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4月21日讯(记者 段思琦)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在海南博鳌如期举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时表示,构建符合碳中和目标要求的绿色金融体系,保证社会资本充分参与低碳、零碳建设。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接受记者采访 中国网财经记者摄
2021年12月,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发布的《碳中和愿景下的绿色金融路线图研究》报告显示,在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在未来三十年内的累计绿色低碳投资需求将达487万亿(2018年不变价)。
“如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私募股权投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绿色保险、绿色金融科技、碳核算、碳交易和碳衍生工具等。”马骏表示,这就是机遇的大小,对于银行、保险、股权投资等等金融机构来讲都要抓住这个机遇,否则最大的业务成长空间就失去了。
“而从挑战来讲,除了物理风险外,转型风险就是巨大的挑战。”马骏如是说,绝大部分的高碳企业不知道怎么转型,有很多中小型的钢铁、煤炭、电力、水泥、石化等等企业。如果不知道怎么转型,而且金融体系又不提供资金,企业就会出现转型失败的情况,会导致业务萎缩、倒闭、失业,也会出现对银行体系的坏账等,以至演化为金融风险。
马骏认为,至少有两个领域要强化应对挑战的能力:一是要辅导这些企业,协助企业规划并制定应对方案;二是要做好转型金融的体系,即绿色和可持续金融体系。
首先,为客户提供低碳转型方案、协助引入转型所需要股权投资和绿色技术。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组织第三方专家资源等手段,为有意愿向低碳可持续模式转型的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咨询服务,同时为企业获取转型所需要的新型技术提供协助。
其次,向转型客户提供资金支持。比如,通过设立转型基金、发行转型债、发行与碳足迹挂钩的贷款等创新型的融资工具,激励和推动企业加速向低碳转型。
“目前,我们对转型金融的界定不清楚,对转型金融没有完全披露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多希望支持转型经济活动的金融机构‘不敢’为转型活动提供金融服务,存在‘洗绿’、‘洗转型’担忧。”马骏坦言。
马骏强调,必须要建立一套体系,体系必须要包括:转型活动的界定标准、转型相关的信息披露、支持转型的金融产品、支持转型活动的政策激励、转型活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构建符合碳中和目标要求的绿色金融体系,保证社会资本充分参与低碳、零碳建设,有效防范气候相关风险。”
(责任编辑: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