴儿培养箱、血压计、生化分析仪、心脑电图议、血细胞分析仪等计量检定项目;车辆检测线的机动车方向盘检测仪、机动车制动踏板检测仪、尾气排放检测仪、照度仪等20余项计量检定项目;各类化学、工程实验室的液相气相色谱仪、分光光度计、酸度计、天平砝码、干湿温度计、水浴锅、干燥箱、培养箱、热电偶、铂电阻、硬度计、测力环、水泥软链、千斤顶等37项计量检定项目;安全防护方面的可燃气体报警器和有毒有害气体报警器、压力表等计量检定项目;贸易结算方面的各类衡器、出租车计价器、燃油加油机、加气机、商品净含量检测等计量检定检测项目;焦度计、验光机、验光镜片箱等眼镜计量检定项目。并建立了眼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开展眼镜片、配装眼镜质量监督检验工作。

  通过以上计量标准的运行,充分发挥了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的职能作用,为渭南市人民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计量检测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得到了市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连续3年被省市评为先进单位,2012年度被省局表彰为业务管理先进单位,2013年度被省局表彰为西部计量强省先进单位。

  目前,国家机构改革的步伐在加快,作为承担量值传递和强制检定的计量技术机构,应该有一个合理准确的定位。根据计量的特性,计量测试所应该定为公益类事业单位,有必要的财政政策支持,这样不论从技术装备,还是人员素质,都会有大幅提升,能更好地服务于民生需要、服务于产业升级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根据渭南市委市政府产业规划,我们确定了我所今后的发展思路,在搞好计量检测服务的同时,继续加强市场分析调研,不断探索开发新的服务项目,拓展新的服务领域,促使计量技术机构的发展能够对产业发展起到引领、支撑的作用。为此,近几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对现有项目进行完善,通过小范围的补充、改造、创新,进一步提高现有标准器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扩大服务范围;2.加强市场调研,不断拓展新的计量标准项目。近期我所拟新建LNG加气机检定装置、医用核磁共振检定装置、三相电能表检定装置、互感器检定装置等等;3.对实验室进行标准化改造,改善实验环境,提高计量检定检测精确度;4.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一方面通过高精尖人才引进渠道招聘部分硕士学历人才,一方面加大现有人员在职培训,提高全体人员素质,加大研究型人才培养,逐渐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研究型、创新型的人才队伍。

  杨凌质量技术检测检验所所长陈峰涛——

  夯实计量基础工作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杨凌示范区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结合这一特点,我们在计量检测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实效。

  农业标准化推广工作是杨凌质监局在示范区工作的重要切入点,计量工作为农业标准化验证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2013年,我所对十余个标准化验证基地以及农产品检验中心的50余台各类计量器具进行了检测,为认证、检验等环节提供了技术保障,推进了农业标准化推广工作。

  农业科技工作是辖区的重点任务,我所为杨凌辖区45家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提供了计量检测服务,为科研单位量值传递和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提供了保障。

  同时我们扎实做好民生计量工作,开展免费检测咨询活动,对辖区内超市、餐饮服务业、集贸市场、医疗机构和配镜行业进行集中检测。为3家企业成功申报省名牌,35个食品企业、15个制药企业、50余家饲料企业通过认证提供了计量检测服务。

  在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还不强,我们的创新意识没有被完全激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事业单位改革是国家在社会领域所进行的重大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为核心,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

  我们也正融入改革浪潮之中,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改革中一是要制定系统完善的规划,需要从总体规划、制定战略的角度,将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统筹考虑,既要着眼发展大局,也要切合实际情况;二是要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最大程度保障工作的有序开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三是要提高资源整合的能力,要跳出资源独占、自我循环的框框,在跨领域、深层次整合资源上抢占先机,形成跨行业、跨地区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共同体。四是要加强自身技术能力建设,不断加强人员和设备能力,增加新的建标项目,增强自给能力。

  为此,我们规划要组建一支作风过硬、技术过强的技术队伍,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在设备、技术以及人员方面的优势,积极争取以精量灌溉等涉农科研项目为主导,带动相关涉农计量项目研究,加强对其他计量相关科研项目的辐射,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建立全国较为先进的集科研、检测、计量咨询服务于一身的综合性计量检测机构,实现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

