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樱桃撑起的产业转型路
- 发布时间:2014-10-13 01:29:42 来源:贵阳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核心提示
进入9月,乌当区下坝镇谷金村村支书王永国正在统计村子里有意向发展樱桃产业的村民,“初步预计,年底村子里将新增150亩的樱桃种植面积。”而截至今年底,下坝樱桃园也将在年初15000亩的基础上扩大到20000亩。
从12年前引入樱桃树,到现在变成省级万亩樱桃产业示范园区,依托产业规模的扩大和营销模式的转变,下坝镇从一个传统农业乡镇成功转型为贵州知名的樱桃生产基地。
然而,农户们并没有沉浸在享受樱桃产业带来红利的兴奋之中,丰富水果品种、完善产业链,下坝镇正学着“把鸡蛋放在更多的篮子里”。
规模化
带来产业优势
近日,走进乌当区下坝镇,马百路两侧连绵铺展的都是樱桃树林。下坝镇农业办工作人员胡秉胜说道,“下坝樱桃园的面积已经有了16000亩,从最初的500亩发展到今天的万余亩,整整走过了12年。”
12年前的下坝镇还是一个人均收入只有1000余元的传统农业乡镇。在该镇最为贫困的岩山村拐鲊、翁簸两个村民组,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语,“嫁个媳妇,打副磨子当陪嫁。”由于山坡地多、水田少,打副磨子吃包谷饭,成为那个年代的当地人最为典型的生活方式。
脱贫,成为推动当地村民谋求产业转型的最大动力,而最为贫困的拐鲊、翁簸村民组也最早在下坝镇开始了樱桃种植的尝试。
200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出了新的补偿标准,每退耕还林一亩土地,政府将给予300斤粮和20元管护费的补助。“当时就想,反正在坡地上种包谷也换不了几个钱,不如改种果树拿补偿款。”时任岩山村村支书的鲍青红这样说。
在拐鲊、翁簸村民组,与鲍青红抱有同样想法的村民有100余户。那一年,总面积达500亩的退耕还林申请呈递到乌当区农业局。第二年,乌当区农业局把从山东引进的500亩黑珍珠樱桃树苗,免费派发给村民。
“村民的无心之举,让当时苦苦寻求产业转型的下坝镇政府看到了机会。”胡秉胜点出当时下坝镇的想法。
抱着把岩山村打造为樱桃产业试验基地的心态,当时的下坝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协调资金无偿为樱桃种植户提供肥料,并邀请农技人员免费为农户做种植技术的培训。到2005年,岩山村拐鲊、翁簸两个村民组,通过种植樱桃每亩获取的收益,已是传统农业产业结构下每亩收益的两倍以上。
借助种植户的示范效应,下坝镇政府开始把樱桃种植产业向辖区的喇坪、谷坝等村延伸。
“从2005年到现在,下坝乡政府共协调资金1300余万元,用于购买樱桃苗木、肥料和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向全乡的农户推广樱桃种植产业。”胡秉胜说。
直至2009年万亩樱桃园建设口号的提出,下坝镇掀起了樱桃种植的高潮,并直接奠定了下坝樱桃产业的规模优势。如今,下坝樱桃每至成熟时节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并成为一张贵阳市的产业名片。
会吆喝
突破销售困局
今年4月底5月初,在下坝樱桃成熟的10天时间里,从下坝镇街道通往岩山村的道路上,又一次拥满了前往园区采摘樱桃的私家车。
然而,在鲍青红的记忆中,下坝500亩樱桃第一次成熟时,面临的却是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
2004年,岩山村的500亩樱桃首次挂果成熟,当时一亩樱桃树结出的果实在400斤左右。鲍青红家的5亩樱桃树也结了近2000斤红艳艳的黑珍珠樱桃。
由于规模小,市场认知度不高,当年几乎没有市民知道在下坝镇存在这样一个樱桃园。
那一年,鲍青红天不亮就起床摘下满满的一担樱桃,乘坐中巴车到新添寨沿街叫卖。“两块五一斤,愣是卖不动。”鲍青红说,“经常是上午送到城区的樱桃,到下午回家时还剩一半。”
