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风雨兼程,70年披荆斩棘,中国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值此之际,今日头条联合中国网财经,访谈商业领军人物,共同献礼新中国70华诞。
浪潮集团今年首次参评,便荣登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榜单第25位,距离浪潮正式提出“新型互联网”概念仅有一年,孙丕恕称,新型互联网是对传统互联网的扩容和发展。其根本就在于数据链接,在过去的一年,浪潮也基于数据链接,做了很多成功探索。未来浪潮也将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创新攻坚,打造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刚钻”产品。
发布“浪潮元脑”,推出人工智能全栈能力的载体。孙丕恕表示,人工智能正在从“AI产业化”向“产业AI化”发展,当前应用是AI产业发展的瓶颈,要从根本上解决应用的问题,建立开放融合的人工智能生态。因此,浪潮启动了“元脑生态计划”,聚焦基础应用场景,覆盖八大主流行业,大力推进“产业AI化”。
以下为访谈实录:
1、欢迎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先生做客“商业领军人物献礼新中国70华诞”栏目。我们注意到,浪潮今年首次参评便荣登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榜单第25位,这其实距离浪潮正式提出“新型互联网”概念仅有一年。与传统业务相比,新型互联网企业“新”在哪里?这一年里,浪潮开展了哪些实践,取得了哪些成绩呢?
新型互联网是相对于传统互联网来说的,是对传统互联网的扩容和发展。过去传统互联网企业主要从事面向个人消费者的2C业务,也逐渐从事面向企业的2B业务,新型互联网则在2C、2B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了面向政府的2G问题,实现2C、2B、2G三维对象全覆盖的链接。除了对象的链接,我认为新型互联网根本在于数据链接,通过政府、社会、个人三维数据的互动,推动优政、惠民、兴业,真正释放数据的政用、民用和商用价值。
在新型互联网实践上,浪潮基于数据链接,做了很多成功探索,重点打造了爱城市网、一贷通、质量链等新型互联网应用。拿一贷通为例,我们利用政府授权的企业经营、五险一金、违法违规、水电气暖数据,结合互联网数据,运用AI技术建立风控模型,实现1分钟申请、0人工干预、1秒钟到帐的“101”贷款模式,现在累计为9500多家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提供资金支持超过26.5亿。这种通过数据运营建立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2、您是在2010年提出云计算转型战略的,历经9年的发展,浪潮云已经成为国内政务市场稳居第一、企业市场增速第一的云服务厂商。当时您是出于什么考虑,锁定政务上云作为切入点的?接下来,浪潮云还会有哪些大动作,可以提前透漏一下吗?
浪潮在国内最早定义政务云,并打造了全国第一个政府整体购买云服务的济南政务云。当时,云计算在国内仍是新生事物,客户对云服务的基本概念、市场价值、成本优势等并不了解。不过,我们坚信随着云服务的出现,IT业未来将不再是社会发展的配角,而是成为创造价值的主要工具。这个时候,我们敏锐把握住了这场时代变革,将云服务引入政府信息化,使得这两股IT发展力量在中国结合在一起,开创了政务云、行业云市场。
此外,我们还大力进军公有云市场,2017年推出了浪潮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帮助企业实现业务上云、产品上云、设备上云、能力上云,并成为工信部批复的八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
不久前,浪潮云完成了B轮融资,估值超过11亿美元,成为新晋独角兽企业。下一步,浪潮云将借力资本市场,进一步加大云平台研发投入,并与生态伙伴联合开发应用创新,全面满足各类数字化转型需求,为数字经济发展筑基。
3、数据上云是一个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标志吗?您认为一家企业的数字化推进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成功转型呢?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深度应用,我们正从IT时代(Information Technology)进入新IT时代(Intelligence Technology),也为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我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目标是成就智慧企业,实现企业平台化、业务数字化、服务共享化、管理智能化。
要打造智慧企业,浪潮的做法是通过云、数、智(Cloudcomputer、BigData、AI)+应用构建“企业大脑”。具体来说,就是企业通过“业务上云、数据整合、应用创新”的三步法,通过构建一体化云平台,广泛接入ERP/CRM等经营数据、物联网设备数据、外部互联网等数据,形成企业大数据。这些数据经过企业大脑智能分析后,为企业提供从研发设计到智能服务的各类应用,辅助高层决策,优化全业务流程。
4、5G的商用和普及会对IT产业产生哪些影响?浪潮会如何布局呢?
