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新闻 > 专家视点 > 正文

字号:  

迟福林:“十三五”要啃下结构性改革“硬骨头”

  • 发布时间:2015-10-29 09:0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李春晖

  编者按: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核心议题是审议“十三五”规划建议稿,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航标由此划定。在兑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诺言的最后5年时间,需要更多关注哪些经济社会指标?迈向更高发展阶段需要哪些保障?针对这些问题,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了“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迟福林表示,“十三五”期间要尽快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实现这一转型,既可以在结构升级的基础上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又能够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创造有利条件;如果错失2020“中期”这个重要历史机遇期,继续坚持工业主导、投资主导,将失去经济转型与改革的主动权,给中长期的发展埋下重大隐患。

  迟福林指出,破解从工业主导走向服务业主导的结构性矛盾,需要以更大的魄力啃下结构性改革这块“硬骨头”。未来五年,要尽快启动消费税改革,并明确作为地方主体税种;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支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社区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等民间金融创新发展、规范发展;逐步消除服务业与工业要素价格差异;加快教育第二次改革等。

  中国经济网:作为“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你最关注“十三五”哪些方面?

  迟福林:“十三五”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正处在走向服务业大国的历史节点。把握增长、转型与改革的主动权,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关键是尽快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建议“十三五”把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从15%提高到30%~40%。“十三五”基本实现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型,意味着我国经济的全面转型升级,不仅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任务,而且也是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现实出路。

  把握好“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性机遇,需要客观认识和分析“三大关系”:一是短期和中期的关系,2020年是我国转型发展的一个坎;二是速度与结构的关系。稳增长依赖于转方式、调结构的突破;三是政策与体制的关系。转方式、调结构难以破题的背后是体制因素。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某些政策“刺激”是现实的,问题在于,破解从工业主导走向服务业主导的结构性矛盾,需要以更大的魄力啃下结构性改革这块“硬骨头”。

  中国经济网:你认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是多少?

  迟福林:讨论“十三五”经济增速需要考虑经济转型的趋势和动力。“十三五”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最重要的节点,转型升级有三大趋势——从生产型制造走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升级,从规模城镇化走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升级,从物质型消费走向服务型消费的转型升级大趋势。在转型升级背景下要形成经济增长的新结构、新动力,这个结构就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对外开放的格局,而最重要的动力是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的改革。

  在此基础上,中国未来5-10年保持6%-7%的经济增速是有条件、有可能的。当然要把这个潜力变为现实,核心问题是适应转型趋势,加快改革,尤其结构性改革。

  中国经济网:你提到的“十三五”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能不能给我们具体描述下?

  迟福林:首先,到2020年服务业占比达到55%以上。未来几年,加快投资转型,扩大服务消费需求供给能力,服务业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是有可能的。2015年服务业占比将超过50%,服务业就业占比达到40%~45%,初步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格局。“十三五”服务业占比年均提高1~1.2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55%以上,服务业就业占比达到50%,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格局。

  其次,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明显提高。“十三五”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力争实现倍增。

  还有,服务业保持两位数增长。2001-2013年,扣除价格因素后中国服务业年均实际增长10.6%。应当说,自2001年第二产业中工业占GDP的比重首次被服务业占比超过后,除2003年、2004年、2010年和2011年这4年外,13年间有9个年份服务业增速高于工业增速。初步测算,如果“十三五”要使服务业占比达到55%以上,就需要服务业增长年均在10%左右。为此,应把服务业实现年均两位数的增长作为“十三五”重要的政策目标。

  此外,服务业规模实现再倍增。2008-2014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中国服务业增加值从13.1万亿元提高到30.7万亿元,扩大了2.3倍,实现了规模上的倍增。如果“十三五”继续保持这个速度,甚至略低1个百分点,即年均增长速度为8%~9%,中国服务业规模有望从2013年的26.2万亿元扩大到2020年的47.3~51.1万亿元,与再倍增(52.4万亿元)的距离已经很小。如果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力度更大一点,使服务业的增速再快一些,实现服务业再倍增不是没有可能。

  从工业转型升级、城镇化转型升级、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趋势看,2020年中国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的客观基础正在形成。“十三五”如果能够顺势而为,实现这一转型,既可以在结构升级的基础上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又能够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创造有利条件;如果错失2020“中期”这个重要历史机遇期,继续坚持工业主导、投资主导,不仅会失去经济转型与改革的主动权,还会助长日益严峻的投资消费失衡和全面的产能过剩,加剧经济领域的矛盾和风险,并给中长期的发展埋下重大隐患。对此,我们应当有客观、清醒的估计。

  中国经济网:“十三五”房地产是否还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迟福林:“十三五”中国房地产将处在一个转型的重要时间节点——能否从规模房地产向服务型房地产转型。未来房地产不仅要提供房子,还要提供好的服务。以健康服务为重点,把物业管理提上来,房地产的品质将会大大提升。现在人们追求健康,通过“互联网+”把健康网络建起来,把健康服务作为物业管理的一个特点,形成服务型房地产,将大大提升房地产的价值链,使房地产在转型升级中进入一个稳步发展新阶段,现在房地产的许多矛盾和问题也将化解。

  中国经济网:“十三五”期间中国城镇化的潜力还有多少?

  迟福林:“十三五”中国城镇化也是一个转型趋势——从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从规模上看,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只有54.77%,估计未来几年仍会以年均1~1.2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达到60%以上没有大问题的。目前的问题在于人口城镇化率太低,2012年世界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2%左右,2013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仅为36%,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只要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制度加快,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增加2个百分点,到“十三五”结束时,人口城镇化可能会达到50%或略高于50%。人口城镇化规模达到50%以上将带来巨大的潜力,可以说以人口城镇化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未来5-10年发展的最大红利。

  中国经济网:如何才能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

  迟福林:“十三五”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大趋势,加快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全面激发市场的活力、社会的活力、政府的活力,进一步形成推动转型创新的合力和动力。

  首先,加快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开放。中国服务业发展不缺市场需求、不缺资金,关键在于市场开放,重点在于激活社会资本。这就需要确立服务业市场开放的新思路,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对社会资本的市场全面开放。

  其次,以“一带一路”为总抓手加快服务贸易强国进程。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十三五”从服务贸易大国走向服务贸易强国,重在加快服务贸易开放。

  同时,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重大突破。尽快启动消费税改革,并明确作为地方主体税种。争取更大力度“放水养鱼”,激发社会资本创新创业活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支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社区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等民间金融创新发展、规范发展;逐步消除服务业与工业要素价格差异。在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推进与工业同等价格;加快教育第二次改革。教育做大总量的特点比较突出,与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这就需要尽快全面超越以做大总量为特征的教育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以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为基本目标的第二次教育改革,推动教育结构与经济发展需求和消费需求相适应。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