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组织运行完美无缺

  • 发布时间:2014-09-06 06:34:14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上接A1版)又经过1个月的筛选后,18名青奥部门助理名单“出炉”,他们均为1980年后出生的年轻人,9人来自南京市区县、5人来自驻宁高校或企事业单位、4人为海外专业人才,平均年龄30.4岁,最年长的32岁,最年轻的是1985年出生的加拿大“海归”张梦洁。

  青奥组委文化教育部部长助理张乐就是当年的18人之一,她曾是一名街道基层工作人员。“这几年在负责文化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我考虑更多的是在‘玩耍’的同时向全世界青少年推广中华文化。”经历了青奥这场“大考”,张乐认为最大的收获是工作理念更加与国际接轨。

  正是在优质人才智力资源的支撑下,南京青奥会的工作组织领导体系不断完善、高效运转,一年时间完成基础规划,全面转向战略规划;市场开发、新闻宣传全面铺开;体育场馆改造、青奥村建设等工作快速推进;青奥会徽、口号、吉祥物相继发布;赛会志愿者招募工作启动……一步一个脚印,南京青奥会向着“精彩圆满”的目标迈进。

  “青奥村的环境,比OK还要好!”2013年11月18日,巴赫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后第一次到访中国,考察南京青奥会筹备情况。听取青奥组委汇报,实地参观青奥村、南京奥体中心后,巴赫十分满意:“相信南京将举办一届非常成功的青奥会。”

  “南京2014体育实验室”,是根据巴赫的提议而设立的一个青奥会全新项目。项目从去年11月开始推进,今年7月,位于江心洲鱼嘴湿地公园的体育实验室建成,南京青奥组委的高效率一次又一次令国际奥委会竖起大拇指。

  南京青奥组委的锐意创新也让国际社会大开眼界,在全球传递超过1亿人次的青奥网络火炬,就是最好的例证。

  8月6日,青奥会网络火炬进入南京,转入实体火炬传递阶段。经过98个日夜,青奥网络火炬走遍了世界204个国家和地区,“指尖上的火炬”还搭乘嫦娥三号“登上”了月球、随蛟龙号潜入了深海……奥林匹克圣火第一次以一种全开放的姿态,让全世界每个有梦想的人都能成为火炬手。

  南京青奥组委开发设计了专门的APP软件,覆盖IOS、安卓、PC操作系统,支持16种语言,青少年可通过手机“对碰”来实现虚拟的火炬传递。国际奥委会南京青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波波夫对此大加赞赏:“这么有趣的火炬传递方式,年轻人一定会喜欢。”

  精彩和创新一直延续到开闭幕式和赛时的每一个环节。在国际奥委会在南京青奥会赛程过半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际奥委会奥运会执行主任菲利说:“南京青奥组委用最高标准进行各方面筹备,不仅按规定满足了客户需求,而且超过了我们的预期。”

  完美保障背后,有一群忘我奉献的“青奥蓝”

  8月30日,圆满完成接待任务的青奥村大门慢慢关闭,奥林匹克会旗在会歌声中缓缓降下。

  从8月10日预开村,作为青奥会最大的非竞赛场馆,青奥村连续21天24小时全天候运行,为运动员、随队官员、青年大使、青年记者、模范运动员等各类人群提供吃住行等各项保障,居民人数最多时达5890人。同时,青奥会70%的文化教育活动都在村里举行,近4500场文化教育活动参与人次达100万,而运行保障平安顺畅、万无一失。

  青奥村建设管理高效务实,运行保障完美无缺,赢得了各方肯定。巴赫表示,青奥村是本届青奥会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场馆。

  塞拉利昂代表团团长在临走前给青奥村写了一封感谢信:“即将要踏出青奥村大门,我潸然泪下,我会想念每一个人。”

  青奥村只是个缩影。在青奥筹备和举办的全过程中,组委会每个部门都始终坚持“合作合力,尽职尽责;精心精益,完美完善”的团队精神,尤其是每一位组委会工作人员的无私奉献、忘我坚守,共同铸就了青奥盛会的精彩圆满。

  记者了解到,南京青奥组委(执委会)编制为640名,其中临时行政编制200名、临时事业编制440名,组委会成员包括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及中央有关部门、江苏省和南京市相关领导,中国籍国际奥委会委员、优秀运动员代表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等,执委会成员包括组委会主要领导人和奥林匹克专家,其他绝大部分基层工作人员都是从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抽调而来,在青奥会赛时,他们身穿蓝白相间的运动服,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青奥蓝”。