  近期,结合杨凌示范区经济发展需要,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计量工作能力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原则,建立“开放、竞争、协作”的用人机制;加强内部建设,优化工作流程,做到简明、清晰、准确;提升民生计量、安全计量、能源计量的检测能力;完善管理体系建设,通过推行检定工作检定员负责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薪酬制度等管理制度,建立符合现代化计量事业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发挥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杨凌分站的作用,加快人员培训和项目建设进度,夯实项目建设,更好地为示范区经济发展服务。

  铜川市计量测试所所长郭水良——

  转变观念 加快发展

  铜川市正在加快转型升级,由资源型城市向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城市转型。近几年,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批新兴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连续几年生产总值每年增速在15%左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我们的计量服务能力也在提高。

  具体说,建所53年,我所建立了长、热、力、电、声、化、光7类30套检测标准,检测覆盖40余种量大面广的计量器具。开展医用计量器具检定,开展企业压力表、瓦斯计、报警器等涉及安全保障的计量器具检定,对涉及贸易结算用的汽车衡、计价秤、包装机、出租车计价器、加油机、电能表、燃气表进行检定,每年安排对全市50余家大型超市和食品、纯净水、酒类生产企业的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检。结合铜川重点产业,加强对水泥实验室天平、试验机、温度仪表等计量设备的定期检定,指导企业加强技术改进或查找问题根源,确保水泥检验准确可靠。开展“计量进乡镇、进社区、进医院、进企业”、“推进诚信计量建设和谐城乡”、“计量惠民双十工程”等活动,每年对铜川市王益、印台、耀州、新区的九大集贸市场经营户进行计量免费检定,受益商户2000户以上。对4个区域的30多个小区的居民开展免费检定人体秤和血压计活动。

  计量技术机构承担着诸多任务,政府极为重视,因此在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建议将计量技术机构划为一类事业单位。这是从产业的快速发展急需建立和更新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计量标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创建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的生活环境等方面考虑提出的。

  目前铜川计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标准不足,急需筹建强制检定标准。二是现有部分标准陈旧老化,急需更新强制检定标准。三非强制检定标准需更新和新建的标准达39项,目前实验室面积只有300平方米,与1000平方米的预期差距很大,这些都需要市级财政大力支持。

  再就是要推进人事考评的科学化,做好岗位设置工作,明确了岗位名称、职责任务、任职条件。在年度考核为主的基础上,做好平时考核、聘期考核、专项考核。用考核结果评价职工工作的成效。做好在职人员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专项培训,落实好注册计量师制度。

  加强制度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标准器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实验室管理、绩效管理、财务管理、廉政建设等,逐步形成单位内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运作格局。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积极从事企业生产控制、产品检验、销售环节计量技术手段应用开发,使计量工作更具有创造力。

  项目规划方面,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从民生计量,建立符合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行业特点的计量测试服务平台,建立在线、动态和智能仪器等过程控制测量仪器的量值索源技术和方法3方面考量,铜川实际需要新建或更新的检测标准项目涉及水泥生产建筑检验、煤炭生产检验铝电生产检验、医药食品生产检验、装备制造检验5大类共计39项。其中前3项是铜川支柱产业,后两项是铜川市转型发展项目。

  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加强学历教育,促使职工提升学历,逐步淘汰技术工人,陆续招聘大专以上人员,确保专业技术岗位人员达到全部人员的70%以上;采取各种措施支持鼓励在岗人员参加注册计量师考试,中级以上人员争取取得一级注册计量师资格,其他人员取得二级以上注册计量师资格并注册;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确保每年培训并考试通过,不断提升在职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鼓励在职人员参加研究生和专升本函授学习,提升我所高级技术人才的比例。

  延安市计量测试所所长马瑞轮——

  拓宽服务领域 增强核心竞争力

  作为公益型事业单位,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与国家深化改革的总体格局相适应,延安市计量测试所要从下面3个方面坚持改革创新:

  打造“三支队伍”,完善管理制度。建设一支素质全面、团结求实的班子队伍;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计量专业队伍;建设一支服务到位、执行力强的保障队伍。同时借助下划延安市政府直管的契机,在现有制度基础上,及时调整完善,使考核制度更加科学、执行力度更加有力,提高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

  拓展服务领域,做强公益业务。公益性是我所的本质属性,只有把公益主导业务做大做强,才能获得社会及公众的认可。争取市财政支持,完善包括集贸市场、医疗、交通、民用四表、加油站、液化气充装站六大领域,尤其是民用四表的检定工作,不断增加公益服务品种,开拓新的特色业务。

