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理财更要防陷阱
- 发布时间:2014-09-29 05:34:34 来源: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时下,市场上各种理财产品五花八门,消费者热情高涨,其中不乏老年人的身影。然而,在理财过程中,老年人最容易受伤,生活中常见老年人拿出积蓄 “投资理财”却被“算计”的案例。为此,理财专家提醒,消费者应增强参与投资理财的风险意识,特别是老年人,理财更应“稳”字当先,吃馅饼更要防陷阱。
原本想买收益高一点的产品,没想到却掉入 “存单变保单”的陷阱。63岁的省城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去年底,她拿5万元现金去银行存定期,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她,定期存款收益很低,可以考虑买点理财产品,并介绍了几款。王女士被“高收益”诱惑动了心,将5万元现金全部购买了理财产品。过了一段时间,女儿、女婿回家探亲,王女士提起购买理财产品的事,女儿看过交易凭据后才发现,妈妈买的根本不是银行理财产品,而是一家保险公司的10年期保险。
“通常情况下,老年人一般都小有积蓄,又缺乏收入渠道,再加上对理财不了解,缺少风险意识,很容易被迷惑。”省交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王女士虽然被“忽悠”,但至少买的是正规的保险产品,而现实中,金融行骗手段不断翻新,骗子防不胜防,常有老年人陷入非法金融活动的陷阱。
这位负责人介绍,不法分子常以发送小礼品、请吃饭等小恩小惠作诱饵,并承诺以奖励、积分返利等形式给予高额回报。起初还能按时足额兑现,一些老年人因此深信不疑,不断追加投资,这些钱就被用来兑付先前投资者的本息,等达到一定规模后,不法分子转移资金,携款潜逃。还有一种常见形式是非法集资披上貌似合法的“外衣”行骗,不法分子能出具完备的工商、税务等手续,租用豪华场地充门面,骗取信任,然后从事非法金融活动,进行违规融资性宣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放贷等,甚至采取发展“下线”的奖励措施,鼓励老年人带新人参与,一旦投资失败或资金链断裂,投资者将血本无归。
即使是正规的金融机构发行理财产品也存在问题。最常见的是风险提示不足,许多理财产品的介绍说明中没有醒目、通俗的提示说明此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其次,销售中过分强调“预期收益率”,容易误导投资者以为真的能赚那么多。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也容易导致盲目购买,目前,许多理财产品透明度较低,在具体投资方向、对象以及运行状态等方面信息披露严重不足。大多数投资者往往基于对银行的信任而购买理财产品,很难对产品的缺陷或合理性做出专业的判断。有的理财经理为完成任务,容易夸大收益,隐藏风险,使投资者盲目购买。
“理财本身就是收益与风险的合体,馅饼和陷阱同时存在很正常。如何区别二者,关键在于能抵得住诱惑。”山西金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付承荣认为,首先要端正心态,理财不是投机,更不是赌博,希望一夜暴富不现实。同时,要有一定的理财知识,了解理财产品的性质、所处的行业动态、资金流向及风险控制等。老年人理财,要尽量选择正规金融机构,选择国债、货币型基金等稳健型理财产品,切勿盲目跟风,在看不准、摸不透的情况下不出手。不要把全部资金投入理财产品中,应留存一定比例的应急资金以备不时之需。
本报记者 张 婷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