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新闻 > 专家视点 > 正文

字号:  

周黎安:从盐法看晋商和徽商之崛起

  • 发布时间:2014-10-22 15:48:56  来源:中国网财经  作者:周黎安  责任编辑:王斌

  晋商和徽商,是明清十大商帮当中最著名、最成功的两个商帮。我们举例来看商帮达到的商业文明程度有多高。山西太谷县曹家,兴盛始于明末的曹三喜,到道光、咸丰年间,达到鼎盛,600余座商铺遍布大江南北,资产高达1200万两白银,经营13个行业,分支机构已经开到朝鲜、日本、俄罗斯,甚至到了旧金山,还包括东南亚一些国家。现在讲企业的做大做强,还有做久,晋商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晋商和徽商,一南一北,形成很有意思的参看与对照。在相同的历史时期,同样在中国的大文化背景下,两个商帮都取得了成功,但是有很大的差异。

  开中盐法,晋商的第一桶金

  从晋商和徽商诞生的背景来看,二者都与明朝初期的盐法有关。

  明初最大的安全问题是来自蒙古的军事压力。明太祖朱元璋在北方建立了九大军事边镇,维持80万军队面对来自蒙古的军事威胁,同时意味着军队的后勤供给方面存在很大财政压力。山西行省的一个参政叫杨宪的,给朱元璋了个奏折,建议其实可以鼓励商人去组织粮草,把军需粮草运到边镇上,根据提供的粮草数量可以从政府换取“盐引”,即销售食盐的专卖权。盐是国家垄断的,能拿到盐引有很高的利润,所以商人积极性很高。朱元璋采纳了这个建议,采取开中盐法。商人先用自己的资金购买粮草、布匹等军用物资,把它运到边镇上,然后到淮南和淮北去支盐,这样可以从中获得很大的利润。这是山西商人赚的第一桶金,山西商帮的崛起从开中盐法开始。

  折色制,徽商崛起

  徽商崛起晚于晋商,大概晚50年左右。为什么会晚50年?也是跟当时盐的制度有关系。

  开中盐法使晋商获得了第一桶金的机会,但是,开中盐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盐的生产是国家垄断,盐业生产是没有效率的。很多商人拿到了“盐引”但是换不到盐,不能卖盐就不能回收资金。盐引不断积压,使得商人对这个制度失去了兴趣。

  弘治年间,户部尚书叶淇,一个安徽人,提了个建议:与其按现行的制度换盐引,不如简单些直接让商人拿钱买盐引。为了简化过程,可以让商人组成总商。比如说,全国范围内允许8个总商,国家把盐引卖给8个总商,总商用巨额资金购买盐引后,再把盐引零售给分散的商人。这个叫折色制。于是,由开中制走向了折色制。

  为什么徽商会从中受益呢?因为两淮的盐在安徽,而且,徽商非常重视功名和儒学,在官场上有很多安徽人。所以,一个是官场上的影响力,一个是地理位置,近水楼台;综合以上两点,实行总商制和折色制以后,徽商就开始捷足先登。

  晋商、徽商大不同

  那时候商人有会馆,有祭拜的对象。晋商崇拜关羽,徽商崇拜朱熹。朱熹是儒家的代表人物,重视科举和功名,强调条件允许的话家族子弟一定要去参加科举考试。徽商是亦儒亦商;而晋商不重视科举,学而优则商。据历史记载,乾隆皇帝曾经抱怨过,山西人有钱,但是不重视科举取士。

  晋商,借助地缘、建立在非人格化的管理模式之上,依靠股权激励和严格的规章制度。而徽商是以血缘网络为主的商人群体,主要依托宗法关系。徽商的组织结构通常包括商人、代理人、副手、掌计、雇工、学徒等层次。徽商更多的是利用宗族和地位来激励和约束员工。

  对晋商来讲,那么多商业家族能够成功,很重要一个原因,晋商通过家族内部的股份制,通过专东制,通过职业经理人制,来做长做久,这样解决了富不过三代的问题。

  两个商帮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徽商有举族外迁的传统,一定要走出安徽,走到全国各地,甚至跑到海外去。一般开始的时候,少数的族人在外面做生意,做成功了以后把家族成员一个一个迁出来,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整个家族都迁出来。而晋商很少有外迁的传统。晋商强调,商人,或者说企业的成员,不能够带家眷到外地的营业地。比如,山西总部派出去的企业员工,到了外地还不能娶当地的人为妻,必须回到老家去娶。地域文化跟商帮的治理模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中国网财经中心)

  (作者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用经济学系主任,北京大学莫里斯经济政策研究所(IEPR)副所长)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