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一旦抗击通缩受挫 涟漪将波及全球
- 发布时间:2015-06-12 10:4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王斌
据《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央行(PBoC)本周正视现实,将通胀预测下调至政府目标水平的一半。虽然央行的研究者们告诫,预测是为了“利于开展学术交流”,不代表央行的官方立场。但此举仍暗示中国央行抗击通缩威胁的努力没有成功,就像它的全球同行已经发现的那样。
这不仅对于一个正绞尽脑汁刺激增长的国家是个坏消息,其涟漪效应还可能波及全世界:廉价的“中国制造”商品曾在世界各地遏制价格上涨,起到有益的作用。
如今,在欧洲、日本和美国都在艰难应对物价水平停滞甚至下降之际,输入性通缩的“魅影”远非良性影响。
5月,中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2%,低于4月1.5%的涨幅,也远低于政府2015年“约3%”的官方目标。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已持续逾3年通缩。
本周,以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前经济学家、现任中国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的马骏为首,中国央行几位研究者将全年CPI预测下调至1.4%,低于去年12月发布的2.2%的预测值。
通胀预测与政府官方目标的差距似乎表明,官员们非常清楚:迄今采取的放松货币政策的措施,不足以使物价增速达到政府期望的水平。
2008年发起的由信贷助燃的经济刺激的后遗症,仍在影响着中国企业和地方政府,它们背负着沉重债务,而通缩将提高它们偿还债务和获取新鲜融资的实际成本。
据麦肯锡(McKinsey)估测,到2014年中期,中国非金融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已达217%,高于美国。公司债务占到中国债务总额的一半以上。
去年11月以来,中国央行已三次降息,总降幅达0.75个百分点。央行还累计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1.5个百分点,并通过一系列新创的直接贷款工具向金融体系注入资金。
尽管采取了这些举措,据汇丰(HSBC)经济学家们估计,2015年头5个月,制造业面对的经通胀调整的利率平均仍有10%,高于2014年平均水平。
汇丰大中华区经济学家王然(Julia Wang)本周写道:“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仍然高昂。我们预计会有更多放松政策的举措出台,包括下周降准50个基点。”
然而,一些经济学家正在质疑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能否起作用。他们警告称,中国面临滑入所谓“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风险,在这种情形下,货币政策失效,因为企业负债极高,即便利率极低也不愿投资。
中国央行的研究者们在他们的报告中指出:“企业投资意愿较低,贷款需求较弱。”
除了对全球物价水平造成下行压力以外,中国的通缩问题还可能加剧中国已经遭遇的资本外流,这是因为投资者会产生中国将降息的预期,从而在海外寻求更高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