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笃行守旧图新
- 发布时间:2014-08-15 02:12:06 来源: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罗伯特
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21岁的周厚健考入了山东大学电子系,四年后加入海信的前身——青岛无线电二厂工作。这位爱做高考题的理科状元带领着海信答对了一道道难题,使得海信从青岛一家地方小厂一步步成长为中国彩电行业的“一哥”。而在今年,也就是公司成立45周年的时候,海信有可能成为继海尔、美的、格力之后,中国第四家营收规模突破千亿元的家电巨头。
京华时报记者祝剑禾
□海信大事记
■1969年
青岛无线电二厂成立,这是海信的前身。
■1984年
青岛无线电二厂引进世界一流彩电生产线,第一批青岛牌彩色电视机问世。
■1992年
周厚健出任青岛无线电二厂厂长。
■1994年
海信集团正式成立。
■1996年
海信推出中国第一台变频空调。
■1997年
海信电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2005年
海信研发出中国第一款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数字视频处理芯片,成为中国音视频领域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可以正式产业化的芯片。
■2006年
海信并购科龙电器,进一步补强家电业务,跻身行业巨头之列。
■2007年
海信上马第一条国产液晶电视模组生产线。
■2013年
海信连续十年位居国内彩电行业销量第一。
□企业历程
电视机厂来了个年轻人
1969年,青岛无线电二厂成立,生产半导体收音机,当年的固定资产是10.7万元,有十来个员工。当时这家工厂最有名气的产品是一款叫做“红灯”牌的501型晶体管台式收音机。这就是海信的前身。到了上世纪70年代,这家工厂研制出了山东省第一台电子管式14英寸电视机,开辟了海信涉足彩电行业的先河。当年一共生产了82台电视机,产值69.8万元。
虽然在周厚健之前,青岛电视机厂已经有了不少大学生,但是这位新来的年轻人还是很快就展现出了自己的过人之处。在担任车间技术组长的时候,周厚健解决了当时困扰全厂的一个技术难题,加上他勤勉好学,很快周厚健便从组长做到科长再到副厂长。其间,1984年,工厂从日本引进了一条彩色电视生产线,随即第一代“青岛”牌彩色电视机问世。年轻的副厂长和先进的彩电生产线,将迎来波澜壮阔的市场化浪潮。
打破大锅饭偏爱技术派
1992年,改革的春风自南向北。周厚健在这一年出任青岛电视机厂厂长。上任后,他把工厂里的研究所独立出来,把技术研发人员的工资提高到一线工人的3倍,对于销售人员则是明确奖惩淘汰机制,拉开工资差距。温文尔雅的周厚健以近乎铁腕的方式打破了大锅饭概念。周厚健说,当时也有很多老员工有情绪甚至有来闹的,但是体制性的问题必须用体制来解决,“我在农村人民公社呆过,我知道那时候的人们是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工作的,就是‘磨洋工’”。从那个时候开始,周厚健给海信定下了“技术立企”的战略。
对技术派的偏爱很快有了成效。上世纪90年代初黑白电视机还在大行其道的时候,周厚健和工厂的同事们决定上马大屏幕的彩色电视机项目。这一决定让工厂当年就见到了效益,还清了银行贷款。
价格血拼当中另辟蹊径
到了1993年,《商标法》颁布的第一年,青岛牌电视机正式更名为海信,取“海纳百川、诚信无限”的意思。1994年,海信集团正式成立。
1996年初,四川长虹突然宣布所有产品降价18%,引起彩电行业轩然大波,长虹也将“价格杀手”这一名词带入了家电行业。很多老牌彩电企业犹豫再三之后选择跟进,在价格战当中与长虹肉搏血拼。但是周厚健却说,“我不跟他,一跟就进入了他的逻辑,死定了。”海信随后宣布,不参与价格竞争,要以高科技、高质量和高水平服务来应对长虹的价格战。
