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十三五期间布局引力波研究
- 发布时间:2016-03-08 09:58:10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责任编辑:张少雷
人民日报记者 李维娜摄
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创新终于被摆到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置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之首。
在决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中国,科学家们正在迎来科技创新的春天。
全国两会期间,“科技国家队”中国科学院(下称“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人民日报社《两会e 客厅》录制现场表示,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的科研机构,将围绕战略必争领域,在基础科学交叉前沿、国防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民生科技与可持续发展五大板块,突出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进一步调整优化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布局,来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这也是总书记对中国科学院的要求。”
白春礼表示, 根据计划, 到2020 年时,中科院知识产权的收益要比2015 年翻一番,为社会创造的年产值超过万亿元。
中科院科研人员不足全国2%,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占全国35.6%
记者:作为“ 科技国家队”,“十二五”期间,中科院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科研成果?
白春礼:一是在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比如,2015 年,我们成功地发射了暗物质
粒子探测卫星,这个卫星的核心技术都是由中科院研发的,这也是中科院首次牵头组织实施这样一项航天工程,这有望在暗物质探测和宇宙线物理这两大科学难题上取得突破。
再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的量子信息领域的科研团队首次实现了多自由度量子体系的隐形传态,为发展可扩展的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这项工作被英国物理学会评为2015 年十大科技进展的首位。而在科技部刚刚评出的2015 年十大科技进展中,其中有七项是由中科院牵头或为主来完成的。
二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了一大批关键的核心技术问题。比如,集成中科院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的首颗新一代北斗卫星成功发射,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启了由区域运行向全球范围的拓展。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它的空间行波管、CPU、星上原子钟等很多星上的器件,原来都靠从国外进口,现在完全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成果,运行状态非常好。再比如,我们在通过加速器辅助的核废料处理和新的核能系统研制方面也有重大突破,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关注。盖茨基金会主动要求与我们洽谈,希望能够与我们合作。
三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我们推动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以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这里举一个例子,上海药物创新研究院,即原来的上海药物所,作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试点,2015 年全年,一个所知识产转让的合同总额就达到了8 亿元。
整个“十二五”期间,中国科学院作为第一完成人或者第一完成单位,一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68项,占全国的35.6%。要知道,中国科学院的研发人员占全国研发人员总数的不到2%。
2020 年,中科院整体实力要进世界同类研究机构前三
记者:“十三五”期间,中国科学院的科技发展可能会有哪些重点突破?
白春礼:2013 年7 月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科学院视察,对中国科学院提出了“四个率先”的要求,我们把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率先”和后来提出的“三个面向”作为中国科学院新时期的办院方针。我们制定了一个率先行动计划,到2020 年,基本实现总书记对中国科学院提出的“四个率先”的目标。预期可以取得如下几方面突破性、标志性的进展。
一是在一批主流研究方向上达到国际同领域的前列,尤其是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这几个学科的整体水平要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主要学科的国际科学论文篇均被引用频次都要位居世界主要国立科研机构的前列,因为被引用的情况代表了发表的文章在这个领域的影响。我们在若干新兴前沿方向要引领世界学科发展,实现从并行到领跑的转变。尤其是在几个优势学科领域,能够形成5 ~ 10 个具有鲜明学术特色的世界级科学研究中心。
二是在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实现新的跨越。比如,我们要攻克载人航天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工程、月球与深空探测工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空间科学卫星、海底观测网络和高端深海探测大型装备、海斗深渊、先进深部探矿设备、“大智移云”、自主可控的信息软硬件、网络和信息安全、量子通信技术实用化、新原理大推重比发动机、先进核能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在这几个方面整体取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重大成果,占领国际科技制高点。而通过我们中科院先导科技专项,这几个重要领域都已经做了布局。
三是在系统集成研究、工程化方面,尤其是在成果转移转化方面,要实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家安全的贡献度大幅度提升,成为重要产业升级的创新引擎。我们的计划是到2020年,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的收益要比2015年翻一番,为社会创造年产值超过万亿元。
到2020年,中国科学院整体实力要进入到世界同类研究机构前三名,大部分研究所要处于国际上并行的地位,三分之一左右的研究所能够处于国际领跑地位。我们还要建设若干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行一批高水平海外科教中心。科学院目前在海外已经建了8 个海外中心,这是中国的科研机构第一次走出去。
现在社会上非常关注引力波。这段时间,我们科学家开了若干次研讨会,准备设立一个多波段引力波研究的先导科技专项,争取到“十三五”末期在引力波的探索方面有很好的成果。
“十三五”期间重点布局引力波研究
记者:引力波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全民热词,中科院希望通过引力波计划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呢?
白春礼:美国在地面通过激光干涉天文台证实引力波的存在,从而证实了爱因斯坦一百年前提出的一个假设,这是一个非常新的成果。这个新的成果不仅证明了引力波的存在,关键在于科技界普遍认为引力波的存在,会成为开启科学家探索宇宙奥秘的一个新途径。以前我们观察宇宙的起源、演化及一些宇宙发展的大事件,主要是通过光学和电磁学的方法,而通过引力波的方法来观测,这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新的窗口。引力波的观测应该有四种方式,高频波段、中低频波段、低频波段和超低频波段,这四个不同波段探索宇宙的科学目标是不一样的,对象是不一样的,发现可能也是不一样的。目前,针对高、中、低不同频段的引力波探测我们已经有了近、中、远期布局,而且现在决定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力度。
近期的布局是我们在建造一个目前世界上最大面积的球面射电平方望远镜(FAST), 直径500米, 今年9月份要在贵州建成。当时建造这个FAST 的目标之一就是探测引力波,观察中低波段的引力波。同时,我们在西藏阿里的天文台也要建一个新的观测引力波的望远镜,主要观察宇宙在早期爆炸阶段的引力波,这是国际上还没有进行观察的东西。
记者: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十三五”目标的实现呢?
白春礼: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确实是知易行难。怎么能够更好地保证我们的目标实现,我想排在第一位的还是改革,通过改革来激发释放创新的活力,通过改革来突破制约创新的瓶颈束缚,也通过改革更进一步地凝练我们的目标。
2014年8月,我们启动了《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中央、国务院,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都对“率先行动”计划作了重要批示,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要求。在国务院批准之后,中科院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
研究所分类改革是“率先行动”计划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我们在集成研究所优势的基础上,按照创新研究院、卓越创新中心、大科学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这四种类型重新组建新型科研机构。科技创新需要跨所跨学科交叉合作,如果研究所之间有壁障,会导致创新孤岛,制约了跨所跨学科集成力量办大事,造成分散、封闭、碎片化、同质化竞争。通过机构的分类改革,将不同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连课题组带实验室全部重新整合,集中力量办大事,确立科学院在国家创新体系当中不可替代的定位。