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扎根历史,立足当下,观照未来

  • 发布时间:2014-09-29 00:33:0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10年前余世存出版了一部为众人称道的《非常道》。《非常道》文字简洁,剪辑精妙,无论茶余饭后,还是案前床头,都能做到让人手不释卷。余世存就是以这部书为世人所瞩目。其新著《人间世》新近出版,余世存更是在这部书中从精神的角度,给人以希望和疗愈,说明人活着总要有点精神。

  《人间世》,是一本有趣的人情世象笔记,记录了作者对自我、他人和世界的思考与感悟。书中,余世存试图对世道人心做出“总体性解释”的观察思考,其中既有时代社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命题,又有日常生活细小的饮食男女话题,是汉语对精神的关注、抵达和成全,是精神对庸常的安顿、命名和超越。余世存扎根历史,立足当下,目的是为了观照未来,让我们的人生过得更美好。阅读中,感到这是一部沉淀多年的力作,通俗易懂的文字,处处散发着思想之美与人文情怀。

  《人间世》写作方式比较奇特,是微博时代产物,是碎片式写作。余世存每天会写半个小时的微博,有的是读书笔记,有的是尼采式短章,锱铢积累,才有了《人间世》。从《非常道》到《人间世》,是个漫长的过程。《非常道》是辑录古今中外思想者的言论,纂成一书,以标志人类精神的辽阔,而《人间世》则是自造,感时伤世,直指当下。如果说两者的相通,即启蒙精神一以贯之,如果说两者不同,则前者有青年式的果决与鲜明,而后者已入中年的平和与达观,开始用中庸的眼光来打量我们的生活,它的关怀更大了一点。

  余世存犀利地指出当代精神状况的问题。比如,大学亟须找回精神。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应该是树立公民人格,这跟大学精神是相通的。可惜,今天大学成了商人扎堆的地方,成了项目、商业勾兑的地方,这就让大学变味了,不再是一块净土,而是被一个非常低俗的、伪劣的市场所绑架。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状况,就是一种社会的公共空间。最近十年,它消退得很惨,特别是最近两年,基本溃不成军。“如果一定要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我愿意借用年轻人的话来表示:三观尽毁,节操碎了一地。”

  余世存重视当下与世界的差距。他认为值得反思的是,当代知识人,包括新文化“五四运动”的那批人,并没有站在一个知识的制高点去分析、观察、批评社会。在这个状况下,我们写文章或做结论特别容易时过境迁,所以中国人经常会说“悔其少作”。“一个社会病变成一沟死水,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其头脑的乡愿、犬儒。久而久之,它已经无力自救,难以给自己做什么手术。”当我们真正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观念时,才有资质做别人的老师,为别人提供精神食粮、知识食粮,否则,只是二传手,是别人头脑的东西,用别人的头脑武装了自己,不是自己的头脑。

  余世存还发现,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可以采用与时间、空间方位相对应的说法来解释。比如我们熟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可用此来解释。他举例,在一些解读方式中会将之视作单线演进的过程,但这实际上是一个封闭、圆满的过程。如“身”可视为处在东方,也可视为具有春天的特征,需从个人出发,进而才能“齐家”;顺延思考,“家”则代表了夏天,空间上则指代南方,具有安宁、温暖的含义,“由此解释下来,这四者便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缺一不可,少了一方便是损毁。”读之,一种新鲜感油然而生。

  余世存的视野不再囿于《非常道》里的故人轶事,只要自己的心灵有所触动,便可留下文字,这些文字是“当下感”的呈现。《人间世》是一本以快餐形式包装的思想大餐,貌似现代而时尚,其实传统而沉重。从社会、政治、文化、宗教、经济、历史到感情,无所不包。余世存曾说,《非常道》是平日读书笔记,那《人间世》则为阅世札记。在这些文字当中,留有一大串名字,从周文王、孔子到柯景腾,尽在眼底。即便论及传统,也是为了有顾于人间的当下。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