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清水过险关
- 发布时间:2014-09-19 08:32:35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经进入了全线通水的倒计时阶段,预计10月下旬就要通水。作为我国重大的战略性基础工程,南水北调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坎”,又是如何迈过去的?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厚群做客中国经济网,就这些问题一一解答。
南水北调的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要经过我国长江、淮河、海河和黄河四大江河,目前开工建设的东线一期和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全长近3000公里。线路所经大部分地区都属地震烈度在Ⅶ度以上的较强地震区。因此南水北调工程对于抗震设计要求较高。
陈厚群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和中线一期工程的河道、渠道、建筑物等,凡是位于基本地震烈度Ⅶ度、Ⅷ度区内的,都按照《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按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规定,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进行抗震校核和采取相应抗震措施。例如,丹江口大坝加高和穿越黄河隧洞等重要工程,都由地震部门详细勘察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后,进行专业的地震危险分析,确定设防等级。
“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都要根据工程的重要性以及遭受震灾的危险性,确定工程的抗震设防等级,由地震部门给定设防依据后,按照水工建筑抗震规范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以保证它的抗震安全性。南水北调工程也是这样进行抗震设防的。”陈厚群说。
南水北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在施工的过程当中,碰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世界级难题,诸如:穿越黄河游荡性河道的大直径输水隧道、丹江口大坝加高、高填方或膨胀土渠道等。面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这些“拦路虎”,在国际上还缺乏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我国设计、科研技术人员紧密配合共同协作,克服了重重困难。
在丹江口大坝的加高工程中,坝体整体加高了14.6米左右。自2005年9月开工以来,这个工程就倍受关注,因为面对的难题很多。陈厚群说,由于是在大坝运行中同时施工,所以既要保证大坝正常运行,又不能干扰施工进程。防洪度汛标准高,施工场地有限,施工时间又受到只能在枯水期和低温季节进行的制约。新老坝体之间需要攻克新老混凝土结合的技术障碍,加高又要考虑初期坝运行多年后设计规范有较大变更的影响,还要仔细调查初期坝存在的裂缝,并分类进行处理。
南水北调中线的标志性工程是穿越黄河的隧洞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难度很大。陈厚群说,穿黄隧洞设计由内、外两层衬砌结构构成,内衬承受内水压,外衬抵挡外水压。穿黄工程的外衬使用盾构技术,由管片组成;内衬是现浇的预应力混凝土筒体。工程成功解决了内、外衬分别承受内外水压的一系列技术问题。
为了保证丹江口水库一库清水向北流,丹江口库区老百姓作出了很大贡献,关停并转了污染性的企业,众多老百姓迁往他乡。
“要确保南水北调饮用水的水质,保证水源地水质优质达标就非常重要。库区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加速建设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建设库区周边生态隔离带;重点强化对个别污染河流的治理等,这些举措保证了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达到饮用水标准。”陈厚群说。
水库水清了,但是南水北调沿途约有700多条河流与中线工程交叉,怎么样才能做到过而不合流,也是很大的技术难题。
陈厚群说,要对地表水实现过而不合流,一种途径是通过修建渡槽从河流上面穿过,还有一种途径是通过倒虹吸、暗涵穿过,其中中线工程有大型渡槽27处。正常情况下,两侧地表水不会进入输水渠道。对于高地下水位的渠段,为保证渠底稳定,经逆止阀内排的地下水,必须是经严格监测达标的。对沿途不达标的地下水,设置了可靠的排水措施,坚决防止其渗透到南水北调的渠道里来;对水质比较好,达到饮用水标准的地下水,才可经逆止阀内排。
通过这些应对措施,保证地表水和地下水都不会影响到南水北调输水的水质。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