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8日讯(记者张世福 张紫祎)2021年全国两会正在召开。由于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对今年主要工作进行部署,还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相较于“十三五”,“十四五”发展目标的“新变化”有何深意?对此,中国网财经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
“十四五”经济增长目标强调“视情” 灵活应对不确定性挑战
中国网财经:“十四五”时期的经济增长目标,我们提出“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而不是像“十三五”那样给出具体的年均经济增速任务,对此您怎么看?
赵锡军:对于“十四五”时期的目标,我们提到了“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首先说,我们现在一直讲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就是说变化非常的快,非常的大。
第二,我们现在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这么一个新的格局,这都是新的。环境变化很快,然后我们要做的事情又很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把以后每一年的目标非常明确的给它固化下来,非常难,难度非常的大。
但是我们有一个相对来讲比较明确的考虑,就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里头,我们有这么一个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具体的目标,就是到2035年我们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那么具体到经济指标来看的话,到那个时候我们要实现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实际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那么根据这个要求,我们来测算从2021年开始到2035年总的一个增长的情况,所以有这么一个安排。
但是每一年,由于情况现在变化很快,特别是现在开局的这几年,很多的工作是准备期,在制度安排、制度建设的时期,那么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够明确地看这些制度推进到什么程度了。所以我个人觉得在“十四五”期间,这么一个目标的表述还是比较恰当的。既明确了要有个合理的区间,同时又给了一定的灵活性,就是看每年的情况怎么样,我们可以到时候每年再来确定具体预期增长目标。
建设高质量劳动力市场需要深化户籍改革
中国网财经:城镇化率方面,“十四五”发展目标中提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没有像“十三五”那样提出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目标,您怎么看这一变化?
赵锡军:我觉得这个是跟我们现在提到的,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到新的时代以后,体现了新的一些特点,和我们改革方面的新的要求有关系,实际上在“十四五”期间我们要进行很多的改革,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高标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体系。
在这个市场经济体系中,包括了各种各样要素市场的体系,其中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劳动力。那么我们希望在全国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劳动力的市场,但是有些传统的这种制约不利于这个市场形成,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就是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使得人口的流动,特别是劳动力的流动,受到很多的约束和限制。
很多的地方,因为有户籍制度,例如在招工、就业待遇方面,需要当地的户口等等,这个会影响劳动力市场的统一的形成,不利于我们形成一个高标准的统一的市场体系。所以我们现在提城镇化率,我们不再说非要强调城镇的户籍人口达到多少,目的就是为后边高质量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我们要进行的户籍制度的改革,奠定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需配套出台约束性措施
中国网财经:对于碳达峰和碳中和,各界都在期待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十四五”提出了一个量化目标“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今年的工作安排中也提出了“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你觉得推进“30.60”碳减排目标的总体节奏应该是怎样的?在具体实施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赵锡军:我觉得这一约束是一个比较强的约束,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明确提出来了,2030碳达峰目标, 2030年我们要达到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也就是说从现在到2030年10年期间,根据我们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如果我们放开了去做的话,排放的增速就没有办法得到控制了。它会对我们的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要控制,而且控制的难度是很大的,因为我们现在还是处于一个相对比较高的速度的增长。今年6%以上,6%以上的增长速度就意味着很多包括能源消耗在内,很多的方面都会有增长。
你的排放怎么来控制?到2030年是否能够控制到达峰了。因为从2031年开始我们要往下走了,到2060年是碳中和,所谓碳中和就是总的来讲排放是0,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必须得有很明确的非常强有力的措施和行动方案。我觉得在这个方面,现在制定行动方案应该是说非常迫切的一件事情。同时,除了行动方案以外,还需要配套各种各样的约束性的措施——因为这是个约束性目标,我们必须得有强有力的约束性的措施,同时还有一些鼓励性的措施,不能说光是不让他去做那个,有些时候要引导他去做别的,不能多烧石油了、多烧煤炭了,继续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在哪儿?你就要给他有个鼓励。
比如新能源方面一些激励性的措施,要有约束,有引导,这些措施要不断的加强,不断推出来。同时,这更重要的就是要形成一个全国,包括企业、包括居民在内,这种思维方式、这种生产生活的方式,要发生新的变化。你不能再依赖于传统的这些高耗能的这些生产的方式,过度的、不考虑环境忍受能力的生产生活的方式,那是不行的。
所以必须得有很多的要改进的地方,要提升的地方,当然也包括了我们需要在环保、能源、低碳、绿色等等这些领域里头,要进行各种投入,来研发新的技术。依靠这些新的包括新能源在内的新的技术,来化解掉由于环保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这种矛盾带来的压力,我觉得这是要在往后要做的很多的工作,也包括跟一些发达国家进行国际合作来共同推动这件事情。
(责任编辑:李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