  2011年,青奥组委在全市机关选调工作人员,市统计局综合处干部吴婧成为组委会总体策划部的一员,被分配到风险管理与保险职能岗位。8月1日早晨,吴婧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点击她的青奥专用邮箱,左上角收件箱的数字是3493封,发件箱数字是2183封;右下角跳动的“青奥会风险经理QQ群”里不断有人提问……到底有多忙,吴婧只是感慨连生病的时间都没有。

  青奥组委财务部预算处副处长郝军,也是组委会的“元老”。青奥组委的每一项费用支出都要先通过预算,这4年来,每天摆在郝军面前的各种费用预算多如牛毛,与多个部门沟通、完善方案基本是连轴转,正常的上班时间根本不够用,晚上八九点钟下班是常态,没有时间多陪陪爱人和孩子,成为他这几年心底最大的愧疚。

  今年33岁的青奥组委开闭幕式部工作人员范旻,为了青奥会3次推迟婚期。2011年下半年,正筹备婚礼的范旻被抽调至青奥组委工作。此后两年,他曾3次定下婚期,可事到临头都因工作太过忙碌只得改期,幸运的是,未婚妻一直默默支持他。去年12月,这对大龄青年终于走进婚姻殿堂,“遗憾的是生个青奥宝宝的愿望至今没能实现。”

  服务媒体,向世界传递最美的南京青奥声音

  青春盛会精彩呈现,境内外媒体的精心报道功不可没,青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媒体运行部就是媒体记者的贴心“大管家”。

  据统计,截至8月28日,境内外共有642家媒体、3149名记者参与青奥会报道,包括美联社、法新社、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英国广播公司等境外知名媒体和众多国内主流媒体。

  走进奥体中心北门,青奥主媒体中心就在右手边,蓝色门头的两侧,“挂满”了粉色、绿色、蓝色花瓣,“小清新”中透露着温馨浪漫的气息。这一创意取材自南京雨花台“落花如雨”的传说。

  这座“会讲故事”的场馆,充满了南京的美景与传说,也提供了周到而专业的媒体服务。而这里是由奥体中心网球馆改造而成的,建设仅用了2个月时间。

  从安徽移动辞职投奔青奥的景观经理李运华,为了主媒体中心内外的景观打造,成了“女汉子”,每天晚上干脆睡在工地上督促施工;“落花如雨”的主门头是负责文化展示的主管丰超陪着工人们在深夜完成的;媒体工作间副经理孙祥东带着6名志愿者,每天捧着笔记本电脑挨个测试各类插座插口……

  主媒体中心建成之际,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官员评价:“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IBC(国际广播中心)之一。”

  8月16日开幕式当晚,主媒体中心满负荷运转,全体工作人员陪着记者们一起加班到次日凌晨,直至把最后一位记者送出媒体工作间。

  17日,国际奥委会媒体运行部负责人安东尼·埃德加给媒体运行部写来感谢信:“每一样东西都很完美,我们的媒体得到了奥运会历史上最高级别的服务。”

  完美保障的背后,是工作人员艰辛的付出。8月17日凌晨,大家还沉浸在开幕式转播大获成功的喜悦中,媒体运行部电视转播处副处长陈湘宁接到了父亲病危的电话,18日中午,他父亲就不幸去世了。

  眼看着赛事转播任务繁重,陈湘宁强忍心头悲痛,一边处理后事一边电话指挥。21日上午,父亲的遗体火化结束,他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一来真是任务重,二来我也想多干点活,麻痹心里的痛苦。”陈湘宁说,赛事的尾声,他还把母亲接到奥体中心观看了田径比赛,“让老人家看看青奥是什么,让她知道我每天不着家,究竟在忙什么。”

  忘我付出总有回报。据统计,8月10日以来,境内传统媒体报道南京青奥会相关新闻4700多篇,网络媒体报道(转载)量达4万篇;境外传统媒体新闻发稿(转载)量达500多篇,总浏览量超2亿人次;境外网络媒体新闻发稿(转载)量达3000多篇,总浏览量近30亿人次。

  “南京青奥会是奥运史上社交传播范围最广的一次赛会。”国际奥委会社交媒体部负责人亚历克斯·胡特评价说。

  青奥组委新闻宣传部社交媒体经理田海燕,就是青奥会新媒体宣传的直接推手。“刚开始确实不太顺利,砳砳在网络上被各种黑,青奥名气不如奥运,大家知道的不多,发的微博没有评论、没有转发,有很强的挫败感。”然而,在青奥会开幕后,砳砳成功逆袭,青奥官方微博和微信也成功逆袭。仅开幕第一天,南京青奥会在微博中的传播覆盖就达到4.5亿人。经过媒体的报道,全球有30%的人知道并了解青奥会。

  本报记者 张璐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