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全国档案收费每年约数十亿

  • 发布时间:2014-08-13 05:29:38  来源:金陵晚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对高校毕业生来说,如果不是到机关当公务员或者在国企就职,找到工作后还需要操心一件事——给自己薄薄几页纸的档案安个“家”。安“家”需要花钱,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面向庞大群体收取的这笔档案费,着实是个“天文”数字。据专家估算,全国每年人事档案收费至少达数十亿元。

  保管档案,本应作为公共服务部门提供的公益服务,为何还要收取费用?收取的大量费用都花在何处?

  收支不明

  这笔钱到底去了哪儿?

  2002年到北京打拼的“北漂”李健,其所在的民营公司不管档案,需要他自己拿到人才市场挂靠。于是,从2002年开始,李健每年都要缴纳档案保管费。2013年前,档案每年收费240元。11年间,李健共花了2640元。2013年1月,这笔收费降至一年120元。几年加起来,李健在档案保管上一共花了近3000元。

  近年来,全国每年高校毕业生超过700万人,除了国家机关公务员、部分退役军人、部分残疾人、失业者,按规定,其余所有人都需要缴纳档案保管费,每人每年需缴费上百元。根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数据,截至2014年6月底,北京市、区县存档机构共管理档案170万份,存档费在2013年1月起由每年240元下调至120元。不过,即便收费下降,每年产生的存档费仍逾亿元。

  专家估算,全国200多个地级市,每个市每年收费少则数百上千万元,大城市动辄上亿元,全国每年收取的档案托管费至少达数十亿元。这笔钱到底去了哪儿?北京市人社局表示,收费标准是北京市发改委下发,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收费统一上缴市财政,人社局没有截留,所需档案管理的经费由财政局每年下拨。

  记者查询发现,全国尚无哪个省市公开过档案保管费的具体使用、支出细目。

  手续烦琐

  各地出现大量“死档”

  专家指出,按理说,档案保管应该是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保经办机构在国家规定中也属于公益服务性质,但现行的档案托管,采取的却是商业运作。据悉,各地人才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起收取档案保管费,一些地方最初年收费曾达七八百元,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下,近年来,财政部、发改委等部门对收费标准进行了限制,收费有所下调。

  一些专家表示,在各种档案托管群体中,公务员享受免费,国企职工由单位付费。这意味着,收入稳定的人群享受免费档案托管服务,而流动人员则要为自己的档案向管理机构付费,这让一些人觉得有失公平。

  虽然有“必须存档”的人才管理严格规定,但由于需要收费、手续烦琐和服务不佳等问题,全国每年仍有大量弃档、“死档”出现。

  规定霸道

  不交存档费影响退休金

  一些地方人社部门介绍,存档的“死档”数量高达总量的20%至30%。北京171万档案中,可流动的档案近164万,比例在全国较高,但由于庞大的体量,目前“失联”逾5年的“死档”有61334份。

  对于档案保管完全采取“无视”的态度是否行得通呢?北京海淀区人才市场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只要档案有更新或移出的那一天,存档费就要一次性补齐,否则档案会被扣留。就算不动档案,存档费最迟也会在退休时追缴,否则“将使社保与退休金受到影响”。

  针对百姓反映的问题,各地主管部门也在改进。北京市人社局表示,近年来,北京市着力统一各人才中心的服务标准和业务规范,简化手续。

  记者了解到,这项备受争议的收费,在一些地方已经取消。如江苏省取消了档案托管收费的规定,山东青岛开发区则停止了收费。但除去江苏、山东青岛等少数地区,全国多数省份仍在收取这笔费用,甚至金额更大、名目更多。河北省存档费标准曾达到40元/月,2011年之后收费下调为单位委托保管20元/月、个人委托保管15元/月。南方都市报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