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对话技术报国
- 发布时间:2014-08-15 02:12:09 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当你使用语音去操控各种各样的智能电子设备的时候,你已经走进了科大讯飞的语音帝国。这家科技公司如今占据了中文语音市场70%的份额。
也许你不知道,在15年前创业时,中文语音市场几乎被外国垄断。而那时只想当个好工程师的刘庆峰也并不知道,他带领语音技术公司走向世界的舞台。但是15年来,刘庆峰唯一不曾改变的是“人机对话”的梦想。
京华时报记者廖丰
□科大讯飞大事记
■1999年
创业团队建立科大讯飞。
■2001年
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平台开发厂商突破100家。
■2007年
科大讯飞股份公司正式成立,智能语音芯片销量突破20万片。
■2008年
科大讯飞成功上市,成为中国语音产业界唯一上市企业。
■2010年
发布全球首个移动互联网智能语音交互平台讯飞语音云。
■2012年
语音云终端用户数量突破1.5亿。
■2013年
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全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销售收入突破10亿大关。
讯飞输入法用户突破1亿;中国语音产业诞生首位年度经济人物。
■2014年
讯飞语音云终端用户数突破4亿。
□企业历程
“草台班子”的梦想
刘庆峰出生于1973年,1990年他被推荐到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但他却选择了中国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大四保送读研。
在校期间,刘庆峰被导师王仁华选进了中科大与国家计算机研发中心共同组建的人机语音通讯实验室,并将中文语音合成技术研究成果推动到了可实用门槛。1998年毕业前夕,有机会跟随我国语言学家吴宗济学习,受老先生的影响,决定留在国内继续研究语音技术。不过他跟导师王仁华直言,留在国内搞科研待遇比较差,研究需要产业化,而产业化所获得的利益,也有他该得的一份。所幸导师很开明。
最开始跟刘庆峰合作的是外地一家集团公司,一开始他只想把中科大的这项研究做成中国的贝尔实验室,于是管理、市场他统统不管。后来由于对方产业化思路不清晰,研究缺乏前瞻性,项目没有收到预期效果。1999年,刘庆峰决定成立自己的公司。
两个月后,刘庆峰说服了同学加入,就这样,10名学霸组成的队伍开始创业了。这个团队曾被别人嘲笑为“草台班子”,在语音技术市场尚且空白的年代,他们的做法也被认为是异想天开。即便如此,“人机对话”和报国情怀让他们满怀激情,所有的员工都跟公司签了三年的劳动合同和保密协议,没有一个人提待遇和福利。
理想终于照进现实
科大讯飞最初经历了五年亏损的寂寞期。2000年,痛定思痛,刘庆峰将公司商业模式从B2C转向为大公司提供核心技术的B2B业务,“我自己带队一家一家去谈合作,公司总算有了第一笔几百万的收入。”
2000年到2001年,科大讯飞引入复星和联想两大投资者,逐渐走向正轨。而复星的多元化格局意识和资本运作手法,对后来讯飞在语音合成、识别、评测等方面的多行业生态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尽管有资本垂青,但是科大讯飞一直到2004年才实现了盈利。此前,刘庆峰也承受着来自股东和团队的巨大压力。他不断思考、纠结,他最后的答案是:理想不变、信心不减,以更加勤奋和务实的态度朝向目标继续前行。2004年,科大讯飞开始自己做语音解决方案,之后又提出了“软件+服务”、“软件+应用”的商业模式。公司业绩开始稳定增长。
2008年5月,科大讯飞成为中国在校大学生创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我国语音产业界第一家上市公司。
创新驱动技术飞跃
从科大讯飞的研发支出可以窥见其成长的驱动力——创新。2011年,研发支出占营收比重26.63%,2012年为28.87%,2013年达到29.24%。刘庆峰说,未来这个比重将保持在三分之一左右。目前,科大讯飞每年推出新产品20项以上,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超过80%。
