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29日 星期三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自贸区改革要协同”

  • 发布时间:2014-10-23 22:30:38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吴力  责任编辑:罗伯特

  “如果这些措施都落实到位了,企业融资、资金跨境流通等很多问题就可以基本解决。”说这话的是肖林,他指着一份自贸区新政策清单接受国际商报记者专访。肖林是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较早关注和研究自贸区话题的国内学者。

  一年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启动,肖林表示,一年来自贸区建立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实行了贸易监管制度创新,推动了金融创新和开放,建立了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一年来的改革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在全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具有标杆意义。

  不过,国际商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不少自贸区企业反映了融资仍难、查验仓储费用高等诸多具体问题,觉得改革“不解渴”。“当前,改革还存在新制度之间的衔接不够,影响了政策落地的效率,在操作层面尚未综合发挥效益,造成了不解渴的现象。”对于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肖林表示,当前自贸区改革需要加速,关键就是做好协同。“自贸区的改革和30年前不一样,改革需要更大的勇气去推动。”肖林表示,30年前的改革,没有太多的规章法律和既得利益集团束缚,最需要做的就是解放思想,而现在的改革则需要突破旧有的格局,需要更多的协同。“制度设计要多听听企业的需求,推动企业贸易投资便利化。”肖林表示,自贸区的改革要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国际规范接轨,敢于突破陈规束缚,不断向市场释放开放和改革的新举措,做好法律法规与改革实际相协同。“有些政策即便放开了,配套政策跟不上也是没有需求的,最终形成政策落不了地的局面。”肖林指出,各部门在政策推进上需要协同。比如虽然中国人民银行推出金融改革举措,提供了人民币投融资汇兑便利、个人跨境海外投资等政策,但如果投资交易不够开放,实际产生的业务需求受阻,导致目前跨境资本流动等方面的政策难有大突破。“负面清单还可以继续缩短,缩短至100条以内。”肖林指出,自贸区改革要与国际相协同,根据国际经验,完全可以提高开放度,最后都可以通过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进行托底。

  肖林指出,目前自贸区的“负面清单”与中美、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联动不够,在开放程度、与国际通行规则衔接等方面还需要加快推进力度,“甚至在文本格式上也没实现和国际接轨。”而且,服务业试点开放水平仍然比较低,管理措施的透明度也有待提升,比如少用“等”字。

  自贸区内与自贸区外要相协同。肖林继续举例说,自贸区金融开放下一步面临的困难很多是受地域限制,比如汇率市场化,一旦放开,即便通过分账核算等办法隔离,也难以完全消除对内地的冲击,“对已经入驻的银行来说,受自贸区体量小的限制,银行改造系统成本高,影响了积极性。”为此,肖林建议允许功能扩区,在其他地区展开第二次试验,实现自贸区内与自贸区外改革试验的协调。

  “目前,中央各部委都在积极支持自贸区建设,但由于缺乏统一协调机制等原因,客观上也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肖林认为,实现这些协同的突破口,在于中央与地方的联动和协同。“如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海关监管走在了前面,可以实现有效监管,但相关税收政策不完善,导致实际货物状态分类监管难实现。”

  “关键是要扩大中央授权,建立更强有力的协调机构,统一推进改革。”肖林强调说,改革是系统性的、全面的、深度的,开放涉及国家大的开放,需要统一协调。而且,在国际上,自贸园区的建设也都是由中央统一的机构来规划和推动。

  “对自贸区的评价为时尚早,关键是要加快扎实推进改革步伐,自贸区大有前途和作为。”正如肖林在今年6月出版的《国家试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设计》一书中写道:立足主动顺应新格局、主动对接新规则、主动塑造新红利、主动承担新使命的战略要求,上海自贸区将成为中国开放型经济升级的引领区,成为中国深耕亚太战略的先导区,成为我国保税区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