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丰子恺的“日月楼”关闭看名人故居保护
- 发布时间:2014-10-25 01:29:58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玉渊杂谭
最近,位于上海某处的丰子恺故居闭门谢客的消息引起广大粉丝们的惋惜和不满,名人故居保护的尴尬也再次令人深思。
据报道,丰老曾在这栋他命名为“日月楼”的三层小楼里居住21年之久,文革期间,造反派强占一楼,居住在二三楼的丰老子女们后来通过置换离开了这处“伤心之地”。此后,小楼逐渐成了大杂楼。幸运的是,2009年,丰老后人用350万元自行回购了二层三层,并免费开放至今,但一楼据说则因为价格过高而作罢。
4年以来,小楼成为了上海一道人文风景,但参观人流也给一楼住户的生活带来了干扰,终起矛盾导致暂时关闭。
丰子恺是广受人们喜爱和尊重的文化名家,丰家后人自行回购并免费开放的举动,相当于用私人的力量办了公家的事,为文化传承做出了贡献,很令人感动。但是,如果因此就产生感情偏向,对一楼住户加以指责,对这一再次体现出丰家开明处世的“关张”之举心怀不满,就有些简单粗暴。
不谈城市开发对土地的掠夺,不谈保护意识的淡薄,名人故居保护身上至少有若干个问题缠绕其中。首先就是无法可依,名人故居只要不被认定为文物,就无权对外人进行保护上的约束,甚而相关部门也没有必然的保护义务和责任。
第二个大问题就是类似丰老故居这样复杂的产权关系。丰家后人当年通过置换离开,严格意义上已经不具有该楼的产权。一楼现有的三户住户,也早已不是1970年代的原住户,又有什么人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包容楼上的开放呢?常人和名人一样,都有自己的尊严和权益边界,当年丰子恺如果能拥有一个普通住户的尊严,又何至于有今天这样的局面!
第三个问题,怕就是资金了。丰家已自行回购二三楼,但对一楼有心无力,而政府部门又因为第一条所述,没有这样的义务,换句话也可以说,也不大具有这样的能力。
历史留下了遗憾,却不能倒退。坐而论道十分容易,文化保护、文物保护,背后无法,手中无“金”,只能是用来挥洒感情的美好心愿而已。对于丰子恺故居,似乎只要搞定了被一些人称为“钉子户”的一楼住户就可以解决,但这是短视的。“钉子户”难道不也是一个弱者?
要想让名人故居保护逐渐“正常化”,我们应该将思维更多地调向“想办法”,而不是“发牢骚”。早日出台对名人故居的保护法律法规,在管理之法上多动动脑筋,转换思维,创创新才是正途。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