近两年,科大讯飞加快在教育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布局。2013年这两项业务的发展使其营收、净利同比双双大增50%。
刘庆峰预计,未来两年,80%的手机、穿戴式装备可直接通过语音对话完成操作。在他看来,家用电器等智能化生活场景的实现不再是一个梦。根据规划,科大讯飞从“能听会说”正在逐步发展到“善解人意”。
回想2000年以前,中文语音应用几乎全部为国外公司所垄断,科大讯飞从产业拓荒者到领导者,代表国家科技实力参与国际竞争,扭转了过去中国语音产业的颓势,这一变局也将刘庆峰推上了2013年度经济人物的领奖台。
□人物自述
从“神枪手”到“元帅”
1984年,中国经商热兴起之时,我小学还没有毕业。我们是直接沐浴改革开放春风成长起来的,对于这样伟大变革的现实意义有着切身体会。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科大讯飞,更无法想象在十几年时间里科大讯飞从18人的学生创业团队发展为3000人的上市公司,成为中国语音产业国家队并在英文语音等技术领域超越了欧美国家。
刚创业时,我原来只想做一名神枪手,在研究领域越做越精。而现在我要努力当好一个元帅,指挥成千上万的神枪手向同一个方向射击,打赢民族语音产业这场大仗。
在创业的过程中,我本人也经历了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重要蜕变。创业之初,我一心只想搞技术,梦想把科大的语音实验室建成中国的贝尔实验室,管理、市场、资金等都交给了别人。但后来我们发现,对于一个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如果经营者不懂技术的前瞻性和方向性,就无法形成清晰的产品战略、技术路线和规划,产品也就迷失了方向。由此,我们创业团队做出了亲手经营的决断,我也被推举成为CEO。
在实践过程中,我的观念也逐步发生了转变。比如,在产品研发上,当企业机制设计好后吸引了更多的优秀人才,我们的研发进度比原来显著加快。此外,我们在首次融资后利用公司的机制与中科院声学所、社科院语言所、清华大学等在语音领域优势互补的科研单位建立了紧密合作,实现了产业核心源头技术的资源整合。这些都让我充分体会到了作为企业CEO的价值所在。
2012年中国语音产业联盟成立,我有幸当选理事长。实现人类之间、人机之间信息沟通无障碍,让机器像人一样“能听会说”并“能理解会思考”,将是我毕生追求的事业。
京华十问
京华时报:1984年,你在哪儿,在做些什么?
刘庆峰:那时我即将小学毕业,还是一名成绩很好但调皮捣蛋的学生。
京华时报:如果可以穿越时空,你遇见1984年的自己,最想对他说什么?
刘庆峰:少花点时间背无聊的语文笔记,多读国内外名著,多花时间去锻炼身体,最好能有一个球类爱好。
京华时报:在过去30年中,你最想改变的事情或决定是什么?
刘庆峰:我觉得无论是我个人,还是讯飞的创业成长史,都没有值得后悔和需要推翻事情或决定。
京华时报:你觉得自己在过去30年中做过的最了不起的事情是什么?
刘庆峰:彻底扭转中文语音产业竞争格局;英文语音合成技术超过欧美。
京华时报:你最欣赏的中国现代企业家是谁?为什么?
刘庆峰:柳传志。他的精神、眼光、胸怀和战略,使我受益良多。
京华时报:你最希望自己具备的能力或品质是什么?
刘庆峰:能力:眼界、乐观、坚毅;品质:心胸和气度。
京华时报:企业做大后,你最大的困惑或难题是什么?
刘庆峰:最大困惑:中国企业家的社会荣誉太多,社会活动太多。
京华时报:你的个人财富有多少?
刘庆峰:我自己没有去计算过。对我来说,让语音技术飞入千家万户是我更宝贵的财富。
京华时报:你认为衡量一个企业家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刘庆峰:成就员工理想,创造社会价值,股东获得回报。
京华时报:如果重新创业,你现在会选择什么领域或者项目?
刘庆峰:我会毫不犹豫地依然选择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产业。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