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良重出江湖想重新做农民
- 发布时间:2014-12-22 04:35:59 来源: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作为浙江知名的民营企业,海亮集团去年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33位,民营企业第16位,成为我省第四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企业。而作为集团的掌门人,近几年冯海良几乎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不但辞去了集团和下属子公司的董事长职务,而且极少在媒体上露面。
不过,近日,作为海亮集团董事局主席的冯海良又重新出现在媒体面前,并高调宣布进军现代农业。那么,这几年,冯海良一直在忙啥?他对公司的业务真的如外界所传的那样不闻不问吗?为此,钱江晚报记者特地对他进行了采访。
主要精力放在农业上
最向往重新做“农民”
海亮集团下属的海亮股份是一家中小板上市公司,2008年初上市。但听海亮股份的不少员工讲,他们从来没有在公司见过冯海良。海亮集团设在上海的海亮地产总部,成立以来冯海良也从来没有去过,直到去年10月份才去了一趟。
“我现在80%的精力放在农业上,我是做农业出身,现在最向往的是重新做‘农民’。”冯海良半开玩笑地说,“至于集团的其它业务,我现在很少去管。像海亮股份、海亮地产,这几年都发展很好,不用我去干预。我的理念是: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做。”
海亮集团目前拥有有色金属、教育、节能环保、农业、地产五大板块业务,以及起步不久的金融板块业务。这几个板块的负责人,都是各个行业的专家、精英,有的曾是其它上市公司的高管或中层管理人员,最年轻的一位还是“80后”女性。“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人才,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做大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冯海良说。
冯海良从2011年开始有了搞农业的想法。“最初只是想解决海亮教育集团1.6万中小学生和教师的食品安全问题,准备在诸暨找1000亩土地自己养猪、种蔬菜。后来请了浙江大学的4个教授,一起探讨怎么做这1000亩基地,聊了半天,我感觉这个产业很大,搞好了不但能为企业发展做贡献,还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从2011年10月份开始,冯海良先后邀请了100多位农业线的专家到诸暨店口,这些专家涉及蔬菜、水果、禽畜、水产等方方面面。时至今日,海亮农业已在全国各地寻找、建立了30个优质农业区域基地,其中16个已正式投入生产,有8个基地年底前就能向市场供应自己生产的农产品。这些基地,在土质、水质、空气质量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绝对不允许土壤重金属超标或者存在化学污染。而冯海良最初想找地的诸暨,至今还没有找到一块符合要求的耕地。
搞现代农业风险很大
最高门槛不是资金是诚信
从最初的设计方案到寻找基地、网罗人才,海亮集团真正在农业方面的投入是最近一年多时间,今年的投入金额达到近30亿元。集团计划2015年投入120亿元到150亿元,包括120万亩生态种植基地、耕地、山林,220万亩生态禽畜水产养殖基地。到2020年,累计投资达到350亿到450亿元。
冯海良承认,搞现代农业风险很大,一是现在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二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无论哪一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前功尽弃。最主要的根源,他认为是没有一个拥有全产业链的食品品牌。所以,海亮农业准备把自己打造成一家集科研、种植、养殖、加工、物流配送和销售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全产业链企业。为此海亮农业专门成立了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明康汇健康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冯海良亲自挂帅,担任这两家公司的董事长。
也就是说,今后海亮农业供应的蔬菜、水果、鱼、肉等农产品,种苗自己培育,自己种植、养殖后再自己统一加工,自己统一配送,并在自己开设的直营店和线上平台销售,其它渠道一律不供应。此外,所有的基地生产和加工、物流等环节全部纳入公司统一的物联网系统,各个基地的温度、湿度、光照,动植物的生存状况,通过物联网系统可了解得一清二楚,做到全程可控。
冯海良认为,搞现代农业最高的门槛不是资金,而是诚信。“现在国内大的企业,能拿出一二百亿甚至几百亿元搞农业的很多,但成功的只是极少数。‘明康汇’要取得成功,最关键要创出自己的品牌,没有品牌的企业是不可持续的,而要创建品牌、支撑品牌,最关键的是诚信。”
所以,海亮农业格外重视诚信体系。冯海良还在众多媒体面前,为海亮农业的员工专门召开了一次诚信大会。“比方说,消费者扫一扫农产品上的二维码,就可以通过我们的自产农产品追溯系统,知道农业种植中最后一次使用农药的品名、用药时间和农药安全间隔天数,知道土猪土鸡的品种、饲养天数、最后一次使用兽药的品名、用药时间和兽药的休药期等。”
员工如果有不诚信行为或对严重违背诚信行为知情不报的,除了调岗、降职降薪及赔偿外,还将在官网上曝光,严重的曝光一年以上。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