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3月8日讯(记者张世福 张紫祎)2021年全国两会正在召开。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今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6%以上”经济增速目标实现难度如何?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在哪?对此,中国网财经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
以下为文字实录:
“6%以上”明确经济增速底线目标
中国网财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GDP增长目标为6%以上,您觉得这一目标实现的难度大吗?
赵锡军:我个人理解的话,“6%以上”即“底线”是6%。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应该说还是有很大的概率可以实现的。这个主要是因为去年因为我们受疫情的冲击,2020年的 GDP增速相对低一些,只有2.3%,基数相对低一些。那么在相对低的基数上提出一个6%的(增速)底线的话,我觉得实现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可以实现的。
中国网财经:与一些市场机构对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测相比,“6%以上”这一个目标是不是有些保守?
赵锡军:应该说,如果大家只是关注“6%”,而没有关注后边“以上”两个字的话,可能就觉得是不是有些保守了。我看到不少的机构预测都在8%,甚至有的更高,9%甚至10%。但是我们现在来综合的来看,预期目标是“6%以上”,6%是底线,“以上”部分实际上是没有上限的。核心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写“以上”而不是只有一个“6%”?
对(实现)6%我们基本上没有问题,但是“以上”,上到多少?跟很多因素是相关的,有些因素现在还不是特别能够判断的。
比如说全球的疫情的控制情况,现在看起来可能有些国家疫苗出来了、打疫苗等等,控制的情况似乎比较乐观,但是究竟会有什么样的成效?现在都不是说特别能够确定的。
那么在这些不确定性存在的情况下,我们用了一个“6%以上”这么一个判断。如果说这些条件逐步的好转,很多东西清晰化以后,那么我们对“以上”的“上”到多少,也可以慢慢的清晰了。
科技创新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中国网财经:消费、投资和出口这“三驾马车”中,哪个会是拉动今年经济增长的主力,哪个不确定性最大?
赵锡军:从我们目前的情况来看,消费应该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现在越来越重要了。那么投资和出口的话,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跟消费相比较,是开始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出口。我们现在提出了经济增长的新的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么一个新格局。
我们还是希望我们的经济通过国内的市场、国内的循环来完成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循环;同时考虑到国际循环对我们的重要作用,双循环互相促进。所以我们并没有说哪一个是最重要的、哪一个我们就放弃掉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我们还是要综合考虑推动经济增长的方方面面的动力。除了常规提到的国内的消费、投资、出口以外,我们现在还在提新的一些动力,比如说今年特别强调的科技创新。希望通过新的科技创新动力,来推动经济的进一步的持久的成长。
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仍需巩固
中国网财经:今年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这三个目标都与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时一致。是否可以理解为今年中国经济已经基本摆脱疫情阴霾,回到了疫情以前的常态?
赵锡军:可以说去年在我们党和国家、全国人民共同的努力之下,我们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度过了疫情的冲击,那么经济逐步的恢复到正常的状态。那么今年我们提到了,我们还是要巩固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两个方面的成果。可以说我们的经济在逐步恢复到正常化的一个状态,但是这种恢复还不是特别的稳定,还有一些需要巩固的地方。所以今年应该说是在恢复到正常化,但是基础还不是特别牢固,要巩固,这么一个情况。
中国网财经:今年提出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与去年相比有所下调,但是也依然在所谓的“3%”红线以上,高于2019年的赤字率。对此您是怎么看的呢?
赵锡军:我觉得这个也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要巩固防疫抗疫的成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这种成果的一个体现。因为去年我们为了应对疫情,提出了一个相对比较高的赤字率“3.6%以上”,是最近几年前所未有的。今年的话我们继续保持了一个超过3%的我们常规认为的警戒线的这么一个“3.2%”的赤字率,实际上也是最近几年来偏高的,为什么要设定一个3.2%这么相对偏高的这么一个赤字率,目的仍然是考虑到了疫情和经济恢复,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投入,特别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讲,需要大量的投入这么一个状况。实际上是延续了去年的思路和一些政策。
但是“3.2%左右”比去年“3.6%以上”又要降了一些,这个就意味着今年我们应对疫情不是说是一个正面对冲的这么一个考虑了,我们是在巩固成果,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所以所需要的资源,它的体量也好,它的增长也好,可能我们不需要像去年那么强的力度来支持了。
同时的话也考虑到了今年经济在恢复,因为经济恢复以后的话,可能我们的财政税收的增长也在恢复,不像去年一样受很大的影响,这样的话我们的赤字率也可以考虑相对来讲小一些。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今年除了赤字率比去年有所下降以外,我们去年做的一些措施,像财政(政策)方面发行1万亿的(抗疫)特别国债,去年的这种做法我们今年也不再做了。
中国网财经:对于减税降费,今年提出“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而没有再给出量化目标,应该怎么理解?
赵锡军:这个也是跟巩固防疫抗疫和经济发展的成果是相关联的。因为去年,疫情从年初开始就带来了非常强烈的冲击,大家实际上是非常担心的。我们紧急出台了很多直接针对疫情的一些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包括了怎么样能够让这些企业特别中小企业能够正常的维持它的运行,怎么样让基层的政府能够维持它的正常的运行,让老百姓能够维持基本正常的生活。
所有这些政策措施,实际上都是跟财政的支出,跟相关的一些减税让利,金融部门的一些降费让利,是相结合的。这些措施的力度非常的大,是直接针对疫情的。今年的话,我们可以看到相应的一些措施没有明确表达出要达到多大的规模,实际上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是延续了去年的一些措施,把去年可以做的、今年也有能力去做的,继续做下去。
但是因为疫情在不断的控制,经济也在不断恢复。很多去年那些力度特别大的,特别针对疫情的这些措施,我们就可以慢慢地淡出了。
随着经济的恢复,我们的政策实际上也是在向常态化、向正常化来过渡。应该说今年无论是财政政策也好,货币政策也好,我们都在向常态化的方向来过渡。特别是货币政策,在年内我估计应该是恢复到一个常态化的状态。
财政总体可持续性较好 不同地区差异大
中国网财经: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3.65万亿元,略低于2020年的3.75万亿元,但是也大幅高于2019年。您对此怎么看?如何评价我国目前的财政可持续性?
赵锡军:从目前情况来讲的话,我想财政的可持续性应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财政的各个不同的区域的差异性非常的大。
因为首先第一个,本身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各个地方是参差不齐的。有些地方发展得比较快、比较好,经济活动比较活跃,政府的财政收入、税收也是增加的比较快,规模也是比较大的。但是有些地方特别是一些中西部的地区,那么它可能经济发展水平就相对来讲就弱一些,财政收入、政府的收入,相对来讲,规模没有那么大,增长也没有那么快,这些是有很大的差异的。
另外,疫情对各个地方的影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像去年,湖北武汉受疫情冲击非常大,它的政府的税收、财政收入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另外疫情集中发生的一些地区也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那么今年实际上可能我们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财政收支的水平不一样,另外疫情可能在各地的这种发展的情况也不太一样,所以我们要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个措施。
那么这些反映到债务上面,那么地方的专项债负担可能也会有所不同。
但是总体来讲,因为应对疫情,去年各级地方财政实际上是承担了很大的压力的,支出的压力非常大,基本上把原来积累下来的这些存量的部分,基本上都把它掏空了,有些地方实际上出现了很大的压力。
那么中央政府采取了很多的转移(支付)的措施,其中(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去年就是直接转到了地方去使用的。那么今年也是一样继续来发行大规模的地方的专项债,目的就是让地方政府今年有充足的财力来支持经济、巩固防疫抗疫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来完成今年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任务和目标。
(责任编辑:李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