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字号:  

重要的是降杠杆

  • 发布时间:2014-08-08 17:30:30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罗伯特

  对于市场中的微观个体——企业而言,什么最重要呢?答案是企业的现金流,特别是经营现金流。多数如日中天的公司之所以“突然死亡”,就是因为好大喜功,一直把注意力放在收入规模等战略目标上,却很少关注现金周转的问题。

  现在,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风险突出。IMF数据显示,2005年—2012年,中国非金融部门(居民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债务占GDP比率整体呈上升趋势,杠杆率由139.3%上升至176.3%,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上升速度最快。根据标普数据,截至2013年底,中国非金融类公司的债务总额共12万亿美元,为GDP的120%。预计2014年底,中国非金融企业持债规模将为13.8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3.7万亿美元。从行业分布上看,越是那些产能过剩的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其资产负债率越高,尤其是在机械、造船、地产、建材、基础化工、钢铁等行业负债率最高,并且这些强周期行业对资金成本上升的敏感性较大,利息支出负担最为显著。

  与上述情况对应的是,银监会7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6944亿元,比年初增加1024亿元,连续11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为1.08%,比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随着国内经济下行,房地产价格回落,出现经济增长乏力、投资回报下降等情况,逐步波及银行体系,银行贷款随之过度紧缩甚至冻结,形成抵押品损失——偿付能力下降相互促进的循环问题,加剧了金融和经济波动,进而造成不良贷款上升;另一方面,大部分新增不良贷款集中出现在钢贸、光伏、船舶等行业的生产流通及上下游企业。

  两相印证,可以发现,最关键的问题还在杠杆率。杠杆率高,则对现金流压力大;现金流压力大,则企业就容易“突然死亡”,形成烂账。再进一步,一个国家的实体经济是由无数个微观实业企业组成的,这些企业的偿付能力下降,现金流枯竭“缺血”,那么一个国家的实体经济也很难振作。

  经济学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叫做市场出清,理想状态下,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一旦产品市场出现超额供给,价格就会下降,直至商品价格降到使买方愿意购买为止;如果劳动市场出现超额供给,工资就会下降,直至工资降到使雇主愿意为所有想工作的失业者提供工作为止。当然,这是理想。

  现实中,因为价格有黏性,工资有刚性,实现市场有效率出清十分困难。市场陷入胶着状态时,往往需要外部因素作为推动力量。

  2014年是企业偿债高峰期。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共有1706只企业债(含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将产生派息或兑付现金流,现金流合计2771亿元。除5月、6月企业债派息资金量为约80亿元和90亿元外,其余月份派息资金均超100亿元,10月、11月和12月更是超过了200亿元规模,风险时间点比较集中。所以,企业现金流压力今年十分突出。

  这种情况下,既要容忍一定的风险暴露,更要加快降杠杆的步伐。一方面,必须控制新增债务成本,依靠市场利率实实在在的下降,才能有效纾解实体企业可能传导到金融体系的风险;另一方面,必须提升资金运营效率,让市场资金自由配置到需要的地方去,让资金的所有者去自主选择支持实体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双管齐下,才有未来。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