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葡萄园里的关中风情

  • 发布时间:2014-09-17 02:31:46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秦腔如泣如诉、撕心扯肺像杯烈酒,让人沉醉;而地处汉中平原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的25万亩葡萄园,则如同这黄土地上看得见的艺术佳作一样,香倒了、迷住了八方游客,甜倒了、醉住了一方百姓。

  2000多个葡萄品种,20多亿元的年产值,万米葡萄长廊,精彩的民俗表演……优质的葡萄深受市场喜爱,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充满浓郁葡萄文化特色的田园风情,不但成了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展现出美丽乡村的无限魅力。

  准4A级葡萄园

  还没进园,就听到马鞭“啪啪啪”的山响,近前一看只见四匹骡子拉着一驾马车滴溜溜地转圈儿,车上坐着几个老汉,手中在击打着各种乐器,边敲边唱。一打听,原来这是关中传统的“打骡车”表演。再往前走,唱秦腔的、跳高翘的、钓鱼的、喝茶品酒的,比比皆是。

  临渭区种植葡萄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但过去只有晚熟品种。2009年8月,临渭区委、区政府在下邽镇规划的集引种、科研、示范、推广为一体的渭北葡萄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短短四年间,全区已完成投资2.6亿元,核心区的葡萄种植发展到5000亩,建成了葡萄美食一条街和万米葡萄长廊,还有5000平方米的生态观光大棚和7000平方米的秋季延迟温室大棚。在产业园区的带动下,临渭区栽培的葡萄已形成了早、中、晚三大品系,确保从5月初到10月底都有新鲜葡萄上市,成为全国最大的鲜食葡萄基地。全区葡萄栽植面积25万亩,总产量达30万吨,实现总产值20亿元,农民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就增加了5000元以上。

  葡萄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阮光民说:“我们的葡萄产业虽然起步有些晚,但起点高,产业提速很快。我们目前的建设完全是按照4A级景区的标准来打造的。产业园是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确定为全国首个‘综合示范基地’,是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命名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前天,省上派人过来考察了,上4A就等国家旅游局批了。”阮光民对此很自信。

  关中风情廊

  赏美景、摘葡萄、观民俗表演、玩垂钓、酿酒体验、吃农家饭等休闲、惬意的享受在临渭区葡萄产业园里就可以实现。

  临渭区区长杨林介绍:“我们不但要采用科学的方法种植优质葡萄,还要结合人文自然环境把葡萄园建成关中风情画廊,把葡萄和风光一起卖到全国、全世界去,推动临渭区由传统农业大区向现代农业强区转变,由传统平原农业区向景观农业区转变。”

  临渭区还依托葡萄产业建设田园风光旅游集聚地。亚洲最大的五尊铜佛的慧照寺多年来在这里默默无闻,如今作为葡萄产业的景区项目之一已经在开发建设中。三贤文化广场、商住小区、仿唐商业街、宾馆、酒店等在下邽镇应运而生,繁荣壮大了第三产业,实现了从单一种植葡萄向资产经营多元化收入的跨越。

  在这里,大农业中单一精品塑造开发,已由过去单纯的播种和收获,拓展到与人们品位、休闲、观光、品尝、体验相联系的多维度“互动农业”。

  城乡一体化

  如何把一家一户的种植变成连片经营、规模种植,是建设渭北葡萄产业园区的基础。临渭区在坚持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通过镇、村、组三级配合协调、经济杠杆调节等措施,加快土地合理流转,促成整块流转、连片建设。2009年确定了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流转金标准每亩地每年600元,一次付三年流转金;从第四年开始每亩地流转金每年增加30元。园区一期土流转土地2000亩,二期土地流转1000亩,目前园区共流转土地3000亩。按照园区总体规划将土地再流转给企业、合作社、规模经营户,建设了高规格、高标准的示范园3000亩。流转土地的部分农民在园区打工,进一步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在园区的示范和带动下,周围群众栽植葡萄的热情空前高涨,核心区集中连片栽植葡萄5000余亩,实现了集中连片规模化经营。

  投资4250万元、2.5万平方米的葡萄美食一条街仿唐商住楼,万米葡萄文化景观长廊,占地面积200余亩的生态酒庄、垂钓池等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游客面前,游客可以品尝到临渭特色美食的香醇、自酿红酒的乐趣,品味三贤故里文化的厚重,享受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宁静。游客可以乘着观光车或是骑着单双人自行车、四轮自行车等观赏景区的靓丽风景,寻找旧时的回忆,体会忙碌背后的休闲一刻。

  小小的一个葡萄产业,却有力地拉动了城乡一体化这艘大船,把城市与乡村有机的融合起来。

  武军中吉朴杉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