周厚健说“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形势的发展确实如此。经此一役,很多知名彩电品牌被价格战直接拖垮,始作俑者长虹也是元气大伤,海信却跑马圈地,占据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彩电市场。
押对技术趋势领跑十年
2004年海信迎来三十五周年。这个时候,在周厚健的稳健经营下,海信已经成为年营收接近三百亿元,横跨家电、通讯、信息、商业以及地产的大企业,生产彩电、空调、冰箱、电脑、移动电话、网络设备,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
2005年,海信以6.8亿元的价格收购科龙,完成了当时家电行业规模最大、最惊心动魄也是最复杂的并购。
至此海信拿到了容声、科龙两个响亮的行业品牌,得以在冰箱和空调领域迅速跻身国内第一梯队,并且也得到了分别位于深市和港股的两个资本平台。
□人物侧记
企业越年长经验越丰富
近几年来,IT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彩电领域,大打智能、低价招牌,对整个行业都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对于低价,海信一如既往不接招,而对于互联网和智能化,海信其实早有布局。就像周厚健所说的,别的企业做电视,可能只是一顿饭,但是对于海信来说就是命。其实早在十多年前,海信就率先推出了可以联网的互联网电视。去年和今年,一向不喜欢站到前台的周厚健连续为海信智能电视VIDDA站台,在布置得很像苹果的发布会现场,穿着标志性白衬衫和深色西装的周厚健为大家演示着VIDDA的互联网功能。“保守”的着装和新潮的背景,显示出周厚健对互联网转型的态度——积极拥抱,同时谨慎适度。
周厚健今年给同事推荐了柯林斯的《选择卓越》,书中说优秀的企业都在不断变化,但变化只有5%、10%,还有85%是不变的。周厚健想告诉同事的是,没有迟到的企业,只有落伍的企业,在目前互联网大热的情况下,企业要保持适度理性。企业要向互联网方向转型,但是绝对不能过分互联网化。互联网思维强调跟用户在一起,一切以用户需求为向导,目的是推动企业的变革和产品的创新。周厚健说,现在很多人把传统视为落后,好像做一个行业时间长的企业,就是落后的,这是不对的。
在周厚健看来,一个企业活得越长,经验就越丰富。这也是四十五周年的海信,在面向未来时最大的优势所在。
京华十问
京华时报:1984年,你在哪儿?在做些什么?
周厚健:我在厂里工作,这个厂就是海信的前身,那年厂里开始生产彩色电视机。
京华时报:如果可以穿越时空,你遇见1984年的自己,最想对他说什么?
周厚健:为什么是1984年呢(笑)?人生是直播,没有排练。这就要求我认真对待每一天。
京华时报:在过去30年中,你最想改变的事情或决定是什么?
周厚健:建立海信技术创新的长远规划和机制,逐渐掌握核心技术。
京华时报:你觉得自己在过去30年中做过的最了不起的事情是什么?
周厚健:都很平凡,没有最了不起的。30年就是这么认真平凡地走过来了,几万名员工有饭吃,有尊严,企业在健康持续发展。
京华时报:你最希望自己具备的能力或品质是什么?
周厚健:诚信。说实话、报实数、做实事。也是海信的核心价值观。
京华时报:企业做大后,你最大的困惑或难题是什么?
周厚健:如何把7万人的“心”拢在一起。人心齐、泰山移,企业人力资源的核心就是拢住人心。
京华时报:你的个人财富有多少?
周厚健:这个得问青岛国资部门。我的年薪是政府确定的,企业有部分改制,但我持股的比例很小。
京华时报:你认为衡量一个企业家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周厚健:对企业家来说,看他为社会、员工、股东以及企业的未来做了什么,这很重要。
京华时报:如果重新创业,你现在会选择什么领域或者项目?
周厚健:人生没有如果。重新创业,我可能去做大学教授或者一名出色的医生。
京华时报:你怎么看现在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
周厚健:企业要向互联网方向转型,但是绝对不能过分互联网化。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