  加强特色文化建设,提升改革发展动力。需要我们更新观念、打破常规,从文化、技术、服务3个方面创先争优。制定完善《岗位职责》、《工作规范》、《管理细则》等工作制度来加以保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文化机制。

  近几年,我所在省质监局指导下,通过持续完善量值溯源体系、强化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民生计量监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深入开展“关注民生、计量惠民”活动。加大与人民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燃气表首检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医用强检计量器具定期检验工作;提高计量宣传实效。抽调工作人员,深入辖区内各超市、医院、集贸市场等单位,采取悬挂宣传横幅、印刷宣传单、媒体报道等多种形式进行计量宣传;加强矿用安全计量器具管理,与延安市煤炭工业局合作,开展矿用安全计量器具检定工作开展,为煤矿等单位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提高服务保障能力,需要我们做好近期、远期规划。

  我所要力争在3年时间内实现“个、十、百、千”4个目标。即:一个总目标,建成西北领先、全省三佳的市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建成十大科室,在现有7个科室的基础上,平均每年增加一个检定科室,拓宽服务领域。可开展的计量检定项目突破100项,年预算收入超过1000万元。

  同时,按照“急需先上、逐步到位、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的原则,利用1~3年时间,形成结构较为合理的计量检测服务体系,完善量值溯源体系,使计量检定项目满足经济社会和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重点解决石油天然气计量、煤炭资源计量能源效率检测等产业发展中的计量检测瓶颈约束。规划新增水资源、水环境监控和保护、土壤污染监控和保护、环境振动噪声等方面计量检测项目,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提供计量技术支撑。规范检定工作流程,提高检定数据可靠性;完善计量检定数据库信息,建立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明细档案,完善计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和平衡系统;切实提高计量器具的受检率,至2016底,力争我市计量标准、标准物质和量传体系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当然,今年我们要下功夫完成重点工作,为事业发展打好基础。比如, 2014年,我所拟新增医用数字摄影CR/DR系统X射线辐射源透视机、温湿度表、指示表、冷水表、浊度计、球形金属罐容量、液化天然气加气机、一氧化碳报警器、心(脑)电图机等 9个新项。另有液压千斤顶检定装置项目能力建设已上报省局并已通过专家论证。还将全面启动计量检定管理软件系统,全方位实现计量器具信息化管理功能。对计量器具的溯源管理、动态管理,全面提高计量工作的工作效率,保证计量工作的及时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汉中市计量测试所所长张洪彬——

  深化改革 提升能力 服务提质增效

  计量水平直接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提质增效。今年年初,国务院发布了《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之后,陕西省政府出台《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实施意见》,旨在进一步加强陕西省计量基础建设,提高计量技术水平,强化计量监管能力。可见加强计量工作、提升保障水平,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

  汉中市计量测试所自1976年创建,承担了全市范围内强制检定和量值传递工作,为实施计量监督、计量仲裁和行政执法工作提供科学、公正的检测数据。

  特别是近年来,围绕当地政府中心工作强化能力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我所办公和业务处理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和信息化,办公、实验室面积1250平方米,固定资产313万元,专业设备220台套。我所编制43人,在编40人,中、高级职称13人,一级注册计量师1人,二级注册计量师8人。

  目前,建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4项。其中最高计量标准44项,次级计量标准10项,授权检定项目96项、校准项目98项、商品量检测3项(质量、体积、长度)。对社会开展长度、温度、力学、电磁、化学、光学、声学、无线电、电离辐射和九大类近200余种计量仪器的检定、校准及测试工作。

  汉中正在步入多措并举提质增效新阶段,汉中市计量测试所要满足汉中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技术保障,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深挖潜力,增强实力,服务发展。面对我所的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改革的力度:

  构建人才引进机制,形成适应经济发展的人才团队。目前我所的高端人才极为缺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构建人才引进机制,加快高端人才引进,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同时加大对现有人员的能力培训,构建适应计量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

  探索管理新机制,激发员工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目前的管理模式不能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不能形成创先进位的工作热情。因此,从强化内部管理入手,逐渐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做好事业发展规划,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只有能力提升了,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地方经济建设大局中来。因此,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好事业发展规划,着手建立满足需求的计量标准,提升服务把关能力。

