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上午,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耕地必须保持在18亿亩,这是底线,不能再低了。
唐仁健表示,如何切实真正管住、管好耕地,遏制“非农化”,同时还要防止“非粮化”。一方面,继续加大公开曝光、挂牌督办、追责问责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标本兼治,从制度、规划、政策,技术方面,多维度进一步增强体制机制和执法的刚性约束。
唐仁健认为,具体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管数量。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的顺序,划好三条控制线。今年中央1号文件已经非常明确的规定,要足额的不是有差额的,要带位置的不是只是账面数字的,层层分解下达到各地,由中央和地方来签订责任书,实行上图入库、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
二是提质量。通过提高地力,来挖掘产量的潜力。去年高标准农田建了1亿亩,今年还将建1亿亩,这样高标准农田的数量就达到了10亿亩。按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标准,这10亿亩就能确保1万亿斤粮食的生产能力。同时,还继续加大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实施力度,去年安排了7800万亩,今年安排8000万亩。力求把耕地质量和底数摸清,为下一步保护好建设好耕地打下基础。
三是控用途。一是18亿亩耕地主要用于粮棉油糖菜和饲草料的生产,二是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要重点用于粮食生产,三是10亿亩高标准农田原则上要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下一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同时也合情合理地来把握耕地种植用途的管控问题。除了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今后还要注意采取经济手段。有些地方的耕地种了林子、搞了果树,按要求保障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就要逐步回归到种粮食。各地在把控这个问题时,不能搞“一刀切”“翻烧饼”,要合理合情、实事求是,制定一个逐步回归的时间表,把握好进程。
(责任编辑: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