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中学”学生动辄上万 是否违背教育本义
- 发布时间:2014-10-28 01:30:49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文·陈弘毅 张华迎 吕福明
■将新闻进行到底
一个班级上百人,一个年级动辄三四十个班级,全校上万名学生……这说的可不是大学,而是不少地方都存在的“超级中学”的现状。
一边是家长们和学生们“趋之若鹜”往里挤,一边是学者和社会舆论“口诛笔伐”,以衡水中学等为代表的“超级中学”,到底是屡创高考神话的“行业标杆”,还是反素质教育的“高分工厂”?
一些“超级中学”老师上课得用扩音器
“我们学校很多超级大班,每个班级超100人,老师上课得用扩音器。”“每年,奔赴高考考场的车辆拥堵了整条街道。”“衡水中学高考9人进入河北省文科前10名,6人进入河北省理科前10名,67人进入河北省文科前100名,51人进入河北省理科前100名……”近日,一条“吐槽”超级中学的帖子引发网友热议。
【学生“超级多”】以安徽六安的毛坦厂中学为例,有人曾把该校学生数与北京大学本科在校生人数进行对比,发现前者竟然比后者多出近千人。网友直呼“中学在校生规模动辄上万,让大学情何以堪。”
【教师“超级多”】记者盘点发现,这些学校分布在大江南北,一般都垄断了当地的优质教育资源。学生文化课成绩拔尖,艺体成绩优秀,升学率高,使得超级中学产生了更强的“集聚效应”,自然吸引来更多的优质生源和教学资源。在“马太效应”下,许多普通学校的生源、教学资源在超级中学的光环之外愈加黯淡。
【学校“超级挤”】生源与教学资源的垄断让“超级中学”的门槛也“超级”高,然而也吸引了不少考生和家长“踏破铁鞋”,想尽各种办法挤进学校。据沈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透露,身边有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当地的一所“超级中学”,前前后后择校找关系花了12万元。
“超级中学”是否违背了教育本义?
中学规模越来越臃肿,究竟怎么看?一方面,有家长和专家认为它们有效满足了民众渴望优质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有教育专家直指“超级中学”已经越来越背离了学校的本义,而像一个批量生产的“现代工厂”。
上述沈阳的家长告诉记者:“我的孩子今年初三,在辽宁省一所重点初中,学校连续20多年在当地中考成绩第一,被全省前三名高中录取的人数更是遥遥领先。孩子所在班级共50人,全年级26个班级,整个年级约1300人。虽然不让开设重点班,但‘重点校’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
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水涛认为,现存的教育制度本身就存在地域、学校间的资源分配不均,而这种现象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消除。他说:“衡水中学在现有的高考制度下有出色的发挥。应该说,这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
“不过,‘超级中学’学生数太多,虽然师资力量配备完善,但学生生活、学习、活动空间受到限制。例如,有些地方学校不同年级还得分批课间活动。”沈阳某超级中学一位教师说。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张新平认为:“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和名牌中学之所以对规模办学和集团化办学乐此不疲,学校巨型化问题日趋严重,首因在于政府推动,次因在于名校逐利。”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把教育经费重点投向一两所中学,而其他中学的办学被漠视,侵犯了平等的受教育权。但很多老百姓接受了这种现象,还想方设法往里挤,这是长期以来教育权利意识淡薄导致的教育评价错位。
中学规模到底多大才合适?
教育专家认为,“超级中学”背后折射的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以及行政干预和片面追求政绩的做法。减少行政干预,改变教育经费投入“嫌贫爱富”的不公平现象,还权于教,让每所学校根据自身的特色自由发展,才是教育的正途。
熊丙奇说:“‘学校规模越大,学生越多,学校名气就会越大’其实是一个误区。许多世界有名的中小学,其实少有‘巨无霸、托拉斯’类型的。‘超级中学’光环下,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发展的生态平衡是被破坏了的。”
张新平认为,每位学生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分享优质教育资源,但这种优质教育需求与规模办学和巨型学校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中小学在组织性质与管理方式上不同于大学,中小学规模超大,会导致学校组织目标的模糊,学校规模效益也会随之下降。
一些教育专家说,如果把学校看做生产标准件的车间,或是实施军事化管理的军营,自然是规模越大实力越强。但学校既不是车间,也不是军营,学校和班级的规模,要以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思想变化等情况能做到了如指掌为宜。(据新华社)
——一家之言——
莫让“超级中学”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一个班级上百人,一个年级动辄三四十个班级,全校上万名学生……这说的可不是大学,而是不少地方都存在的“超级中学”的现状。一边是家长们和学生们“趋之若鹜”往里挤,一边是学者和社会舆论“口诛笔伐”,以衡水中学等为代表的“超级中学”,到底是屡创高考神话的“行业标杆”,还是反素质教育的“高分工厂”?
学生“超级多”,教师“超级多”,学校“超级挤”……超级中学除了拥有“超级升学率”之外,规模却越来越臃肿,像一个批量生产的“现代工厂”。外界对于“衡中现象”褒贬不一,孰对孰错暂且放下不提。在当下教育改革的探索阶段,我们似乎更应当弄明白,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社会到底需要怎样的人才?
如果仅以高考成绩论英雄,而不在乎以怎样的方式赢得高考,那么以衡中为代表的超级中学无疑是可以被判定为“好学校”。在教育资源不平衡的背景下,它有效满足了民众渴望优质教育的需求。衡水中学的教育模式是“激情教育”:“两眼一睁,开始竞争”,学生从争起床速度、争宿舍卫生、争操场列队、争早操队列是否整齐矫健、争口号是否响亮、争精神风貌是否朝气蓬勃,到争谁先到教室、争谁先进入学习状态、争谁的学习效率高、争谁的学习习惯好……高压力和高强度下培育学生的竞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斗志和对名校的渴望。但俗话说,凡事过犹不及,这种模式下的竞争与激励,很难保证不会造成另一种意义上的病态与极端。在赢得高考之后,我们更需要考虑,孩子的未来能否健康地成长和成才;他们能否顺利地适应社会,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我们的下一代能否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脊梁……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需要更多考虑进去的因素。在这个高考成为唯一的“上升通道”的背景下,超级中学的出现似乎顺理成章,但长此以往,不但会造成教育资源的两极分化,更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拓和发展。
因此,要杜绝“超级中学”与“素质教育”分道扬镳的现象,我们不仅要在问题上下工夫,更要在长远处着眼,完善相应制度,采取措施减少行政干预,优化教育经费投入,均衡教育资源。虽然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但我们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一定会在全国各处盛开素质教育之花,并取得累累硕果。(刘霄鹤)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