  根据实际,近期主要工作一是保稳定,要保证正常的业务工作有序推进,保证量值传递工作的正常开展,保证强制检定工作按周期进行,把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落到实处。

  二是求发展,要把新建项目的服务领域拓展好,我们新建的加气机、可燃气体报警器、千斤顶、电流、电压互感器都还有很大的发展。

  三是办实事,继续推行免费为居民个人检修电表、水表、气表和血压计等关乎民生的计量器具,体现服务社会的本质。

  四是求突破,针对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要在开展科学方法鉴定上有突破。例如,反映比较多的检测车辆超速的计量设备能否精确计量问题,我们正在加紧设置车辆超速检测系统的检定装置,解决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五是讲大局,多与相关部门沟通,形成治理的合力,例如,在雷达测速项目上多与公安部门协调,在可燃气体报警器方面多与消防部门协调。

  今后一段时间,我所将以理化中心、力学中心、长度流量中心和电学中心为主要业务支撑,完善汉中的量传体系,建立100项计量标准,具有为全市7305户企业90%的在用计量器具提供检定、校准、检测服务的能力,满足汉中经济发展和法制计量监管的需求。

  商洛市计量测试所党支部书记王 理——

  扩大合作交流 服务经济发展

  商洛市计量测试所成立于1986年,当初称为商洛地区计量测试所,2000年进行了更名。主要承担全市计量量值传递,定量包装产品计量监督检测,部分强制检定和法管计量器具的检定职责和工作任务。目前已发展为拥有仪器设备118台(套),固定资产总额281万元(2012年一年增加77万元),2008年正式通过省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并获得授权。目前共建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9项,可开展全市57项80余种计量器具的检定、校准和商品净含量检测检验任务。

  陕西质监系统体制调整之后,根据商洛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要求,商洛市质监局结合现状,提出了技术机构“要充分依托省局的技术资源优势,帮带发展,借力强推”的指导思想,成立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商洛工作站。这一想法得到陕西省质监局充分肯定,得到商洛市政府的积极推动,省计量院大力支持、有力配合,决定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诚实守信、共同发展”的原则进行合作。

  商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管副市长曹博慧参加认为,计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进行物质生产、贸易交换与科学研究的一切部门和领域都离不开计量。而这个学科建设发展既要有应有的科学平台,也要有足够的人才支撑,更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商洛工作站的成立对商洛计量工作的发展是个大好事,更是一次有力推动。要求我们要全力以赴,依托省计量院的强大技术力量和人才优势,积极探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举措,为推动商洛经济健康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今后一段时间,商洛市计量测试所和省计量院将在资源开发、体系运行、科研立项、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开展合作,确保量值传递准确、计量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充分发挥好计量在经济建设中的有效作用。

  但是,针对现状我们分析,计量资源配置不尽合理,重复建设形成的资源浪费和由此带来的弊端日益突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使计量技术机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已是我们目前的重点课题,针对商洛实际,我们着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加强自身技术装备改造,适应市场发展要求。市级计量技术机构由于长期处于经费不足的处境,计量标准水平严重滞后于当地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计量检测要依靠先进的设备改变传统的计量方式,必须要以科研为依托,必须加快检测设备更新改造的步伐,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加强人才培训,提升队伍素质。 现在体制存在用人机制僵化的现象,严重制约人才的稳定和发展。计量技术人员常年在低档次的设备和低技术含量的项目中从事简单重复的技术劳动,没有创新的技术氛围,学术带头人才匮乏,要引进高水平、高学历的人才,形成一支经验丰富、检测水平高、专业覆盖面广、年龄结构合理的检测队伍,使职工的整体素质随着计量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开拓特色服务项目,增强技术实力。一是依托陕西省计量研究院商洛工作站这个平台,把本行政区域内用户要检定(校准)的高、精、难测量的设备 “一个窗口”承接下来进行分类集中,统一送检或邀检,节约服务对象的时间和费用,满足市场各种用户检定(校准)要求。二是通过软件管理建好计量设备台账,摸清底子,编制好检定周期,把计量管理工作落实到检测一线,同时与各县计量技术机构明确责任和义务。

  改进工作机制,树立服务先行理念。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等、靠、要、用户上门要服务为积极申请政府大力支持,自筹、自建,单位企业共建等形式,做到用户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主动上门服务,完成检测、校准工作任务。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