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7日 星期五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观经济大势 要用“大逻辑”

  • 发布时间:2014-12-17 05:31:30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有人说,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又像是一篇系统阐述当代中国经济的经济学专论。的确,文件从消费、投资、出口、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市场竞争、资源环境、经济风险及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九个方面,也就是经济要素的方方面面,详尽阐明了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的趋势、特征和规律变化。

  没有回避问题,没有溢美辞藻,用历史的、辩证的、专业的视角,如同转动“经济魔方”,对需求、供给、风险、调控等各个方面一一总结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这个结论,既符合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又符合经济规律,展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要围绕新常态这个总特征来认识和把握,这就是当代中国经济的“大逻辑”。只有沿着这个“大逻辑”,才能准确把握中国的经济走势、政策脉络、发展方向。

  有了这个“大逻辑”,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一些看似“纠结”的问题“豁然开朗”。

  比如,经济增速问题。我们的判断是,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空间。近两年中国经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保持了7.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近30%。因此,对西方一些利益机构借中国经济有所减速而唱衰中国,我们自己要清醒,要有定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一天,在A股再次徘徊到3000点之际,某国际著名投行“适时”抛出预测报告,称从2016年开始印度实际GDP增速将开始超过中国,暗示中国经济前景不佳。这不禁让人想起4年前A股从3000点一路狂泻之际,还是这家投行,也曾经出具两份“阴阳”报告,一边称看好中国经济,一边让其客户卖出中国公司股票,既唱衰又捧杀,当然是利益使然。中国经济总量基数已经很高,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了一个土耳其,人均收入是印度的3倍。在这个基础上,即使是中高速,就是说7.5%左右,其总体规模和绝对值也是可观的。

  比如,经济风险问题。经济风险问题也一直是被国际机构拿来“说事”的由头。我们的判断是,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这个客观判断说明,一方面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风险的存在,产能过剩、房地产投资减速等,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们对风险总体可控有信心,尽在掌握之中,原则是严控增量、区别对待、分类施策、逐步化解。

  比如,政策刺激问题。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总有一种声音在喊着要“刺激”。我们的判断是,现阶段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必须挖掘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这个判断至少有三层意思,一是应保持定力,不宜采取全面刺激政策,不能搞“撒胡椒面”式的刺激经济方法;二是要注重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三是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

  再比如,新增长点的问题。有些企业经营困难,不知往哪里转型,不知如何发现新增长点。我们的判断是,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要在市场上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要通过市场机制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如: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提供保证质量安全的产品、能激活需求的产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等。

  百岁经济学大师罗纳德·H·科斯2012年在一篇文章中说,“中国的经济转型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刚登上历史大舞台。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今后的漫长岁月里,中国经济一定以我们今天无法预测的方式继续发展和演变。”

  如今,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并按照“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大逻辑”继续发展和演变着。“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办好”、“希望大家日子都过得殷实”,这正是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