当前,5G已经成为各国科技竞争的高地,加速了5G运用于智慧城市、智慧企业建设的步伐,可以看到,无论是IT产业巨头、通讯运营商还是互联网企业都纷纷备战5G产业链,共同挖掘5G潜在的巨大商机。
服务器+软件构成了5G网络。针对这个市场,我们研发了边缘计算服务器,今年2月推出了首款专为5G设计的服务器,得到了国内三大运营商和德国电信、美洲电信等国际运营商的关注与认可。
同时,我们还推出了面向5G时代的“+5G战略”,通过打造+5G关键产品,构建支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新一代ICT基础设施,全力推进多行业+5G应用场景落地,包括智慧城市、网联自动驾驶、智慧园区、能源互联网、VR等。例如,我们为自动驾驶提供低时延、高带宽的无线网络接入能力和边缘计算能力,支撑自动驾驶应用在网络边缘侧部署,构建面向网联自动驾驶的智能道路基础设施。
此外,我们还先后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合作,目前已加入运营商发起的多家5G产业合作联盟、创新联盟及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同探索5G商用场景与项目的研发,全面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
5、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响应者、数字丝绸之路的践行者,浪潮海外业务已覆盖越南、泰国、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浪潮的国际化模式是怎样的?可以请您谈一下浪潮近几年的海外战略吗?
我认为,中国的企业今天既要做到技术领先,也要更好更快地走向全球,让更多国家看到并认同今天的发展成就与实力。
今年,浪潮荣膺中国500强企业第189位。在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上,中企联会长王忠禹在演讲中,还将浪潮全球化发展模式作为中国500强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典型案例进行重点介绍。从2000年开始,我们有计划地与全球500强企业合作,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实现了从产品国际化,到业务国际化的跨越式发展。2006年,浪潮正式对外宣布启用新的品牌标识“Inspur浪潮”,为品牌国际化发展进一步铺平了道路。
最近10年,我们一方面与思科、IBM、爱立信、迪堡多富、微软、LG、SAP等世界500强企业开展合资合作,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秉承产品输出、技术输出、理念输出的理念,在美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地区设立研发中心,在美国等多国设立工厂,业务已推广至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并致力于在世界各地的本地化发展,让各国人民都享受到数字经济发展的普惠成果。
6、在过去一年浪潮实现了超高速的增长,服务器国内份额第一,全球第三,并在今年发布了“浪潮元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在浪潮眼中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什么?
“浪潮元脑”是浪潮推出的人工智能全栈能力的载体,它打包了人工智能领域的计算、算法、框架、PaaS以及服务,提供一站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实现了人工智能计算系统的“交钥匙工程”。
从发展趋势看,人工智能正在从AI本身的产业化向各个产业的AI化发展,也就是从“AI产业化”向“产业AI化”。不过,当前应用是AI产业发展的瓶颈,要从根本上解决应用的问题,要建立开放融合的人工智能生态,从底层硬件到上层应用软件,产业的上中下游要紧密配合,面向多样化个性化的用户需求,向终端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才能让人工智能用起来,用好它。
基于这个目的,我们还启动了“元脑生态计划”,计划聚焦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识别、量化交易等四个基础应用场景,发展100家以上的合作伙伴,覆盖金融、企业、通信、教育等8个主流行业,大力推进“产业AI化”。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企业100强有80家与浪潮建立了合作关系。浪潮还获任SPEC Machine Learning技术委员会主席,推动人工智能基准性能测试标准建立。
7、技术是科技企业生存的根本,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作为新型互联网企业,技术应当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那么,浪潮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技术的社会价值的?
我认为,科学越是发展,技术越是进步,我们就越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大力培育创新优势企业,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浪潮也将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创新攻坚,打造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刚钻”产品。
目前,我们重点开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研发投入预计增长36%。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我们也整合研发力量,在企业内部优化研发组织架构,打造一体化研发平台;在企业外部联合国内信息技术产业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成立区域技术创新平台,助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目前,我们的研发人员比例达到65%,为接下来企业加力推进技术引领的企业发展战略,夯实创新发展新基石,提供了长效支撑。
8、公司基因常常是创始人和创业团队个人基因的放大。您觉得浪潮的企业基因是怎样的?
在浪潮,创新是发展战略的核心,奋进是企业文化的精髓。从30多年前开始,当我们攻坚浪潮第一台PC、中国第一台小型机服务器时,争做奋进者的创新文化就开始在企业埋下种子、扎根发芽。在高端服务器K1的研发过程中,这种文化开始壮大,开始扩散,成为企业的主流文化。
怎么才算创新?我们倡导的是“全员、全面、持续、有价值”的创新:做别人没做的是创新,模仿学会了是创新,今天比昨天进步是创新,持续改进也是创新。任何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都可以做出创新的业绩。
文化和基因的形成最终需要制度来支撑。浪潮还在不同岗位的各个层面设立了奖励措施。比如,通过设立“专利墙”激发员工的创新激情;通过制定实施《技术创新奖励办法》重奖科研人员,并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创造性成果,形成了有利于重大技术突破的激励文化,让从技术人员到一线工人,每个人都成为一个创新的细胞,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员工创新的成就感和能动性。2008年,我们还建立了“青年成长奖励基金”,奖励每年表现突出的青年员工,目前已有千余名青年员工获得奖励。
(责任编辑:杨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