500亩樱桃近半数烂在枝头,下坝樱桃在走向市场的第一个回合就铩羽而归。丰产不丰收,让第一批樱桃种植户们萌生退意。“当时有十几个种植户已经卷起铺盖,打算外出打工。”这让身为村支书的鲍青红十分头疼。
面对销售僵局,下坝镇政府同样着急。
“成熟的岩山樱桃色泽红艳、肉厚汁多,品质属上乘,之所以没有给农户带来太多的收益,主要是销售市场没打开,如果找到合适的销售渠道,下坝发展樱桃产业将会大有可为。”胡秉胜说。
从2005年开始,下坝镇把扩大岩山樱桃知名度、打开销售市场作为扶持当地樱桃产业发展的主要手段。那一年的樱桃成熟时节,下坝镇先是邀请了6家贵阳市级媒体前往岩山村召开樱桃发布会,随后组织当地樱桃种植大户举办樱桃品质评介会,请在场的游客做评委。借助媒体的力量和游客的口耳相传,2005年岩山樱桃的品牌效应被迅速放大,并由此在下坝镇掀起了第一波樱桃采摘游热潮。
对于当年的火爆场景,鲍青红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樱桃成熟的10天时间里,村子里的一户农家乐,每天要接待60桌的游客。”
2005年,与前一年相比产量翻了一番的岩山樱桃,价格攀升到8块钱一斤依然被游客抢购一空。直到2007年,随着越来越多的采摘游客的到来,堵车成为下坝镇的一道“特殊景观”。
“2007年是第一次在樱桃成熟时发生堵车事件,游客组成的车队沿着宽度勉强容纳两辆小汽车的山间公路,从岩山村一直堵到下坝镇街道,足足有13公里长。”胡秉胜说。
借助营销模式的创新,岩山樱桃初步确立了“采摘——销售”的产业模式,并在每年掀起火热的樱桃采摘游。
“虽然下坝樱桃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意识到,品种的单一已逐渐成为全镇产业发展的软肋。”胡秉胜说。
在下坝镇的万亩樱桃园中,几乎全部是成熟期集中在4月底5月初的黑珍珠品种。由于采摘期只有10天,集中而至的采摘游车队让当地的交通不堪重负。
丰富樱桃品种、延长成熟期,以此分散采摘客流量,成为下坝镇政府在打造樱桃产业示范园区时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
其实早在2006年,岩山村的村民就已经在樱桃品种的多元化种植上做出过自己的尝试——在该村的枧槽坝村民组,引入了500亩成熟期较黑珍珠晚半个月的车厘子。
出乎当地村民意料的是,引种的这500亩车厘子并没有产生任何经济效益。由于岩山村的海拔高度不足以满足车厘子的生长需求,种下的果树长势良好却结不出果实。三年后,当地村民被迫砍掉车厘子重新栽种上黑珍珠。
樱桃品种多元化试种的初次失败,让当时的下坝乡政府和樱桃种植户意识到,对下坝樱桃产业的发展需做一个系统科学的规划。
这一想法在2013年得到落实,这一年,下坝镇启动了宋家坝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这个面积达400余亩的园区是一个新品种培育中心,依托贵阳市农业试验中心技术专家的指导,园区正在培育的樱桃品种多达50余种。
在示范园区科研试验站站长杨勇顺看来,园区内培育的许多樱桃品种,可以在下坝的自然环境下大规模种植。“比如早红宝石的成熟期要早黑珍珠5天左右,短枝大果的成熟期则晚黑珍珠5天左右,仅仅引入这两个品种就能把下坝樱桃的成熟期延长10天。”
此外,与单纯围绕樱桃品种多元化发展相补充的,是一个更为宏观的大农业产业链构想的逐步出笼,那就是打造以樱桃为主的多品种、多季节水果基地。
在下坝镇的这个构想中,到2015年将在辖区谷庚、谷金、新桃等村子发展5000亩的清脆李种植产业,在谷定、谷坝等村子发展2000亩的石榴种植产业。“结合谷坝、喇坪等村子已经初具规模的香细菜种植产业,届时下坝镇将形成集精品水果种植基地、高标准蔬菜基地和农业观光旅游基地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化农业乡镇。”胡秉胜说。
本报记者 付奇/文
冉婧宇/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